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大量年轻学子涌向海外求学。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向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30多万的各类留学人员,其中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有1.3万~1.5万人①,其中不少是中小学生。由于新加坡实行的独一无二的允许16岁以下留学生父母陪读的政策,于是相应产生陪读妈妈这一特有的群体。该群体数量据估计达到万人左右,成为新移民研究课题中值得关注的一部分。一、新加坡中国陪读妈妈出现的原因(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生汹涌的留学热潮是出现陪读妈妈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2.
沈燕清 《东南亚》2003,(3):40-45
1990年代以来 ,中国大陆人口的国际迁移也即“新移民问题” ,引起国内外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 ,对新移民的研究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课题。所谓“新移民” ,一般是指“改革开放以后移居国外的中国大陆公民”① 。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主要包括家庭团聚移民、留学移民、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劳工移民、非法移民五种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 ,大量年轻学子涌向海外求学。据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大陆向世界 1 0 3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 30多万的各类留学人员 ,其中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有 1 3~ 1 …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纵横》2001,(11):64-64
金芊,女,22岁,现就读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 "要知道出国这样,打死我也不来" 金芊已在新加坡留学3年了.出国前她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眼瞅着差高考这一关了,父亲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建议她去新加坡上大学.新加坡有6所公立大学,国际学生一旦考上,可享受80%的助学金.个人承担20%,也就合1万多人民币,和国内一些大学的学费差不多.而且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不像国内的一些大学,学出来的往往是"哑巴"英语.全家人一致赞同金芊到新加坡留学.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 在新加坡各种族人口比率中,华人所占的比率大约保持在76%前后。这也因为有政府的不懈努力和政策(1)。苦于华人国民的海外流失和少子化所引起的人口减少的新加坡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积极地接纳了以移民身分从香港来的高学力人员及其家属(2)。其后,新加坡的各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接纳了从中国到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留学并获得学位的中国人作为研究人员和专家。此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急速的经济发展不仅加快了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而且加快了两国间人与文化的交流。1965年独立后极度警惕被称为“…  相似文献   

5.
王勤 《东南亚》2007,(2):16-20
近年来,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发展迅速。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第六大来源地。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新加坡企业积极调整投资与经营战略,未来新加坡企业对华投资将呈现出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1990年中国与新加坡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新加坡商家掀起了“投资中国热”。目前,新加坡成为中国第四大外资来源,至1999年底,新加坡在中国的累计投资金额达332.6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148.2亿美元。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加坡商家如何拓展中国市场,如何在中国一些新领域运用新手法展开活动,以及他们在中国经商的酸甜苦辣,这对于投资中国的商家和中国有关部门会有诸多启迪。 一、在那做生意的好地方 新加坡捷成地毯老板陈鹏源,谈起在中国投资,他说“难,也很辛苦…  相似文献   

7.
1993年11月19日。北京,韩国驻华大使馆。 一等秘书丁相基满心的喜悦全部挂在了脸上。这位曾留学台湾、任职新加坡的中国通,今天要亲自为总统金泳三接待一个来自河南省的中国少年。这个河南少年怎么会牵动了金泳三总统的心?他怎样编织了充满  相似文献   

8.
简析多种方言影响下的新加坡式英语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历史上受到中国移民、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和英国殖民统治的多重影响,新加坡形成了独有的语言,即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也称为新加坡口头英语。这种语言在新加坡民间应用广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在本质上仍然属于英语,但是其语音、节奏、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国闽粤方言的深刻影响,体现出中国文化和马来文化的高度融合性,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对新加坡式英语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简述,以期通过语言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独特的文化,对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纵横》2001,(10):33-34
从对新加坡市场进行分析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只占新加坡进口额的5.28%,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在本地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新加坡只有300多万人口,其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加坡的地域优势,通过新加坡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相似文献   

10.
建交十年来,中国与新加坡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年中新双边贸易额仅为28.2亿美元,1999年双边贸易额达85.6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04倍。目前,新加坡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新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1/3。据新加坡统计,双边贸易额达96.2亿美元,中国是新加坡第七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研究领域中,关于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论述极少。事实上,新加坡有大量华文旧体诗的文本,这些旧体诗的作者主要由新加坡的"过客"、新加坡的"流寓"者和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3 类人构成。他们的写作特点体现在:一是新加坡地域文化风貌的体现;二是语言的杂糅;三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类诗作的研究具有比较文学和文化交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加坡本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新加坡英语(Singlish)是一种通用于新加坡的英语方言,最早的新加坡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由亚洲各地贫苦劳工在街头把母语与英语混合使用而产生。随着新加坡政府在全国推行双语教育,早期的洋泾浜语在新加坡社会各个层面推广,并由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以母语的形式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等逐渐定性,日趋成熟,最终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英语方言。  相似文献   

13.
林梅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0-66,90
中国对新加坡的劳务输出开展了20多年,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劳务输出国。中国在新加坡的劳务人员估计至少有20万之多,主要分布于建筑、制造、海事及服务等行业。尽管两国之间的劳务合作总体上发展顺利,但由于两国劳务制度不完善、市场不规范、劳务人员本身的弱势地位等原因,造成一部分中国劳务人员的利益受到损害。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两国政府部门的重视,将阻碍中新劳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社团①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进而在新加坡的当地社会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先简要描述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社团产生的背景及其建立、发展的概况;随后分析了新移民社团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最后探讨了新加坡中国新移民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交,中国与新加坡的两国关系的进入了新时期.中新建交十几年来,中国对新加坡的认知是什么?关注点是什么?有什么变化和特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发表的相关新加坡报道和文章数量变化的分析和对比,试揭示中新建交后中国对新加坡认知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是19世纪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本文以新加坡华人鸦片包税商陈成宝为研究个案,分析华人秘密会党在海峡殖民地鸦片包税经营中所扮演的角色,藉以管窥华人在整个海峡殖民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加坡,儒学或曰孔学、孔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宗,在一切思想流派中具有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随着19世纪初期新加坡开埠,华侨来此定居者日益增加,儒学也逐渐在当地华人社会传播开来。自19世纪80年代,晚清设置驻新加坡领事以来,新加坡儒学发展出现兴盛局面。清政府领事官员以及当地华人绅商通过办文社、建孔庙学堂和推广普及双语等方式,实现儒学与西学的对接,将新加坡儒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要以客观的态度和科学方法来研究新马华人的历史,而不是为了政治或其他的需要来写历史;并对新马华人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