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日本中小企业为了寻求新的发展途径,积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掀起了一个继70年代初期之后的又一个高潮,并且在投资重点的地区分布上从北美转向亚洲,在亚洲又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即亚洲“四小龙”)转向东盟和中国。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昌黎 《东北亚论坛》2007,16(4):106-112
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终于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将继续扩大投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发展。作为日本的对外投资的重要地区,亚洲发展中地区的日资不论在投资规模,还是投资结构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进入21世纪,日本在亚洲地区选择了中国作为其海外投资的重点。本文拟就近年日本在亚洲发展中地区直接投资的变化与趋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转型国家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俄罗斯在制定积极的引进外资政策的同时,采取各种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使其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俄罗斯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模式,重点剖析了影响其对外投资发展的因素以及对外投资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变化。通过分析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利弊、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社会经济优势及国家在法律和权力范围内具体的解决问题方案和支持措施,探索了在经济转型与经济全球化双重挑战条件下俄罗斯对外投资的特点及方式变化关系以及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从单向引资国到双向投资高水平均衡发展国的重大转变。日本、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中、日、韩三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行业结构等展开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一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系;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将越来越多地流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向自身的优势产业部门;三是中国与日本、韩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互补性高于竞争性,投资合作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特别是2003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结束了停滞和下降的局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连年衰退和中日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之所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乃是由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中国工业化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新阶段等因素所决定的。这意味着中日关系出现的“政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热”,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热”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概观 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日本对各国、各地区的直接投资实绩”,2000年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4.4175万亿日元。就日本投资各大洲的情况来看,欧洲在1998年以后连续5年成为日本最大的投资对象(图1)。第二位除了2001年度的中南美之外,其余年度均由北美占据。亚洲的比率不怎么高。 图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各大洲) (亿日元) 就1998年度以后日本对中国和东盟的直接投资来看,对东盟5国(原成员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的投资每年都多于对中国的投资(图2)。但是,1999年以后,对中直…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长期经济停滞,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大幅度下降之后一直处于曲折回升的状态。当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再次集中于发达国家;制造业投资大幅度增加;跨国购并成为投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经由第三国的投资增加等。从整体看,今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有进一步重新扩大的趋势。促进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重新扩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日本经济有走向复苏的希望:日本仍有资本输出的能力:经济结构的继续调整等。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国家是日本传统的投资场所。但是前几年由于投资国与受资国双方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日资曾一度撤离东南亚地区。1985年日元被迫贬值后,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战后三十多年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过程,对新时期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及其前景作一些估计。一、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景其投资特点(一)历史回顾亚洲是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而东盟国家则是日本在亚洲地区进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同日本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在拉美的对外经济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拉美作为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日本进出口银行副行长说过:“拉美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就日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而言,保持日本与拉美的广泛合作是很重要的。”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外投资与韩中产业合作新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逐渐发展为海外直接投资者,这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也将会进一步加速韩国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企业与韩国企业不仅在世界市场上是竞争对手关系,在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以及开拓海外资源等方面还可以成为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华人农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力量,本文分析马来西亚华人农业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特点,并就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研究,并总结华人农业跨国企业的不足、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模式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具备了引领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条件,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是东亚经济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因此,未来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模式。“新双头列车”模式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相互投资成为深化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国际直接投资是突破贸易壁垒、进入一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稳定中俄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中俄相互投资存在经济转轨尚未完全实现、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筹资渠道、沟通渠道不畅等制度性和基础性障碍。为促进中俄两国相互投资健康、快速发展,应在签定双边投资协定、建立中俄商业协会、开辟投资融资途径、相互建立工业园区以及举办投资洽谈会等方面构建相互投资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以来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领域中日趋活跃的对外直接投资者。比较两国1990年代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两国在投资行业、区位选择、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等方面的差异,有利于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做出更趋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的经济政策使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和地方债的发行逐渐恢复,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解决资金需求仍是难题。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步入新阶段,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新品种,已在国内成功发行五家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当前经济形式下吉林省应积极利用国家政策,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调整。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商是美国华侨华人的一个重要群体。近几十年来,美国华商经济取得飞跃式的发展。本文在详细介绍美国华商企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美国华商的投资特点:投资行业集中化、投资地域扩散化及投资领域以传统与前沿并重。而就未来发展的趋势而言,美国华商不仅有望成为美国少数族裔经济的翘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亦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8.
试论印度利用FDI的经济效应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经济作用是多维度的,本文从多个视角透析FDI对印度资本形成、技术溢出、产业演进以及贸易结构的作用,从而揭示FDI对印度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提出对中国利用FDI的启示,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印度经济发展动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in developed economies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recent years, driven by policy liber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s in China’s economy. Efforts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dimensions of this increase are complicated by problems with official statistics and the complexity of deal structur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ajor problems of capturing data on global cross-border investment flows and elaborates on the particular difficulties of measuring Chinese outward FDI. It identifies alternative datasets that can help to better capture the scope and patterns of the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uses one of them to describe the growth of Chinese investment in the EU and the US since 2000, highlight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investment patterns in the world’s two biggest econom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