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9,(5):32-32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包括三个层次: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一系列具体制度。我们要不断丰富民主的形式,健全一系列具体制度,以保障更多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制度、社情民情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信访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行政公开制度、新闻发布会制度等等。这些直接性或半直接性政治参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极大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从界定公民街道事务参与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已初步形成的公民街道事务评议参与制度。该制度在自主性和组织水平方面存在不足,可从培育公民自主参与评议意识和参与评议能力角度予以完善,在其基础上,从决策形成参与和决策执行参与两方面构建公民街道事务决策参与制度,进而形成我国双轨化的公民街道事务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3.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也指出,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可见,随着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实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无论对于政治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公共管理的实现需要公民的参与和支持,这就要求政府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公民的利益需求,将公民参与引入到公共政策中来,从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品质。在明确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公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管理在构建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构建完善的公共决策听证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创造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参与机制和发展公私合作生产的利益协调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规案公开征求意见作为参与群体最广的一种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已经推行了好些年,这不失为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其实效并不太理想。立法者常常遭遇法规案公开征求意见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公众对法规案关注少是无奈的现实。为什么公众对参与地方立法表现冷漠?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了整个社会对立法参与的态度。中国传统社会“官本位”的倾向,使公众形成了“政府崇拜”的心理和“政府万能”的信仰,对参与立法等公共事务表现冷漠,在立法决策上过于依赖立法机关作为。  相似文献   

6.
陈俊 《传承》2010,(3):132-134
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途径,对于政府自身建设和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主要环节有政府决策、政府绩效评价和公共危机管理等。保证公民能够有效参与政府管理,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公共权力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民主政治权利意识和能力,以及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各项制度,为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权提供思想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途径,对于政府自身建设和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主要环节有政府决策、政府绩效评价和公共危机管理等.保证公民能够有效参与政府管理,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公共权力意识,提高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民主政治权利意识和能力,以及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各项制度,为真正实现公民参与权提供思想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体现为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决策过程的互动性、决策实施的自觉性及决策反馈的有效性等特点。当前还存在着政府信息公开不够、公众理性参与不足、公众参与渠道不畅及效果有限等问题。结合现有公众参与的制度,以政务公开机制、民意表达机制和舆论传动机制为基础,构建公众参与型政府决策模式应加强开放性政府建设、提升公众参与能力、疏通公众参与途径及完善参与反馈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唐葵 《岭南学刊》2008,(2):107-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然而当前政府决策中的民意表达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必须通过搭建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各种办事公开制度、建立和谐社会的民意表达和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民意反映回应机制等措施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10.
李妙然  王晓民 《前沿》2009,(11):130-134
民主决策的社会过程和政府过程一起,构成了现代政府决策的完整过程。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旋律下,环境问题已经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并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与此同时,公共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度也亟待提高,这对公共决策公民参与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法律制度、公民知情权、公众环保意识、政府的执政能力对制约公共决策公民参与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所谓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合法形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有节制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过程。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必经途径,它将政府政策的制定包含于广泛的社会咨询过程中,既让公众对政府决策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享有更广泛的参与权,又激发了政府部门的活力,从而有利于保持政府与公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各地动态     
吉林省督办代表建议帮助民工讨薪广东省汕头市着力构建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框架汕头市人大常委会从制度上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坚持群众路线,着力构建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框架。一是建立了公开征求立法建议制度。在编制立法计划时,广泛征求一府两院、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和社会团体意见,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和法规草稿。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法规草案公开制度。对于涉及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群众普遍关注的法规草案,公开登报征求意见。三是建立了立法听证制度,重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四是建立了公民旁听和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13.
龚成  李成刚 《理论月刊》2012,(1):149-153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呈现出了广度上的参与形式多样化,深度上的参与阶梯深层化,强度上的参与功效上升化等特点。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政府对公民参与不欢迎,社会对公民参与不适应,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效能,必须提高政府主动性,减少公民参与阻力,大力培育公民社会,营造公民参与氛围,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公民参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制度缺陷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建设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依据和保证,然而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制度缺陷,为此必须完善我国公民参与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特点和新趋势,而拓展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公民政策参与制度化、建立参与型政治化以及推行公共政策决策听证制度是社会转型期拓展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公众参与立法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决策是现代社会政治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个法治社会所实施的一切社会决策都应该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良性互动的成果。立法决策作为公共决策、重大决策的一种形式,更应该吸收公众参与立法决策的制定与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利益最公平、最大化地落到公众身上。一、如何有效地实现公众参与、推进立法民主第一,要搭建公众参与的“阳光平台”。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立法者、立法机关与公众的真实生活和合理诉求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在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上,积极征求公众意见,在平等对话的…  相似文献   

17.
制度建设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依据和保证,然而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制度缺陷,为此必须完善我国公民参与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8.
持续近十个月的厦门PX风波,正在公众参与的轨道上渐渐划上一个和谐的句号。但2007年的“民意盛宴”决非仅此。从今年“两会”期间十万网民向总理建言议政的热潮。到余音未消的节假日调整公共讨论,再到就业促进法草案、水污染防治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全民立法运动”,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公共决策领域活跃着公民的身影、回荡着民意的声音,这使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判断——2007年,是中国社会的“民意表达年”、“公民参与年”。  相似文献   

19.
曾蔚 《人大论坛》2014,(10):32-33
“完善人大工作机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立法途径”,是今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组承担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省人大常委会根据改革任务要求,结合年度立法计划,边立边改,边改边立,推进和创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工作机制,以多种形式拓宽公众参与立法之路。 注重听取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成为新常态。开门立法、尊崇民意,关注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是精细化立法时代背景下,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命题。在今年的立法工作中,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注意倾听法规调整和规范的利益群体的声音,尤其是“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主执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健 《当代广西》2005,(16):38-39
民主执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它通过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和公共决策机制、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等,来充分体现社会多元利益的需求,最终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