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乌托邦来自于英文“Utopia”,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莫尔在书里描写了他所想像的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意思是没有的地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想建立一个他心目中的“乌托邦”,这是一个复古而又兼有朱元璋创新的社会。他的“乌托邦”是怎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反乌托邦社会工程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红 《唯实》2002,(10):8-13
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和乌托邦社会工程的三个方面所进行的批判 ,有益地揭示了旧历史决定论和旧乌托邦社会工程的缺陷 ,同时也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之中。他的反经验归纳的科学知识方法论和反历史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有严重的逻辑缺陷 ,因此 ,他对历史决定论和乌托邦社会工程的批判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强调艺术与审美的解放功能,将审美化生存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联系起来,并最终希望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审美王国来实现人类的解放。由于马尔库塞违背了马克思的人类真正解放要通过社会革命实践的理论,从而使他的审美王国成为乌托邦的美好幻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境界的追求,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指向和意义.以歌颂古代反对现实的乌托邦表达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向往;在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中形成的乌托邦,则表达着对现代性分裂的抗议.乌托邦既与自由主义相区别,又与科学社会主义不相同,从而在历史发展中保持着自己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1,(8):56-56
美国是资本主义大本营,实际上是最早的共产主义实验地。最早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书,是英国人马斯·摩尔在16世纪初出版的《乌托邦》。他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幸福岛:乌托邦。那里实行共产主义:财产共有,物质极大丰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6.
开办养老机构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尤其是缓解城市社会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大连地区的城市老年人对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调查,并对影响选择养老机构的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应在老年人退休金、居住环境、养老机构建设、社会舆论等方面重点关注,不断发展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以吸引大量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有效解决城市社会中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建》2001,(1)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名誉主席费孝通是蜚声中外的社会人类学家。长期以来,费老致力于社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有价值的谋略和见解,其中不少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并被政府采纳。进入耄耋之年的他,不顾年事已高,最近到许多社区进行了考察。日前费老就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社区建设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记者:听说您最近到很多城市考察了社区建设,请您谈谈社区建设应该如何适应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费老:这个问题很重要。现在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和社…  相似文献   

8.
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是一部高扬人文主义的代表作品,也是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莫尔在书中除尖锐批判英国社会现实之外,还系统地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度——乌托邦岛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宗教、外交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乌托邦》一书不仅是声讨圈地运动的檄文,更是擘画理想社会的长歌。  相似文献   

9.
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地关系系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安定、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城市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基础。这几年来南昌市的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南昌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探讨如何协调发展的对策,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日益增多,城市贫困问题步凸显,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遏制.文章分析我国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并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对城市贫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学习社会视野中学习型城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学习社会和知识经济为背景,分析了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和特征,对中外创建学习型城市进行了比较,尤其分析了英国学习社会与中国学习型城市的异同,并从社会宏观层面、体制和环境中观层面、个人微观层面提出了构建学习型城市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不断深入的历史过程中,既为我们展示了城市生活的魅力,也显露出城市环境问题的困扰。城市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公共福利损失的普遍性和紧迫性对治理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治理脉络中,政府主导型、市场自决型与社区自治型等治理范式,在应对城市环境危机之时存在着一定缺陷,容易形成集体失灵的局面。刘祖云教授《十大政府范式》在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引导下,提出生态型政府的治理范式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可谓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有益探索。而如何推进此治理范式,有赖于复杂社会治理系统的协同改进。  相似文献   

13.
冯引  宋阔 《世纪桥》2012,(3):39-40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以"尚未存在的存在论"为基础,让人们在乌托邦精神的指导下去摆脱困境,追求美好生活。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但它不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改造的历史过程,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探讨和反思,根据历史经验对这一理论进行解读,希望哲学坚定了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风险社会成为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亟须适应的新常态,韧性城市是应对风险社会的有效选择。从环境韧性、社会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等维度分析城市韧性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应对。并基于当前城市韧性建设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凸显,空间功能规划不合理;韧性文化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制度建设执行不力,治理思维能力欠缺;城乡差异明显,个体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生态保护,冗余设计,着力提升环境韧性;广泛宣传教育,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努力提高社会韧性;优化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努力提升组织韧性;地区协同发展,多元保障支持,着力提升经济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控制——疏散”战略世界各国重视研究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后半期。当时,针对产业革命后出现的大量城市问题,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曾企图抛开现有的城市,去建立“乌托邦”式的所谓理想城市和理想社会。当然,这是脱离实际的。上世纪末,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概念,主张采取一种所谓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这个概念的影响十分深远。英国搞了小规模的试验,规划建设了两三个田园  相似文献   

16.
卡尔.波普尔作为与邓小平生活年代大致相当的思想家,在40年代提出了他的社会渐进工程理论,虽然我们决不赞同他的政治立场,但他的许多理论在今天看来也是具有很深刻的教益的,而且与邓小平的理论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包括"反左"与"反乌托邦主义"、"摸着石头过河"与"社会渐进工程"、"小康社会"与"开放社会"、务实主义和"最小痛苦原则"。厘清这些概念的异同并从中寻求一般规律性的东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7.
审美乌托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强 《理论学刊》2005,4(1):122-124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的“审美乌托邦”思想 ,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来说 ,审美是他们经历了社会批判领域的厮杀奋斗后的自觉的理论转向。审美乌托邦思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审美的“乌托邦” ,事实上 ,这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艺术思维 ,是富有诗意的、乐观向上的人生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8.
莫里斯·迈斯纳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性质和特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成果给予了比较中肯的理论概括。他系统地提出了毛泽东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乌托邦"观念以及"民粹主义"倾向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冷静的思考。尽管国内学界难以完全认同迈斯纳的解读,但不可否认,他的确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但在学术思想领域却有独到的建树与影响。辛亥革命前,刘师培在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从研究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入手鼓吹无政府主义,并将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学说相会通,勾勒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蓝图。无论是他的无政府共产主义论、无政府主义平等观,还是新式重农抑商说,都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刘师培的理想社会思想是20世纪初西方社会政治思潮与中国传统思想碰撞融合的产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语境下知识分子力图变革社会现实、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二国际的理论权威,考茨基不仅在之前的《托马斯·莫尔及其乌托邦》《法兰西革命时期的阶级矛盾》和《爱尔福特纲领》等著作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问题,即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有所阐释,还在晚年的哲学总结性著作《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用了超过全书四分之一以上的篇幅,论述了诸如人与环境的辩证力学,个人意志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杰出人物与群众的作用等问题。它们集中反映了考茨基在分析社会主体时所内含的基本方法、逻辑和观点,对回击当时甚嚣尘上的英雄史观、唯意志论和历史宿命论等思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