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路遥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以及对他们独特的生命史的精彩描述,使小说具有了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其中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称得上精彩纷呈,既反映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也表现了他创作思想的倾向性和局限性.路遥小说中的女主角可分为现代女性、传统女性和处于现代与传统夹缝中的女性.路遥对她们的生活状态抱着犹疑的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在小说中给她们出路,更没有吹着时代的号角给她们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只是把她们困在儒家给女性限定的范围内规定她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女性的早婚现象为研究者所逐渐关注.以田野调查材料为依据,对维吾尔族女性早婚的原因、早婚带来的问题进行的研究表明,"好女不等到十六七嫁"的婚龄观,对维吾尔族女性早婚有重要的规约作用.早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合适的年龄结婚,在合适的年龄生孩子",是当今维吾尔族女性共同的体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女性性别魅力的极力张扬是当今中国大陆女性小说的一大特征,它分为故事型小说的外视角"客观结撰"与自叙型小说的内视角"自我剖白"两种表现形态.然而这种在性别魅力彰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女性"主体"地位在遭遇消费性文学接受潮流时,则陷入了无以摆脱的悖论之境.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涌现出大量以婚姻和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女性婚恋小说还只是停留在对爱情神圣性与合理性的礼赞及论证上,对男女之爱中的性爱内涵还颇为忌讳。这就造成了"五四"女性形象只看重纯洁的精神性爱恋的"圣洁模式"。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是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意识很强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凤凰>借"寻找凤凰"的儿童故事框架,揭示了不同女性共同的悲剧命运,是一篇不应被埋没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高校公共课教材、各类党校教材,都把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归结为"原子论"物质观。其实,传统的"原子论"物质观并不能反映近代唯物主义的普遍性,事实上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应该概括为"实体论"物质观。  相似文献   

7.
作为妇女解放的有机部分和要素,女性的生活方式是衡量妇女解放具体程度的天然尺度.在当代,一种建立在女性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动性长足提升基础之上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正在一些高端女性群体中悄然流行.这种极富理想主义色彩、个性特征浓郁的女性后现代生活方式以一种浑然天成的方式把握住了安东尼·吉登斯所提出的"生活政治"的真谛,从而可能会为妇女解放事业走出"现代"困境开辟一条以"生活政治"为行动策略的"后现代"道路.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在自我同一性的解构、归属感的丧失、意义感的消解当中,深陷于自我认同焦虑的困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缺场中的女性建构了一种新型的自我认同观,这种自我认同观从实践的层面寻求解决女性自我认同危机的路径与方法,从而为塑造现代女性的自我认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时间观念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对中国现代时间观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也发生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时间观。传统时间观、现代时间观、后现代时间观在社会变化的速度、时间与历史意识、家庭结构、工作选择与人生观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中国传统时间观是向下循环的,这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晚清以降,中国的传统时间观开始了面向现代形态的两阶段转变:第一阶段是传统时间观向现代时间观的转变,第二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式)现代时间观的确立与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底色。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时间的加速趋势日趋明显,后现代主义时间观开始涌现。本文在全面勾勒中国当代时间观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式现代时间观的生成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林晓峰 《理论前沿》2003,(16):22-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都体现了科学的实践观,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的科学体系,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更要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11.
清代山东剧作家的杂剧作品中存在大量以女性为主角的剧作,这些女性生活剧全方位地描绘了女性在爱情、婚姻甚至江湖、战场上的生活图景.女性剧集中体现了男性作家立足于闺阁的传统女性观及对女性苛刻的伦理期待.女性在剧中体现出基于男权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兼备"物品"和"工具"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2.
在摒弃性别歧视,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在批判和矫正性别歧视的同时,不能尊重和满足人类性别关系的本相。性别和谐是一种基于“不同而和”与“和而不同”双重理念基础上注重性别个性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自然主义女性观提出要尊重男女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基于差异达到的性别和谐。这一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主题下性别和谐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倡导的"肯定行动计划"增加了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女性比例,扩充了女性的就业范围,使得众多澳大利亚女性凭借其在社会工作中所做的贡献逐步赢得了社会的认同.但是,现代澳大利亚女性要想在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中寻求平衡策略,实现两者兼顾的目标并不容易.对家庭中经济因素的顾虑、家务分配对职业女性角色的影响以及女性为家务的不平等分配付出的无形代价三方面所造成的工作-家庭冲突给现代澳大利亚女性带来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观的颠覆与重建——论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针对妇女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法国的3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海伦娜·西苏、露西·伊瑞加雷和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和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15.
女性人才发展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人才观与发展观.妇女必须走出家庭,与男子平等地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为人才从实践中来,从创造性劳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男女平等发展,求得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典型材料和问卷调查两种女性人才发展研究方法均不甚完美,其突出特征是科学性差,而参与评估调查法则能比较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女性人才发展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真理子的文学作品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其作品中的女性一个个都是拥有叛逆和挑战传统意识、不亚于男人的“女强人”。林真理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人们印象中根深蒂固的传统女性形象大相径庭。人如其文,林真理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是作者本人的素质和性格的缩影。而事实上,林真理子和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样,是一个有个性、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女强人。正因为如此,林真理子成为现代日本女性的形象代言人,其作品也深受大家的喜欢。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19与20世纪之交至五四时期对民权与女权运动提倡与鼓吹的同时,也热心于对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的研究与张扬.其"专论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一节文字,努力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这类诗词曲文的分析研究,传递出其男女平等与尊重女性的现代观念,体现了他力图促进近现代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的健康发展之宗旨.这是现代启蒙思想运动中不可多得的专题性文字.尽管其个别观点与见解不无商榷之处,然而其整体思想和诉愿,今天看来仍有很好的参鉴价值,值得汲取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近代市民社会的独立为对劳动者"平等"保护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对劳动者"平等"保护是把劳动关系视为纯私(民)法的调整对象的结果。对劳动者"平等"保护是自由主义正义观,在古典自然法正义观和功利主义法学和早期分析法学正义观看来,对劳动者"平等"保护,就是符合正义的。而马克思主义既肯定了劳动者"平等"保护的正义性——历史进步性,又批判其非正义性——历史局限性,这些主要集中在对近代自由主义正义的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的抽象性的揭露上。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在发表初期受到了政治批判。邓晓芒和张清华运用"新历史主义"等理论对小说进行了客观分析,传统的社会学与艺术风格的分析在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性别话语"中,主要包括女性和生殖崇拜、女性形象与女性命运、性别政治研究。从邓晓芒的研究到性别话语,这些研究视角和方法都延伸并强化了作品的意义,拓宽了我们理解小说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家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用他高度的理性态度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剖析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及其形成原因,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的权利.穆勒对女性自由问题的深切关怀及其男女平等的主张,表明他有造福人类的热情和高度的事业心,同时他的女性自由观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