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警察法学不仅仅是研究警察法律制度或以警察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作为公安学的二级学科,警察法学更应该关注运用法学的方法、原理研究警察权力的运行机理,是警察法律制度设定与运行辩证统一的二级交叉学科。正因为警察法学的研究是规范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动态平衡的前提,是警察权力行使规范化的理论基础,是警察权力行使与责任承担统一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从法哲学方法论视角对警察法学学科进行梳理,进一步科学化警察法学二级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方面赋予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更大的行政执法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减小处罚幅度、完善处罚程序和加强法律救济对警察权力进行必要的规制,使得警察权力与公民、社会组织的权利达到平衡与和谐。《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和谐理念为主导,创立了一种新的法律对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调整机制———平衡,为中国建立理性的行政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警察使用武力是一项重大而特殊的国家公共权力,影响公民生命权等基本权利,理应受到宪法的规制,但警察使用武力的宪法规制问题却被普遍忽视,极少得到关注和研究。警察使用武力的宪法规制是警察使用武力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具有制约警察武力使用权和保障公民生命权的双重作用。警察使用武力的核心内容应当作为宪法保留事项,由宪法加以规制。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宪法对于执法人员使用武力作出了直接、明确的规定,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宪法规制警察使用武力的理想模式是:宪法在确认公民生命权并规定保障生命权的同时,将警察使用武力作为保障公民生命权的一项例外情形,并且明确设定使用武力的原则和情形。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在推动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同时 ,也推动了中国警察制度的创新。在警察制度创新中 ,重点应突破警察权力理念、警察权力与人权关系、警察权力配置、警察执法程序、警察权力制约等问题。警察制度创新的目标是创建权力有限型、透明型、服务型、人权型警察。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警察行政处罚权的失范已越发显现,这是由跨界法学、行政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诸多复杂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由此,沿着从内到外、由古及今的思路去探讨,警察行政处罚权失范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处罚权的内在特性是其天生就具有强大与自主的扩张性,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与法律制度建设上的滞后发展是其权力运行失范的外部环境。同时,这一问题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文化根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凸显,以及警察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也造成了权力运行发生偏差。  相似文献   

6.
虽然警察职能经历了近代化到现代化的演变,但其核心内涵:维护公安秩序与安全、保障人权的功能从未改变。警察职能事关警察整体功能的发挥和作用的实现,在法治国家中需要法律的明确回应与规范。我国当前的法律对警察职能缺乏明确界定,导致实践中部门法律间的冲突混乱、警察权运行中的泛化、异化以及警察执法权威不足、执法环境趋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警察职能的实现。从宪法的角度和高度审视警察职能,辅以必要的警察法律规制,不失为解决当前我国警察职能错位,改善警察执法环境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田梅 《前沿》2010,(6):87-90
警察介入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涉及公权力与私权力冲突的解决问题,涉及主体介入的任务与权力范围等问题。我国现在的警察介入家庭暴力的意识、法律法规及运作模式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仍缺少一部专门的、统一的法律来确定警察机关介入的程序、介入过程中的职责等。警察机关介入家庭暴力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通过对家庭暴力的涵义及警察机关介入的现状的反思,从协调矛盾为根本、取证工作为重点、积极介入与有限介入相结合为方式及极度危险之下保护责任为例外等四个角度提出完善法律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当然警察介入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警察携带枪支是使用枪支行为的组成部分,是开枪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应受法律的规制。对此,我国可以由法律专门作出细致的规定。需要规制的重点内容是警察携带枪支的条件、程序和法律责任等。规制警察携带枪支行为的目的是从源头控制枪支使用权,充分发挥携带枪支应有的作用并减少其风险。  相似文献   

9.
略论警察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已成现实,如何构建相应的制度以保障警察服务职能的发挥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学习、决策、法律审查、警力下沉、权力制约、警务公开、接访、绩效考评和警察公关等九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要求对警察权力进行相应的更新与扩张。警察权力的扩张既有制度设计之初所蕴涵的内在原理,也有现实权力运作所带来的后天驱动。但认可警察权力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让警察机关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警察权力的运行应当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这就必须对其加以必要的约束。警察权力的扩张和制约达到竞合,才是警察权力运行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警务督察是指公安机关的督察机构及其督察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法定程序和原则,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行为。按照《公安机关督察条例》,从理论上可将警务督察机构的职责分为十项。本文就警务督察机构的十项职责的内涵及履行职责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警察权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主要有两大职权,即警察行政职权和警察刑事职权。警察权的本质是行政权。对警察权本质的分歧,主要在于侦查权的性质。无论是从侦查主体、侦查程序的运作、侦查的价值和功能方面看,侦查权都应归属行政权。  相似文献   

13.
公安风险指公安民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行为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工作失误或失败而应当承担的纪律乃至法律责任。公安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难以预测性、后果严重性、应受处罚性等特点,其类型主要有判断决策风险、认识是非风险、时机度量风险、过失渎职风险、滥用职权风险。  相似文献   

14.
鉴于制度、法律的刚性制约作用,在涉及以权利、道德、权力制衡权力的选择时,法治资源较德治资源具有优先意义,尤其是在由垄断型权力体制向竞争型权力体制转型的失范时期。权利意识是确立以德治警方略的核心要素,对个人尊严、民主权利、物质待遇等方面的重视对于激励民警认真行使执法、管理权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传统道德资源中,做官先做人、官德为先的思想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警察救济是法律救济的一种。我们将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为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救济行为统称为警察救济。警察救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到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或不当损害进行赔偿,进而达到对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实现规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民法作为万法之母,众法之基,在调节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作为一部私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同时也对公民的言行举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对法律知识的模糊,特别是民法知识的匮乏,我国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的侵权现象,这是民警执法的短板,也是公民一直以来的诟病。民法素养偏低,给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侵犯公民私权利留下了漏洞。民法不仅起着制约的作用,同时也对公安工作有着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17.
从清末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警察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警察法在这半个世纪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警察法律规范数量空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警察法律体系。选取当时的《警长警士服务规程》予以分析研究,意在摒弃糟粕的同时,探索能否为当下警察法治的发展带来些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试论警察道德在警察权力行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力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权力 ,它所具有的二重性、易腐性和杀伤性等特点 ,使其蕴含了警察道德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警察道德既是保证警察权力正确行使的内在力量 ,也是警察权力转化为警察权威 ,从而使其顺利地由潜在形态向现实形态转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安民警执法权益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时常受到伤害,其原因是法律和政策对警察角色定位模糊、履行职责的保障不力及执法环境欠佳。要切实保障公安民警的执法权益,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国家对警务工作的投入,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警察法学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板块,也是提升社会安全法治能力的理论抓手。遗憾的是,当前我国警察法学的发展深陷概念模糊化、体系碎片化、研究边缘化、教学粗浅化的困境,若不及时矫正,势必将警察法学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引入歧途。领域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法学理念,强调问题导向与解决策略,能有效融合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思维特点。在领域法学的指引下,研究者需明确警察法学的领域概念,厘清警察法学的法律体系,夯实警察法学的理论体系,增加警察法学的实践色彩,强调在完善警察法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升警察法学的实践与教学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