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下简称《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或《大纲》)是南京临时政府的一项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施行期限。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和作用。它的制定、修正过程,它的基本内容和施行情  相似文献   

2.
徐痴 《法学研究》1984,(3):93-96
早在三十七年前,由我们党的创建人之一,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的李达同志所撰写的《法理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一书,最近已由陆定一同志题写书名,并由法律出版社公开出版。李达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理论家,早已为广大读者所熟知,而对他在马克思主义法学领域中的贡献,恐怕知道的人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3.
评《钦定宪法大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九○八年八月,已是风雨飘摇、几遭灭顶的清王朝,为谋求“政治上导以新希望”,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由于《大纲》“其本旨在于巩固君权”,充分表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保守特色,“其不能负全国人民之期”,是故当时即遭尖锐指责:“徒餙宪法之外貌,聊备体裁,以慰民望。”时至今日,我国法史学界仍认为《大纲》的作用,只是“国王用这个宪法给自  相似文献   

4.
段鑫 《法制与社会》2010,(21):235-237
邓初民先生是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家,他是我国最早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和理论体系的学者。他早在1928年出版的《政治科学大纲》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专著,在我国政治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的写作,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特殊的历史语境,这一点在研读这本书时是不能加以忽视的。至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该书的内容、行文习惯等方面,见出其中反映出的历史语境和历史背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的马克思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实际的大论战中,正如同时期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于我国历史学研究的意义一样,《政治科学大纲》的历史意义在于其最早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体系,树立了一面至今不倒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高北陵 《证据科学》2008,16(4):503-505
简述制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大纲》的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本大纲对责任能力评定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可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纪术茂  张小宁 《证据科学》2008,16(4):495-502
简要分析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制定《大纲》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李达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但恐怕很少人知道他还是我国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早在1928年,他就将日本穗积重远所著《法理学大纲》一书译成中文,以李鹤鸣(他的号)作笔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春,他应聘到湖南大学法律系任教授.当时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严密监视下,他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讲授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他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严重的胃溃疡的折磨,在一年的时间里写完他的  相似文献   

8.
《法学评论》注释规范一、文中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全文依次标码。注码置于引文结束的标点符号之后右上方,用小○将注码号留住。二、注释规范:(一)著作类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36页。②王利明等著:《民法新论》(上册),中国政法大...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制定《大纲》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关怀 《中国法律》2007,(1):26-28,8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起草工作历经数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於2005年12月24日对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于2006年3月30日向全国公布草案,广泛徵求意见.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6年12月24日对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这一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的制订成为中国立法工作中的热点之一,现仅就《劳动合同法》的制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简述制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大纲》的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本大纲对责任能力评定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可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劳动法》的制定过程 中国《劳动法》的制定,经历了中国立法史上不多见的两个起草阶段。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指出。应尽快制定“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原国家劳动总局传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后,决定组织力量起草《劳动法》。  相似文献   

13.
李建  陈培勇 《中国法律》2008,(6):17-18,72-74
一、制定之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曰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曰起施行。《劳动合同法》作为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从起草、审议到公布施行,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在距离今年司法考试整整5个月的4月18日,《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就已出版发行,考纲出版时间比去年提前了约40天,这对应试人员备考复习比较有利。随着考纲的正式公布,2005年司法考试悄然拉开了序幕,该阶段也是复习备考的黄金时间。与去年的考纲相比(下称旧考纲),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化分为考试说明中的变化和各科目考试要点与范围上的变化两部分。考试说明中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卷四把旧考纲中的“分析简答题”拆分为“简析题”和“分析题”两种题型,并分别作了新的示例。二者的区别在于各自的答题要求不同,简析题要求应试人员按照…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是劳动者!这也许可以成为《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收到约20万件修改意见的但书。一部法律的制定得到社会如此普遍的关注.使得劳动和资本双方展开如此激烈的公开博奕,这在改革开放30年中十分罕见。有人说,《劳动合同法》是资本的灾难,是劳动的福音。其实,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劳动在增强国力的同时,为资本带来了超额利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资本让渡出一些超额利润与劳动者分享,应当成为化解社会不公,劳资和谐发展的应有之义。所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对劳资双方地位长期不平衡的矫正。也有人担心矫枉过正,担心“铁饭碗”死灰复燃,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但是,任何法律都没有十二分的完善,只是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权衡。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际,本刊邀请立法官员、工会代表、学者和律师从不同角度对这部法律进行解读,希望能将《劳动合同法》的全景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3月28日,司法部制定的《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公开发行,出版时间较上一年早了三周,比较有利于考生复习。至此,新一轮的司法考试备战全面展开。今年是司法考试放宽学历地区报名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相关考生应把握好这次机会。  相似文献   

17.
赵强  张旗 《中国律师》2010,(5):70-72
2007年6月29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务院2008年9月18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明确地将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规定为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18.
郭军 《中国律师》2008,(1):54-56
《劳动合同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劳动合同制度的专门法律,是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律,是每一个劳动者个人与每一个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起点,也是劳动关系的终点。如何签订、履行以及变更、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和规范的十分重要的和具体的制度。这不仅仅是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劳动合同法》的审议通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评价不一。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来自企业界的意见尤为强烈,有的甚至认为这是灭顶之灾扬言撤资;在学界也出现了所谓的“南派”与“北派”之争。这是因对立法本意的了解和理解不够准确造成的;《劳动合同法》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细化和可操作性规定,个别条款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亟待进行解释和完善。《劳动合同法》涉及的都是普遍的、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时候依然会存在,因此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十大问题需要明确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章法 《法庭内外》2008,(8):27-30
2008年1月1日,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而在此之前,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是由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法》作为10年来最重要的劳动法规,使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有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如果你不想在劳动关系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那么,该怎样运用《劳动合同法》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相似文献   

20.
节慧  冯蕾 《政府法制》2008,(5):26-27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开始施行。从2007年6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至今,《劳动合同法》在劳动者、企业、政府中引发了数次讨论。《劳动合同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