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在印度主流英文媒体上,发生了围绕中印贸易问题的争论。有的文章从维护印度经济利益的角度反对中印贸易;有的文章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渲染"中国威胁";也有观点主张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印度可以从中印双方经贸合作中获利发展。印度主流媒体中,对中印贸易的负面舆论居于主导地位。这与中印经贸关系矛盾、印度对华整体舆论态度、民间沟通交流不足、印度舆论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及利益集团推波助澜等因素有关。在中印深化合作的进程中,媒体要发挥"展形象"的使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中印经贸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中印经济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一是中印经济关系发展程度不高;二是印度在双方贸易中存在较大的逆差;三是近年来中印贸易出现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双方运输通道不畅;二是印度出口能力不强;三是印度存在顾虑较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意义重大。为解决中印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中印应该增强相互信任,加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中印贸易扩大,推动中印投资增加,促使中印经济关系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
胡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44-51,I0003
与中国文化相比,印度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十分明显,宗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本质。印度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以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的进入模式、投资运营、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为代表。准确把握和认识印度宗教文化特性,处理好中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对促进中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殷永林 《东南亚》2009,(3):46-50
受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短期内中印商品贸易处于下滑和恢复增长阶段。受目前中印商品贸易规模、印度对进口中国商品心存疑虑以及中印商品贸易严重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中期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印商品贸易将进入平缓增长期。为保持中印商品贸易持续增长,中印双方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春豪 《亚非纵横》2009,(4):28-31,58
近年来,随着中印关系稳步发展,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则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对象国。然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印经贸关系亦面临新的挑战。鉴此,中印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政治互信,实现政经关系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深化经贸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强两国企业在对方市场上的投资,以及在全球市场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印经贸关系的现状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双边商品贸易持续增长,商品贸易结构有一定变化据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中印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2.648亿美元扩大为1998年的19.22亿美元,增长了6倍多,现在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外贸伙伴中名列第20位(见表1)。表1 中国与印度的商品贸易(1991~1998年)     (亿美元)     时间中国对印出口中国从印度进口贸易平衡贸易总额…  相似文献   

7.
中国—缅甸—印度陆上贸易通道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缅甸—印度陆上贸易通道建设初探陈继东目前,除了我国西藏地区小规模边贸互市交易之外,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商品贸易主要通过海路运输,尚无陆上贸易通道。这既是制约中印双边商品贸易扩大的因素之一,也是拓展中国西南各省、市、区与印度贸易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  相似文献   

8.
中印贸易现状与制约双边贸易发展的原因陈继东唐璐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毗邻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容量,具备了开展经贸往来的较好条件。然而,中印两国的贸易现状却与两国的市场容量极不相称,发展潜力很大,值得研究、分析。一、中印贸易的现...  相似文献   

9.
左连村 《东南亚》2013,(1):60-64,93
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中国和印度间的经贸合作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如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放松、市场准入标准放宽、相互投资扩大等。在新的机遇面前,中印经贸合作可以通过一些更积极的措施予以加强,如进一步避免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扩大相互投资,开展工业园区合作、农业合作、能源合作、服务领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一个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国家,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长期存在明显逆差。近几年来,中印两国贸易迅猛增长。但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旅游服务贸易,印度都处于逆差状态。本文从历年的数据出发对印度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中印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减少两国因旅游服务贸易不平衡而造成的矛盾,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及发展空间,印度很重视发展与欧盟的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而印度作为一个发展潜力极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欧盟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印度的贸易关系。目前双方的贸易关系进展平稳,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挑战,特别是欧盟东扩后,双边贸易关系的前景面临着更多的变数。  相似文献   

12.
自中韩建交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是,近期以两国间贸易和相互直接投资情况为主的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韩国的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为了实现中韩两国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东北亚的繁荣,需要探索加深中韩两国间的经贸关系,推动中韩在经济领域更高更深层次合作的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中朝经贸关系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其中的重要转变是从过去以战略安全为主导的经贸关系逐步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贸关系,这一转变预示朝鲜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始阶段。而在中朝经贸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中国和朝鲜各自存在的问题影响、甚至阻碍着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超越障碍、抓住朝鲜亟须外部支持之时机,中国有必要从重新确定双边经贸关系战略地位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中朝经贸关系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与中马经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入世给中马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今后拓展中马经贸合作,中方企业应不断调整自己的出口和投资结构,找到新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很快,两国双边贸易和中国对印尼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顺利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尤其是中国一些商品对印尼的冲击引起印尼部分企业界的不满。本文拟对两国经贸关系存在问题,尤其是印尼纺织服装业受中国产品的冲击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利于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印俄两国在互利贸易的基础上建立了合作研发的新型海军合作关系,合作深度和广度大幅提升。印俄海军合作的目标中有一定的针对中国的因素。近年来其合作面,恪着印度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海军合作的压力,但俄罗斯对印度海军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7.
钟乃仪 《东北亚论坛》2006,15(6):99-104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韩建交加快了韩国对华投资和贸易的速度,之后的1997年亚洲货币危机时期,中国为稳定亚洲货币而展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加大了其规模。在投资引导下,贸易中严重偏于以原材料和零部件为主的结构特征,虽使韩连续保持巨额的对华贸易顺差,但也同时提高了和中国经济的联系程度。针对如何看待以对外投资刺激贸易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模式,笔者认为,投资国不应只顾虑到外来投资会提升受资国竞争实力、加深依赖甚至产生“飞镖效应”,而应从本国贸易顺差、产业结构升级乃至合作利益的角度出发,认识到这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共赢原则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哥伦比亚是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增长具有潜力、看重与亚洲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拉美大国。近年来,中国与哥伦比亚的经贸与政治关系发展良好,双边贸易和投资量增长迅速,从而对经贸制度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中哥双方战略诉求、贸易与投资关系的潜力以及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等角度,深入而前瞻性地研究了中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主要结论是,对于中国和哥伦比亚双方而言,中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具有现实需求,更可获得经济上可预测的实际利益。中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布局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视角中的印度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印度重新意识到东盟对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重要性,及时提出“东向政策”。印度调整东盟政策,提升与东南亚的战略关系,是印度实施全方位外交、推行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给东亚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应适时调整与东盟、印度的关系,增强中印两国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与合作愿景,推动中、印、东盟三边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infrastructure on trade connectivity among ASEAN and three Asian countries—India, China, and Japan. Our study is mainly motivated by the increased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trade among these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results of trade network analysis include high trade density and interconnectedness among ASEAN, India, China, and Japan. There are specific “trade intensive paths” among the few countries in the group. It highlights the “export hubs” or main “suppliers of intermediate goods” in the region. Further, 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xus between trade connectivity and infrastructure by applying the panel fixed effects method and Poisson pseudo-maximum likelihood. Moreover, the robustness of the results is tested by estimating two-stage least square. Hard infrastructur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bringing the nexus to trade connectivity. Reducing trade barriers and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re essential for deepening regional trade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