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哲 《党史文苑》2014,(6):38-42
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先生在澳门逝世,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极其关注。周总理不仅委托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在港澳成立曹聚仁先生治丧委员会公祭,  相似文献   

2.
柳哲 《党史文苑》2005,(6):16-20
曹聚仁既非北大教授,也非北大学生,何来北大情缘?这首先得从曹聚仁这个人说起.曹聚仁(1900-1972),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谜样的人物".身兼作家、记者、学者于一身的他,一生写下了4000多万的文字,世人鲜可匹敌.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与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者.解放后,他在香港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奔波,深得国共双方领袖的器重.  相似文献   

3.
曹聚仁既非北大教授,也非北大学生,何来北大情缘?这首先得从曹聚仁这个人说起。曹聚仁(1900-1972),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谜样的人物”。身兼作家、记者、学者于一身的他,一生写下了4000多万的文字,世人鲜可匹敌。他还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与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者。解放后,他在香港为“第三次国共合作”而奔波,深得国共双方领袖的器重。他早年就读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就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和新闻生涯。曹聚仁与中国学术重镇的北大到底有没有一些关系?这个问题,笔者思索了很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博览》2011,(4):14-18
曹聚仁是一位报人、记者和作家,是一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他曾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当然,这是幕后的故事,一直鲜为人知。直到后来,原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以及1998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三大本《周恩来年谱》,随之曹聚仁的女儿曹雷在海外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父亲原来是“密使”》的文章。当年两岸秘密来往的许多情节才浮出水面,而曹聚仁扮演的,正是居中“穿针引线”的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真心诚意 曹聚仁竭尽全力 1956年7月,当章士钊受中共委托,从北京到香港,为国共和谈穿针引线的时候,另一个神秘人物也风尘仆仆地肩负同样使命从香港来到北京,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曹聚仁。  相似文献   

6.
南京雨花台安息着一位特殊的前贤.此人生前为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往返奔波,呕心沥血,可谓精诚之至.不料,竟在最后的时刻未能如愿.这位几十年不得闻世的两岸使节就是曹聚仁.他是新中国建立后,来往于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的秘密座上宾.  相似文献   

7.
李海流 《党史文苑》2012,(15):41-43
范长江,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国新闻界可谓如雷贯耳。然而,在台儿庄大战期间,他亲赴战场采访的往事却鲜为人知。台儿庄战役打响后,中外记者数十人陆续到前线采访。中国记者有《大公报》范长江、《新华日报》陆诒、《星光日报》赵家欣、中央社特派员曹聚仁夫妇等20多  相似文献   

8.
徐博 《世纪桥》2014,(9):6-7
"九一八"刻石俗称爱国石,座落于黑龙江萝北县太平沟村。出自当地知名爱国人士、传奇人物王明宪先生之手。王明宪山东省掖县朱桥人,14岁留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回国,定居于太平沟村,以养蜂为主。他思想先进,知识渊博,精通医学和俄语,待人宽厚善良,经常免费为人治病,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这块刻石因其是我国东北发现的唯一一块,由民间爱国人士自发表达抗日情怀的物证,有力的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和内心的愤恨。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0.
袁元 《党的建设》2011,(11):60-62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主流评价中,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当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也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罗近溪学说中形而上的宇宙论、性命论、心体论的层层分析,指出提倡自然、生生不已和仁,是他"赤子之心,不学不虑"学术宗旨的体现.而他的"无体之体"、"不见之见"是他的本体论和工夫论的特点.牟宗三先生认为他是阳明后学中"调适而上遂"的主要弟子之一员,是正确的.而牟先生否认"归于仁、言生化"为近溪之学的特点,却与近溪思想不符.龚鹏程先生不同意牟先生以"拆穿光景"认作近溪学术风格的特点,这是符合实际的.龚先生主张"敬畏"、"戒慎"才是其特点,但与近溪倡导的性体自然与工夫敬畏相统一的工夫不符,而牟先生说近溪主张"无工夫的工夫",比较符合近溪本意.  相似文献   

12.
一、1950年6月18日,一个国民党中央委员、二级陆军上将被蒋介石枪杀于台北。但是,中共却追认他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86,(11)
最近,隆回县委党史办在县公安局档案室发现了一册珍贵的图书——《中国抗战史画册》,曹聚仁、舒宗侨主编,联合画报社印行,一九四七年五月出版。该书有照片数百张,文字三十万左右,用文字贯串图片,以图片纪录实象,生动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他的一生是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奋斗不息的一生,是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繁荣而辛勤操劳的一生。他深知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他对我国的民族问题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关怀备至。毛泽东与班禅大师的交往就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希望先生和全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的团结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胡林 《党史文苑》2006,(4):68-69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建立了以"仁"为中心,"仁"、"义"、"礼"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一个道德学说整体.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他倡导持志养气,重视立志,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研究孔孟的德育思想,批判继承其德育遗产,对于我们以史为鉴,搞好今天的德育教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马万祺,澳门知名爱国人士。1993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还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1998年5月,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马万祺任副主任委员,位列澳方人士第一位。马万祺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位激情洋溢的诗人,热爱澳门、热爱祖国,是贯穿他诗歌创作的一根红线,也是他八十年人生历程矢志不移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陈训慈先生是知名爱国人士,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浙东学术的研究,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弥补了前人的不足,对浙东史学的特殊精神作了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近代历史人物中,鲁迅已经成为传记出版最多的一位了。四、五十年代出版过王士菁和朱正的两种,加上香港出版的曹聚仁的一种,一共三种。八十年代初期,又接连新版了七种  相似文献   

19.
潘平格人生哲学的宗旨是"求仁",他对孔子的"仁"作了新解,由"泛爱众"推广到了爱天地万物。提出了"浑然天地万物一体即是仁"、致知格物、笃志力行为主要内容的"求仁"学说,是当时独树一帜的经世实学思想。他认为人们只有而且应当通过在人伦日用中的主观努力来实现自己这种"求仁"的本性,从而创造出人人饱暖、家家团聚的和谐的理想社会。同时,他对宋明理学中最关键的概念"格物"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物"是身家国天下,"格"是功及百姓,"格物"是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事。因此,他提出了"笃志力行"的道德实践论。在他看来,不仅孔子、孟子,就是一般老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这种圣凡等价的价值取向,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关于人的等级价值观的否定。  相似文献   

20.
1912年9月28日到10月1日,孙中山先生来青岛考察。这短短的几天不过是其革命生涯中的一朵浪花,但却是孙中山先生国家建设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谆谆教导后人为党、为官、为学之道,他重视实业救国、对外开放、文明教化的光辉思想,是他在青岛为国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