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于人权来源于道德并且体现道德,人权的实现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人权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人权伦理"在概念上是成立的。人权伦理就是指:人权中本身蕴涵的基本伦理道德以及在一切人权制度、人权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关系及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权伦理主张要把人当作人来看待,要求珍爱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人的自由、加强人的互爱,提倡人的平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权伦理具有主体性、普遍性、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人权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社会规范体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要求平等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要求保障社会成员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并将对各种弱势群体的保护需求纳入人权保障的规范体系。中国四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人权保障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突出强调了对于老年人的人权关怀。数字人权架构于智慧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上,是科技与法律共生演化、相互缠绕的人权形态重塑。数字科技开发利用中“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出现,体现了数字人权逻辑下智慧社会治理困境的特殊主体缘由,也反映出各个数字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共生式的权利博弈关系,深入揭示智慧社会变革引发的老年数字弱势群体权利的实质不平等问题,分析数字鸿沟诱发老年群体社会关系边缘化的风险,将有助于避免社会数字化进程中仅仅是将人作为信息处理的客体,造成“数字麻木”。从伦理性、道义性、正当性反思数字人权嵌入维度,实现从数字治理向权利保护、从不平等技术供给关系向数字权利正义、从倡导性解决策略向强制性法律保护的升级转型。对此,需分析数字技术使用中不正义行为的客观存在,植入倾斜保护原则,对老年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义务予以矫正,前移法律介入保护,确立防止侵害义务,推进老年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平权变革,凸显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温度”。  相似文献   

4.
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融合1、思想基础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和立足点是个人本位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在所有的权利中,自由、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因而它既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社  相似文献   

5.
从提升法律制度正当性与实效性的角度来看,倡导自由、平等理念的交易者道德,才能够与法治建设的伦理价值依据相契合。因此,研究者需要慎重分析法律制度、伦理价值与道德习俗之间的互动关系,避免盲目夸大某种伦理信条或道德习俗影响的偏颇举动。在立法过程中,依据宪法确认的政治伦理共识确立的法律原则,应为社会伦理规范与具体法律规则之间的传导媒介。  相似文献   

6.
孝,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观念是人类社会有关于伦理关系和道德意识最早的一种自觉,贯穿在整个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并且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却也不可避免地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它的危机与困境。因此,提出笔者个人想法如下:强调责任与权利,权利与义务对等,从"孝"与"慈"的双向性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孝文化体系;强调孝的延伸性,构建出平等、博爱的现代孝文化;强调孝与法治的统一性,构建出与现代法治相适应的现代孝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伦理建设中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在制度中生活的,制度本身的合伦理性与否对个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有着先决意义。制度安排是行政伦理建设的起点,它不仅包括将基本的伦理规范上升为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更强调行政制度、体制本身的合伦理性。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完善道德回报与激励机制,作为两个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对当前中国的行政伦理建设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8.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我国先进的仁人志士就开始搜寻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大多数人的平等和权利。近代意义上的人权思想起源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一些人文主义者如诗人但丁、作家薄伽丘等都十分强调人的自由和价值,反对封建和专制。经历了五千多年封建压迫的中国人民开始渐渐地苏醒,逐渐渗透的西方民主文化给扎根在中国人心中的奴性以沉重一击。新中国成立以后,先进的工人阶级开始带领着我们探索到一条宽阔而敞亮的社会主义大道。然而,路途是曲折的,各种困难让我们开始审视制度上的漏洞。人权的保障需要用法律作为基垫,因为我国与西方的形式法学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追求的实质法学要求更为深层次的平等。以仲裁法的自愿性原则为牵引,漫谈我国的现时的社会主义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9.
"人"作为人权的主体是人权的基础。在西方"天赋人权"已经显示出理论和实践缺陷的当下,挖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人"的法理对发展人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以"现实的个人"作为人权的逻辑起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方法论,揭示出人权之"人"是个体的存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历史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人权的批判,揭示出人的政治解放限制了人的普遍权利,而人类解放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普遍权利。马克思主义"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命题揭示了人权的根本目的,实现了人权主体、内容和价值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段凡 《理论视野》2011,(12):38-40
权利本质上是个人的利益与资格。由于它在根本上是私人性质的,故简称为私权。私权反映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私权使得人的主体性地位增强,私权体现出了一种权利至上的理念,私权行使过程中要求树立的主体地位平等等原则,造就了确立人权而所要求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权与人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从人性入手,才能深得人权的要义。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政治人”、“道德人”、“社会人”或“文化人”,人是追求各种价值的“经济人”。从“价值人”理论的视野里,人权的实质是人对各种价值的追求权;人权确保的不是某种具体的权利,而是权利的全面性;人权全面性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积极地促进人权从片面人权向全面人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继承和全面提升西方人权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本国人民权利 ,树立了一面伟大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人权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生成的 ,而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 ;人权不是抽象的 ,超阶级的 ,而是具体的、有阶级性的 ;人权并非是建立在个人政治权利基础之上的 ,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权并不仅仅是个体人权 ,而是个体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 ;人权不是抽象之物和自然之物 ,人权的保障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体系 ;人权并不仅仅是政治权利 ,它是一个系统 ,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解析第一,价值观上主张"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权利尤其是个人的自由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利益诉求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不能在众多个人利益诉求之间按照某一种标准分出孰优孰劣。每个人都有设定自身追求目标、采取措施实现目标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在新自由主义看来,个人权利成为判断一切社会行为得失成败问题的尺度,个人利益成为解释一切历  相似文献   

