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权力累     
人们顶礼权力、膜拜权力、追逐权力是因为谁握有了权力,便可以坐好车、上电视、吃香的、喝美酒,便可以在各种文件上签字,坐主席台中央一言九鼎,被簇拥在前排中间合影留念,便可以长一级的工资,住宽敞的房子,最好的楼层,便可以材料有人写、开水有人沏、皮包有人提、进舞厅有人陪,不一而足,好处是大大的.  相似文献   

2.
简述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在各地区之间,情况千差万别,社会关系异常复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如身份分层,贫富分层等等。原因有很多,由于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因而,不管哪个社会,总是存在着不平等,存在着社会分层,有一些依据客观指标(如收入、教育程度等)进行的分层是哪个社会也不能改变的,本文着重从权力、职业、收入、教育程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3.
许博 《法制与社会》2011,(6):287-287
自人类文明开始,政治便已经产生,政治的含义也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神学政治观、权力政治观、决策政治观、管理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每一种政治观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本文介绍了各种政治观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时事点评     
心理学的一种常识,是人有被尊重的需要。而什么样的人才能赢得社会的普遍尊重,取决于社会普遍奉行的是怎样的价值观念。“官本位”无疑说明了在今日中国,权力仍是得到最广泛认可的价值。而权力之所以有价值,就因为有权便可以谋私,便可以为亲友,也为各种求上门来的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监督制度。“有了国家组织,便有了公共权力,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在存在国家组织的政治时代里,监督是人类社会的不朽主题”。犤1犦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人民监督员制度从一面世起,就引起各方的关注,有赞扬,也有尖锐质疑,人民监督员制度所设定的监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监督,成为理论争论的中心,为此,有必要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特征进行探讨,以求该项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来自检察系统外部的、以特定的检察权为监督对象、以民主性和权利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权力,也许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性爱的起源最早的社会现象。哲学家罗素曾指出,在人类的“无限的欲望中,居首位的是权力欲和荣誉欲”。社会生活中有多种权力,但以政府拥有的公共权力(publicpower)为核心。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公共权力的衰弱,常带来社会失范和无政府状态;而公共权力的过于扩张,又将对私人权利构成威胁。因此,如何处理权力这一烫手的山芋,便成为各国公法尤其是宪法的一大主题。目前,各国宪法关于公共权力的规定,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授予权力以解决其合法性,分配权力以形成制衡,调控权力以发挥其功用。  相似文献   

7.
当金钱和权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腐化堕落便有了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而言,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党的十五大和宪法修正案已经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作为其有机组成整体中的法律监督能否于不断的发展中吐故纳新、寻求完善,以最低成本的投入,换取最佳效益,保持高效率的良性运行,便成了我们司法工作者面临的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权力有双重性。正确用权,权力就是为社会和人民谋利益的工具;错误用权,权力就会变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权力运行中失去监督,就可能产生腐败。笔者认为,产生权力腐败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设权失当。有的是党政不分,职责不清;有的是党政交叉任职,有利益的事争着管,没好处的事避之不及,造成管理上的空当;有的是因人设职,重复设职;有的是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集人财物大权于一身,个人说了算。二是授权失误。某些人本来“当官”的动机就不纯,一旦得到权力,便会为所欲为,干以权谋私的事。授权失误或用人失察,不仅种…  相似文献   

10.
陈鹏 《研究生法学》2009,24(5):122-129
作为行政自组织权的一部分,德国与美国联邦一级行政机关有自行设置机构的权力。晚近以来该权力发生了一定的变迁。本文试图讨论两国联邦行政机关机构设置权的权力范围、权力属性及权力变迁之原因。该权力在两国均受宪法与法律控制,并以司法审查作为控制该权力的最后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西权力本性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鸿雁 《法学评论》2006,24(6):19-25
在对中西权力起源的追溯中,我们可以发现权力的某种本性,也不难发现中西权力实践原初的不一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自国家权力产生之后,有组织的制度化的强制力即得以形成,并承担着组织动员、稳定社会局面和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作用,但权力具有的两面性,必须在法治之下有规则地运用。  相似文献   

12.
周安平 《河北法学》2008,26(1):14-18
由于一个人沦为贫困者的概率是相当的,从无知之幕的状态下出发,保护弱势群体其实也就是保护了我们未来贫富并不确定的自己。国家权力的职责是为不幸的流浪乞讨群体提供生存的机会,致力于消除流浪乞讨的社会原因,而不是一味地禁止流浪和乞讨的行为本身。民政部作为主管社会救助与福利的职能部门,有义务维护流浪乞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而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官有义务支持民政部门代理流浪者向侵权者索赔的责任,以维护法律的基本价值和社会秩序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司法鉴定场域的权力系谱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场域内的主体因权力的减损便动用己有的解释资源,通过该决定的模糊条款对司法鉴定管理权进行争夺,依此来扩张自己的权力领地,司法场域出现了司法鉴定管理权力的一场“厮杀”,引发了学者和国民对于中国司法鉴定法治化的担忧和疑虑。  相似文献   

14.
实施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 权力。检察监督权是一种完整的权力,它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对所有诉讼活动都具有的整体监督效力,也体现在对每类诉讼活动所具有的全程监督效能。应该说,检察机关从获得这一权力那刻起,便同  相似文献   

15.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对官员而言,权力是负担和责任。对权力而言,没有监督的制度是欠缺的制度,没有制度的监督是软弱的监督。自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用治标为治本羸得时间,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反腐力度最大和最有成效的时期,一系列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当前,中国式反腐"标"与"本",破题权力监督最紧迫。为此,笔者从权力的本质特征、权力产生腐败的根源分析、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肤浅探索,与大家共同商榷,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正行政权一般指国家行政机关维护公共安全、社会稳定、依照行政法律法规享有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被公认为是国家权力系统中最有效、最普通的权力。就历史起源而言,毫无疑问自有国家以来,统治者为便于国家的管理,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行政权。这种自然而然产生的行政权虽然历史悠久,但人们真正  相似文献   

17.
马良德 《检察风云》2014,(12):32-32
自打权力产生后,人们便想方设法去监督它,防止这邪乎东西稍不留神跑偏了。只是权力在与监督权的博弈中,总是占上风,在某些时候,权力风光得红光满面、衣帽光鲜。  相似文献   

18.
公诉权作为一项专门的国家权力,一方面,它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对犯罪的追诉能力,是公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有权力的部门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这些屡经历史验证的规律昭示着公诉权自诞生的那一天,就一直面临的困扰。如何保证这些由人民创造的财富不被用来作为危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凭借?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遏制腐败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腐败是一种公共权力因非公共性运用而丧失公共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在历史上普遍存在,也普遍因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到遏制和惩处。从历史上看,若依靠人治,虽可一时处理腐败的后果,却难以消除腐败的原因。因为人治方略所依附的专制政体本身不能克服权力人格化所决定的权力的人性弱点。若依靠法治,即使不能根绝腐败,却有望把腐败控制在最低限度使其不至于危害社会,或者一有危害,使能够及时制止。因为法是一种对象化的非人格力量,它一经与民主相契合,便可运用权力本身的力量来约束权力,以保证权力的廉正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现象,而有了国家也就意味着有了行政。自人类脱离洪荒进入文明以来,行政权力对所有社会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民族或国家存在的象征。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显然,阿克顿的这句名言首先针对的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