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林,原名亨德利库斯·斯内夫利特.1883年生于荷兰鹿特丹.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1914年组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之一),1920年作为印尼共产党代表,以马林的名字出席共产国际二大,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摘     
谁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当着共产党代表张国焘、王荩美和国民党代表张秋白等人的面指出:“你们应当合作。”1921年列宁派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驻中国,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1921年中共诞生时,全国只有党员50多人,还不是一个群众性的党。1922年底,共产国际向中共提出了建立"群众性共产党"的建党目标。但是,这一建党目标遭到了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的坚决反对。1924年初,共产国际指派维经斯基替换马林为驻中国代表。1923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三大的指示正是由维经斯基起草的。该指示指出:"巩固共产党,使其成为群众  相似文献   

4.
马林(1883~1942)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20年夏,马林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正>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经过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通过书信同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相似文献   

6.
刘战  陈雷 《党史纵横》2001,(1):27-28
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生于荷兰鹿特丹,曾用过 12个化名和 1个笔名,其中最有名的化名就是马林。 1920年,列宁委派他作为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来中国。马林于 1921年 4月正式起程, 6月 3日到达上海, 1923年 9月奉命返回莫斯科, 10月离开中国。在中国期间,马林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对国共党内合作的实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马林来中国后,“通过半年多实践”,“认识到应建议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① 1921年秋,马林在上海会见了孙中山的代表张继。这次会见的结果之一是国民党邀请马林于…  相似文献   

7.
李恩侠 《党史文汇》2011,(10):60-63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成立后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代表大会中,有几次是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1919年3月成立,1943年5月解散。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马林再次参加。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与马林,一个是中国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另一个是荷兰著名革命家,本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却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了"对中国革命的两大贡献"。大革命时期,马林三次来华(一说四次),与陈独秀之间的诸多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颇有戏剧效果。"我们不能靠马林"大革命时期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和苏俄顾问很多,据《共产国际、联  相似文献   

9.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里,15个人围着一张长方形大餐桌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一大会议的除了13位中共代表外,还有两位则是来自远方的共产国际代表,他们是: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一马林,一个年近40的荷兰人。1883年5月13日,马林降生在荷兰海港城市鹿特丹,原名斯内夫利特。鹿特丹不仅是荷兰第一大港,而且是欧洲  相似文献   

10.
郑瑞峰 《党课》2012,(8):102-106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缘由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乘船到达上海,之后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取得了联系,在李达、李汉俊代表陈独秀向马林汇报工作后,双方谈到中国共产党是否加入共产国际并接受共产国际经济资助以开展党的工作等问题时。  相似文献   

11.
郑瑞峰 《世纪风采》2008,(12):36-38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津贴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乘船到达上海,之后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代理书记李达和李汉俊取得了联系,在李达、李汉俊代表陈独秀向马林汇报工作后,  相似文献   

12.
吴义国 《湘潮》2021,(1):55-55
代表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党的一大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国内各地的党早期组织和旅日的党早期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这次大会。毛泽东、何叔衡成为参加党的一大的湖南代表,绝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他们追求新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建立湖南(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7,(10):49-51
在中共一大的15位参加者中,有两位外国人.他们分别是俄国人、共产国际使者尼科尔斯基和荷兰人、曾担任过列宁工作秘书而由列宁推荐来华的共产国际正式使华代表马林.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摘     
《湘潮》1989,(9)
最先提出国共合作的是列宁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列宁亲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列宁接见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要求国共两党合作:另一件是委派代表马林等人来帮助中国革命,斡旋国共两党合作。1922年1月,共产国际召开了莫斯科远东会议,中国代.表30余人,有共产党、国民党等各方代表。会上,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团,  相似文献   

15.
正支持毛泽东进入中央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最终确立都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同共产国际结下了不解之缘。1921年7月,28岁的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记录时,就已经引起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注意。两年后,毛泽东之所以能在中共三大进入党中央领导层,与马林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林本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Hendricus-SneeV-liet),1883年5月13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1921年6月至1923年10月,马林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正式使者,促成了“一大”的召开,帮助中国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又提出国共两党的合作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马林对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就在此期间,马林曾经和中共创始人陈独秀发生了两次误会和摩擦。  相似文献   

17.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5人中,有两位外国人.他们分别是共产国际的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真实姓名叫弗拉基米尔·阿勃拉莫维奇·涅伊曼).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尼克尔斯基至今仍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神秘人物.  相似文献   

18.
中共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立后,共产国际以派代表的方式,来华领导中共开展工作首任代表是马林,马林在中国工作两年多,在帮助中共创立、促进国共合作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是值得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怀念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围绕中共是否接受共产国际经费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拒绝经费援助,而马林在中共服从共产国际领导的前提下,坚持提供经费援助,最终经费援助问题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20.
小卡片     
<正>党史知识党的一大代表如何推选出来?(上)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的建议,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李达、李汉俊同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即,他们写信给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法、旅日华人中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通知他们各派两名代表来上海出席大会。接到开会通知后,除了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因为路途遥远来不及派代表回国参加外,其他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都积极响应,推派代表。由于当时党正在筹建之中,还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组织手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