14.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讲过:在各种名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自由”一词了。然而也没有哪个词象“自由”一词,那样“歧义丛生”。这话也适用于人权这个伟大的名词。目前,关于何谓人权,国内学术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即人的生存、自由和民族平等的权利,公民权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身的安全、自由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总和,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有的认为,人权就是指“基本人权,即生存、发展、平等、自由”;有的则认为,人权的概念有三层含义,即基本人权、公民权、人的一切权利,主张“我们讲的人权是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孕育着道德要求,因而产生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维度。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局限性,并且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对道德调节影响的积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充分展示。要充分发挥道德在整个社会生活的调节作用,就要创造道德调节作用的舞台。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由个人权利、经济自由、政治条件和法律条件四项基本要素构成的。要创造道德调节作用的舞台,就要构建并丰富上述四项基本要素,这四项要素的综合作用,才会产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自欧洲启蒙思想出现以来形成的近代意义的平等理念,坚信人类生而平等,强调人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主张人类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有身份上的平等,包括"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启蒙思想家认为,平等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层面上的利益共享,从而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平等也可以促进社会正义,因为最明显的社会不平等不是自然天赋的结果,而是社会不公平的产物;平等还可以扩大自由,因为它保护人们免受贫穷之苦,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使人们得以实现其目标;社会平等是唯一具有实在意义的平等形式,是所有其他平等的基础,真正的法律  相似文献   

17.
公民文化权已为一项重要的人权内容获得世界认可。区别于西方世界权利体系强调个人权利的实现,中国则注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社会效益的实现。被称为基本文化权益的中国公民文化权是中国语境下的独创,它不仅包含了西方文化权的内容,而且很好的承继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内蕴并与现代法治建设目标相契合。中国现阶段文化改革正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之实现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争取人民不受支配的道德权利,是民主革命前期毛泽东主要伦理思想,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法律途径,策略性地在军阀统治中争取道德权利;二是深入调查和辨析革命善恶,动员争取道德权利的农民革命运动;三是从正反两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士兵正确对待争取到的道德权利;四是进行军队民主主义的伦理改造,规范士兵的道德权利和伦理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法律文化的意义上考察,宪政源于古希腊人对城邦国家制度的热爱,他们认为参与城邦的政治就是最大的幸福,宪政则提供了实现幸福的途径。在近代西方国家,基于对自然法理念的执著和社会契约论的解说,启蒙思想家始终致力于探求维护人的“天赋权利”,实现自由、平等、公...  相似文献   

20.
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底线伦理确立社会制度的基本道德和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成为解决重大道德问题的共同信念的伦理基础,又受到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的支撑和超越,有机地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结构。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以合理界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相互性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核心,处理好和平、自由和正义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