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学》1988,(8)
一、判断题(20分)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法院和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为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 答: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法院和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为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关系. 2.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当事人在诉讼中所处  相似文献   

2.
《法学》1986,(2)
一、解释下列名词概念1.民事诉讼法是规定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诉讼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民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律、法令是同等重要的大法。它是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事实体法律、法令的法律规范,是规定适用和保障民事实体法法律、法令贯彻实施的程序法。也就是说,民事诉讼法一方面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判民事案件的“操作规程”,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权利,进行诉讼活动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是人民法院实施民事实体法律、法令的适用规范。民事诉讼法虽然只是解决民事诉讼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论民事诉讼法的控权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是由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的一种活动,以国家审判权为中心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以当事人诉讼权利为本位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民事诉讼法是典型的公法,控制和规范审判权依法行使应是民事诉讼法最基本的功能。民事诉讼法要严格控制法院的审判权,不断激活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充分肯定和发挥律师在监督和制约审判权行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民事诉讼最大限度地接近正义。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中,任何一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必然是人民法院,另一方主体则或是原告或是被告或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虽然,人民法院与当书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同为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但却不能将彼此全然等同,相提并论。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法律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作为民事案件(含经济纠纷案件、海事案件等)审理者、裁判者及生效裁判(在义务人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时)的强制执行者的权威地位。当然,这并非意味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民事诉讼中的作为具有或可以具有随意性、放任性。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民事诉讼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在海峡两岸民事、经济、文化交往不断扩大,互涉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对两岸民事诉讼法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在诉讼理论上可以进一步完善;而且对于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在互涉民事诉讼中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有效地获得司法保护,进而推动两岸交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关于民事诉讼的概念,大陆学者普遍认为: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诉讼关系。台湾学者则普遍认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院调解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指调解界定于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由人民法院主持进行的一种与判决相对的结案方式,即它仅指法院调解或诉讼调解,具有纯粹司法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法哲学角度,对调解中法律关系主体地位、调解所依据的原则和规则、调解的社会正、负效应予以认知和评价。 一 民事诉讼法关系主体,是指诉讼权利的享有者和诉讼义务的承担者。它由两方而构成:一方是人民法院,另一方为所有诉讼参与人。大多教科书认为,人民法院是代表国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是国家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程序。民事诉讼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施行的关于审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法律,用以调整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关系。民事诉讼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之一。民事诉讼法一般指民事诉讼法典,内容包括性质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主管与管辖、诉讼参与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诉讼关系的重要法律部门,它规定着一系列指导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3条第2款的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  相似文献   

10.
张振良 《山东审判》2004,20(3):76-78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的参加下,依法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 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诉讼活动。民事诉讼则是 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 审理和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活动。这两类案件分别由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所调整,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 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现行《民诉法》所规定的民事检察权与民事诉讼权利的司法实践问题及原因 (一)现行《民诉法》所规定的民事检察权不能保障民事诉讼权利的实现及原因: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和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民事检察权仅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不对诉讼参与人的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是修订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增加的条文,是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重要补充。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法律规定,对于保障正常的诉讼秩序,提高人民法院威信,保证民事审判顺利开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必要性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了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并对违反法庭规则,哄闹、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它通过规定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通过规定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任务,从而保障我国民法、经济法、婚姻法等民事法律规范的实施,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的原、被告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地位不平等,是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关系,行政诉讼活动受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和规范。而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争议的各种诉讼活动。民事诉讼的原、被告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民事诉讼活动受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和规范。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是两种基本的诉讼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它们相对独立,互不相关,各自依据不同的诉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质证主体,是在民事诉讼中有权利对证据材料进行质证的诉讼主体。但审判主体在庭审中能否成为质证主体决定着质证模式的择用,因而一直为诉讼理论界及司法实践部门所关注。关于审判主体与民事质证主体的关系,在理论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是质证主体。其理由有:第一,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在这里,仅仅是说当事人对证据互相质证,并没有说人民法院也要对证据进行质证。第二,质证主体将承担质证不能的实体法律后果,而审判主体则不…  相似文献   

16.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民事诉讼目的与司法制度(尤其是与民事审判权关系)的作用,与民事诉讼构造的形成,与民事诉讼法解释相互关系的事实,透过中外法制国家关于诉权和诉讼目的论的学说现状,分析了民事诉讼制度运行所依赖的人民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请求权关系的内涵,阐述了审判机能与民事诉讼目的论、民事诉讼构造、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与纠纷的解决等关系,从而主张民事诉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17.
剖析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不难发现其既没有明确法官违法审判的诉讼法律责任,也没有明确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法律责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掣肘和前苏联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影响。在程序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的现实背景下,重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尤显必要。诉讼法律责任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且该制度是确保民事诉讼程序自治和实现诉讼公正及诉讼效率的必要保障。因此,强化正当程序理念,整合现有法律规范,明确法官违法审判的诉讼法律责任,细化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法律责任,使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实现体系化并切实得到落实,乃是确保民事诉讼法正常施行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独立的部门法,都具有其统一的基本原则。作为基本法之一的民事诉讼法当然也不例外。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贯穿在民事诉讼法之中,用以指导人民法院进行民事审判活动和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准则。其特点:从立法方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上起指导作用的准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基本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民法院和当事人把握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并把它们正确地运用予诉讼实践。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制定的;另一类是根据民事诉讼的自身特点制定的。前一类基本原则包括: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法;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相似文献   

20.
管辖异议的主体和客体周溯,吴远阔所谓管辖异议是指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认为受诉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而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不服该法院管辖的意见和主张。一管辖异议是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新的诉讼制度,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民事诉讼权利。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