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是三十年代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是勇敢地向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挑战的新女性。作为作家,她有独具的敏感,超众的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作为女性,她具有叛逆的性格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但是,在争取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的奋斗过程中,却始终扮演了屈辱、痛苦和不幸的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价值理想,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正义的追求,它始终被人们视为人类社会一种最基本的美德和价值。正义主要是从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得以存在和维系的精神根据和纽带,是人的社会关系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规制力量。因而正义成为人的社会关系最基本的价值追求。追求正义,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政治和法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
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时期凝炼出来的思想精华,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然发挥着如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的导向功能;"将社会成员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凝聚功能;"从正面激发教育对象产生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激励功能。长征精神在新时期仍然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并成为我们党永恒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理想是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考察,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做出了人类社会将走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预见。共产主义成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鼓舞着我们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困难去争取胜利。  相似文献   

5.
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毛泽东文艺思想、邓小平文艺思想和江泽民总书记一系列文艺论述的核心内容。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上,邓小平同志在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江泽民明确指出:“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深入生活是繁荣文艺的重要途径”。我们的文艺要发展,要繁荣,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这个“唯一源泉”,不能脱离这个“根本道路”,必须坚持这个“重要途径”。 深入生活是繁荣创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每个文艺工作者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常说,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工作者的生存价值,就在于能够以自己独有的活动方式,来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质量。作家、艺术家如果要和读者和观众进行灵魂的沟通,首先要在思想感情上和人民打成一片,和人民同呼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从内容来看,二者相互融涵,相得益彰;从过程来看,二者相伴而行,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正>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业,是需要统筹兼顾、长期奋斗的跨世纪工程,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成功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提。因此,在大开发中,要深刻理解、认真实践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正确处理西部大开发与维护杜会稳  相似文献   

8.
《玻璃动物园》是一曲抒情、诗意的造型戏剧,再现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生存状况。在该剧中,剧作家运用了多维艺术表现手法突出剧中人物的梦想之现实回味、悲剧之生存超越等悲剧主题,展示了该剧诗意化之艺术魅力,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断追求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他人无法比肩的"毛泽东精神"。它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争取民族独立与平等、自由与幸福精神,国际主义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独立思考精神,永远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毛泽东精神在中国乘"毛泽东热"回归,它将与中国与世界同在。毛泽东精神不仅激励着持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国人,也激励着世界上那些为争取公平、正义、幸福,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社会批判性、真实性及深度人性抒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质性特征,也是这种文学文本“经典性”的要素呈现。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与人性剖析,展示了上帝缺位、金钱主宰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千姿百态,描写了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他们的创作也普遍成了至今依然拥有深刻警世意义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主人公霍尔顿与贾宝玉具有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精神气质。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对抗着成人世界,拒绝长大;另一方面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2.
回顾历史,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仿佛一幅简约、明晰的画卷跃然于我们思维的最深处。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历史上每一个思想家都无法回避自由这一问题。每个时代它都是人们关注、研究、争论的对象,而每个时代对自由又都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把人类解放作为人生价值取向,并为此而奋斗终生,因而对人的自由问题极为关注。他们把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类的特征,把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争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把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把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并在许多重要著作中都论述过这个问题。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几个方面,又把马克思与哈耶克这两位不同世纪的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从而对现实社会给予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总会伴随着梦想与追求。这些梦想往往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行的动力。世界各国人民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在为实现梦想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在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我们的先辈也曾提出各种各样的梦想,追寻和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构成了我们灿烂文明和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近代社会后,中华民族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至今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变中,在经历又一次寻梦、追求的接续奋斗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从孙中山先生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到今天中国共产党明确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员令,中国梦已经成为激发和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团进奋进的时代号角。科学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有必要从世界性视野、民族性品牌、本土化行动和个体性实践等方面来深入认识和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4.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剧作中一个没落的封建骑士的形象,肥得流油,厚颜无耻,喜欢吹牛拍马。他身上有浓厚的封建主的寄生特征,却失去了封建骑士的荣誉观与勇敢精神。他沾染了新生市民阶层追求享乐的特征,却没有市民阶层的进取心与奋斗精神。这是一个以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市民社会过渡的艺术典型。围绕这个人物,莎士比亚勾勒了一幅  相似文献   

15.
红岩精神孕育于灿烂辉煌的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是对华夏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精神在某个特定时期的重要体现。红岩精神融合了华夏民族的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勇敢勤劳的奋斗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团结统一的民族品德。在当前这个时期,我们依然应当坚持红岩精神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传承红岩精神,推动华夏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是关于人生目的价值和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与科学精神相对应的求善和求美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历程的整合与积淀。人文精神具有时代性和区域性特征。新时代人文精神构建必须与当代社会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提出过许多和谐社会应当如何的设想。比如,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憧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况。这表明,和谐观念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中后期的著名小说家。她的小说充满了现实主义的风格,反应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的面貌。本文就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体现出来的金钱势力及其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展开讨论,通过两代人不同的金钱观来探讨金钱势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展现以及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势力,从而正确对待人生、价值等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其西部的开发在世界各国的边疆开发中堪称经典。比较中美两国西部开发在战略目标、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基础、文化意识、经济诱因、开发模式、面临的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的异同 ,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为我国西部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个人理想、价值取向日益显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强调个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把多元化的个人理想统一到社会理想的大目标上来,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相互关系,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