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进》2016,(8):11-15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张利民  刘希刚 《群众》2020,(3):29-3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对此作出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这彰显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宣示了迈向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之治”的坚定决心,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3.
黄河上游地区具有两个战略作用,从地域上讲,是整个黄河流域的发源地;从国家发展规划上讲,是整个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着力点。治理好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问题,是统筹国家、人民、黄河三位一体布局的时代需要,同时也是治理黄河问题的历史延续与现实使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障碍。基于此,必须系统梳理出其中蕴含的四个重大关系,牢牢把握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立足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治理制度、提升治理能力、培养生态意识五个着力点,为黄河流域的整体治理贡献出独特智慧与地区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沿黄河9 省区中,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地处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宁夏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精准定位自身和生态发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是宁夏在全国黄河生态治理战略中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学术研究经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题、十九大定调、十九届四中全会谋篇布局,三个历史节点高潮迭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则标志着中国国家治理研究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在时空压缩与双化叠加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中国之治”内生性演化的历史底色、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新色、现代性生成的本体特色、原创性深化的价值本色、自主性优化的实践成色和发展性更化的战略亮色,有利于廓清和加深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认知,进一步深化治理研究和提升国家治理认知力,既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规定,也是加速推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水资源先天禀赋不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许多地区缺水问题长期存在。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保护治理全面进入法治轨道,黄河水利委员会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调度管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水利支撑。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一是合理分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国务院“八七”分水方案为基础,圆满完成黄河分水指标细化工作,实现流域各省区全部分水指标细化到地市。9条重要跨省支流中已有7条水量分配方案获水利部批复。  相似文献   

7.
王华梅 《前进》2020,(1):34-36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大力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系统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科学总结以往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作出了许多新决策新部署,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提供了行动遵循。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生态考量必不可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着眼于公共服务新理念、社会治理新模式、科技发展新方向;需要聚焦生态环境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发展;需要构筑和谐的生态治理体系,助推乡村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标定了新征程上生态文明建设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方位。新的一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以“推动绿色发展”和“加强系统治理”为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着力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整体智治体系,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新征程上展现生态环境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全会精神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提出了13个坚持和完善;为未来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了一张蓝图,擘画了一个总纲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和历史担当;对于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国家治理新任务。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协同机制,旨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体制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要深刻把握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准确认识在新时代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任务,并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价值优势、战略优势、协同优势、竞争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水沙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力求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概言之,其总体思路就是: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理论创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发展”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再到“新安全格局”的正式提出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定型,其基本意涵包括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之新、国家安全的形势任务之新、安全格局的建构理念之新、安全格局的内涵要义之新以及安全格局的使命愿景之新六大基本内容。基于历史和现实经验,“新安全格局”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平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问题上逐渐成熟的。面对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完善国际共同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新部署,并针对社会治理提出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论断。这一论断实现了从“社会建设”到“国家安全”的发展和跨越,深刻蕴含着从“一体”到“总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制度”到“价值”、从“静态”到“动态”的多维跃迁。然而,当前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依旧存在着结构性、机制性、制度性、本土性的难题,成为改革创新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从党组织建设、主人翁角色、政府职能、智慧治理等方面完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方案,从而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治理体系,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陆野 《群众》2021,(3):61-6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指出,要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释放更大治理效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着力找准突出问题,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 从1979年起,我国开始注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八年来,这种研究,从全国到各地,从整体到部门,从战略的内涵、目标到战略的评价标准、实现手段,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到由政府组织研究和付诸实施,战略研究显得日趋成熟和完善。从总的情况看,研究发展战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党的“十二大”以前,主要是理论界从各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的指导性的文章。党的十二大以后,发展战略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末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国政府经历了从政府统治到政府管理再到政府治理,这样一个政府发展轨迹,体现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在政府治理条件下,地方政府到底应该如何认识政府治理,如何进行政府治理,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思考,与地方政府公职人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京津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现阶段,切实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福利水平,是实现常态化"利益促动型"协同治理目标的战略要求。通过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演化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协同—绩效"机制建设缺位,导致"闭环"体系难以自动循环升级、府际非对称利益博弈与多元要素联动滋生的内生性问题尚未被有效解决,从而无法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治位势及环境承载力等约束下推动地方政府以集体性自组织行为结成稳定的联防联控同盟。基于动态空间视域下"协同—绩效"体系的逻辑探究得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协同—绩效"推进,须在中央嵌入式战略引导与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扎根于省、市、县"治理规划—结构建设—过程管控—绩效评价—路径实践"的有序联动,实现府际"同效不同绩"的考核归责,防止"一刀切"式管制;与此同时,需通过促动大气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趋同、推进属地管理与区域联动的权责耦合、把控先行先试与全面推进的节奏,推动"协同—绩效"与"绩效—协同"的良性循环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