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郑湘 《人大建设》2007,(1):46-47
《监督法》出台以后,对地方各级人大曾广泛开展的述职评议和个案监督工作究竟该继续与否,以及如何继续,确实存在很大的争议,值得大家探讨。但是,《人民代表报》所载臧必飞《〈监督法〉叫停述职评议》(下称臧文)一文中关于“叫停述职评议”的提法,却走了一个极端。如不加以澄清,很容易带来思想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8,(10):12-12
在《监督法》出台后,工作评议已成为人大监督的新形式。与以前的述职评议相比,专项工作评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了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3.
人大工作评议作为一种草根创造,在其成长的20多年时间里,展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曾是地方人大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监督手段,也得到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首肯称道。监督法出台后,人们对工作评议见仁见智,有人理解为叫停了,有人理解为规范了。2009年底,四川省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肯定了工作评议这种监督形式。监督法实施后该如何理性认识工作评议?本文仅对此作一些思考,不涉及述职评议、履职评议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促进“一府两院”工作有效开展。大方县人大把实施工作评议作为创新和改善人大监督方式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制定《“一府两院”工作评议办法》,确立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评议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用了1539字的篇幅对贯彻实施监督法做了明确部署和要求,为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老边区人大常委会通过集中学习、以会代训以及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对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机关干部、镇人大主席、街工委主任和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同时,我们又对全区现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文件进行了梳理和完善,修改完善《干部述职评议办法》等4个工作文件,为贯彻实施监督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监督法》对行使监督职权的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和运行程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使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罗平县人大常委会以贯彻《监督法》为契机,认真学习《监督法》,准确领会、把握好《监督法》的精神实质,切实贯彻实施好《监督法》,把对加强司法监督工作,增强司法监督实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牢抓实。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人大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动力,述职评议作为地方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形式,正在创新中前行。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获悉,为提高评议实效、进一步推进评议对象所在单位的工作,今年述职评议又探新路——将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常委会监督重点作为评议焦点,探索评议与询问相结合的监督方式,逐步将述职评议过渡到工作评议。  相似文献   

8.
述职评议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创造的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构筑了人事任免与人事监督、对人监督和对工作监督有机结合的工作平台,是把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权落到实处的有力抓手,已经成为普遍运用的有效监督途径之一。经过多年实践,成效显著,但问题也不少,其核心问题是述职评议定位还不够准确,造成与党委组织部门考核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的混淆,有些评议方式不符合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权力的特征要求。  相似文献   

9.
述职评议将监督事和监督人、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结合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监督的效果 ,各地人大因此比较普遍地将其作为有效行使监督职权的突破性路径之一。从最初基层人大自发性的探索试验 ,到在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指导和推动下各级地方人大普遍地开展这项工作 ,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实践 ,述职评议已经成为各级地方人大一种重要的经常性的监督方式。但是 ,由于缺乏明确而持续的理论指导、法规不够完善以及存在体制性矛盾等原因 ,述职评议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并因此而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况。要让述职评议继续发展下…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监督法》实施的第一年,按照《监督法》关于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有关规定,嘉定区人大常委会选择了涉及民生、聚焦民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常委会重点监督项目,在借鉴以往述职评议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探索实施《监督法》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对政府专项工作的监督形式,努力提高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卷首语代表述职和代表评议.是人大工作在实践中的发展。代表述职,加强了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的监督;代表评议,扩充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途径。可以这样说,代表述职和代表评议是人大实践对人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本期《谈谈如何开展人大代表述职...  相似文献   

12.
范兴元 《政策》2007,(12):34-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颁布、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去年8月至年底,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指示和监督法,不断加深对党中央关于加强监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理解,明确实施监督法的基本要领和要求,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按中央要求完成了述职评议等工作,实现了向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3.
更正     
王崇荣 《人民政坛》2006,(12):4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是一部规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规范监督行为的法律。在这部法律颁布前,地方各级人大对开展监督工作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些富有实效的规范性做法,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起到一定作用。但对照《监督法》,地方人大开展监督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工作思路、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有的不符合《监督法》的规范。地方各级人大在监督工作实践中如何贯彻《监督法》所提倡的监督工作原则、规范?笔者认为要搞好三个对接:  相似文献   

14.
人大的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法院院长向人大述职,接受评议,让人们一次又一次感悟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绩效,从述职、评议到整改,是一串串生生不灭的活火。去年下半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述职评议工作小组对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沈志先依法履职情况开展了调研。  相似文献   

15.
杨自华 《云南人大》2006,(7):24-24,25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述职评议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加强对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增强被评议对象的人大意识、法律意识、公仆意识的有效途径。如何搞好述职评议工作,增强地方人大监督实效,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大镇人大对镇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是新形势下乡镇人大需要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去年,崇明县中兴镇人大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组织全体镇人大代表对正、副镇长开展述职评议,取得了一定成效。崇明县中兴镇人大对正、副镇长的述职评议,主要采取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2006年11月7日《人民代表报》上读到《监督法叫停述职评议》一文。该文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对“一府两院”组成人员述职评议.是对“一府两院”组成人员实行的个体监督,和刚颁布的《监督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应当停止。读后很受启发,但觉得作者的理由尚不足以服人,现提出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商榷。  相似文献   

18.
评议是目前被各级地方人大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这种监督方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是乡镇人大对基层七所八站的工作进行评议,后来被逐渐推广,运用范围逐渐扩大,评议对象职级逐渐提高,评议方式也由工作评议发展到述职评议,对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加大监督力度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监督法》对行使监督职权的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和运行程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使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的街道人大工委,如何贯彻落实好《监督法》,切实加强街道人大工委的监督工作,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不断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姬清涛 《人大建设》2007,(12):40-41
随着《监督法》的实施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如何规范和完善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成为群众普遍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适应《监督法》实施后乡镇人大工作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各乡镇积极开展了学习培训活动。然而,当前一些乡镇人大日常工作中存在“三个错位”的问题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