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对于正在或即将涌现的新问题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如何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角度来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走中国式城镇化道路的关系、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如何在“多予少取”的基础上“放活”等问题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更加值得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形成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来推进建设的良好氛围。从我国的实际来看,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激发和集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形成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制。1.强化党的领导作用。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总任务、总抓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功的根本保证。从我国的实际来看,越是重要的任务越需要党政一把手的高度认识和亲自行动。人们常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  相似文献   

3.
殷国强 《湖湘论坛》2009,22(3):71-72
目前,农民工“返乡潮”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加速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礼云 《今日浙江》2006,(14):34-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主席要求,军队要积极参加和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放军总政治部专门下发了《关于积极参加和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结合省军区近年来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建实践,我感到,省军区各级要积极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号召,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规划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下简称“参建”)中主动参与,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根本要求,结合多年来农村妇女工作的实践,吉林省妇联决定在全省大力开展“五到农家”活动,即抓好增收致富到农家、文化科技到农家、文明新风到农家、环保节约到农家、普法维权到农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和妇联组织的作用。一、“五…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记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来理解新农村建设?陈锡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我们党以往的文献中也曾多次提出过。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但这不是对以往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更为丰富的科学内涵。首先,新农村建设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7.
<正> “娘家”“婆家”如是说有关黄梅戏“娘家”的说法很多,争议也颇为激烈,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黄梅戏的发源地问题。有人根据传说认为,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的。说是每逢黄梅雨季节,安庆地区的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而迎神赛会,黄梅戏就是在这种赛会出现的各种歌舞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与黄梅的季节有关,故而名之曰“黄梅调”。这显然缺乏根据。安徽黄梅戏老艺人丁永泉曾说过,“黄梅调是(黄梅县)逃荒的人用渔鼓筒子唱过来的。”还说:“黄梅戏是从湖北(黄梅县)传到我们安庆地区来的,老黄梅调还是按湖北(黄梅)音咬字,曲调跟语言走,也是湖北乡音。”解放  相似文献   

8.
黄筱娜 《桂海论丛》2007,23(6):77-80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指标,其中,“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和外在形象。乡风是否文明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乡风文明”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活动内容之中。因此,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任务,而当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瓶颈之一,就是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如何尽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挥农村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本刊联合举办的农村金融论坛,特邀请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张君、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金维虹、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北流市支行副行长王拥军等同志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这一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以期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光炎 《当代广西》2006,(12):28-2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2006年春节过后,中央正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各省市也分别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新农村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新农村、新蓝图,新使命、新征途,确是让众多的领导、众多的干部以及众多的农民群众行动起来了。在新农村建设中,领导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是个什么角色、应该做什么?这是各级领导者必须思考、必须解决的问题。俗话说:领导是关键。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方向,也对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战线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统战干部职工和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研究、探讨和实践的问题。如何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四大名剧,现今除国粹京剧发展情况稍好外,川剧、豫剧和黄梅戏都在经历着阵痛:川剧故乡之一的重庆,没一个好的平台在传播着这一剧种,市民欲欣赏之难上难啊;黄梅戏之多——安庆,如今仅10名黄梅戏编剧,且年龄都超过55岁,为拯救这一剧种,安庆当局不得不走出巨资到外地请黄梅戏编剧的“冤枉路”;河南虽在拯救豫剧方面,跨出了较大的步子,但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刊记者采写这篇稿件,目的是希望能引起关心文化事业的人大代表的关注,但愿也能吸引有关领导的目光,将川剧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孙善文 《前进》2008,(2):41-4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把建没礼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阈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简明扼要,内涵丰富,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高度概括。如何按照这一要求,把新农村建设落实到操作层面,找到切合实际的工作途径和方法?我认为要坚持八个“两手抓”。一是要生产生活“两手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有着不同的要求。首先要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是成事之基。要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村二、三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其次,要以人为本,重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谭利华 《桂海论丛》2007,23(3):39-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核心任务和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国论坛》2006,(6):115-115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今日中国论坛等单位决定于2006年8月19-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高峰论坛——“中国新农村论坛”。“中国新农村论坛”旨在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设新农村”观念深入民心,南宁市邕宁区、武鸣县的农民对“新农村”这个名词已经不再陌生。自从2006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广西将用两年时间在南宁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连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他们的身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军号角,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刊物,就是要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与呼!这是当代广西杂志社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十五”以来,我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以扎实的基础和稳健的步伐顺利实现了“双过千”,广大农村也展现出了蓬勃的新活力!“活力”即“魅力”,也就是“榜样”!今日农村,已有为数不少的榜样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进军。因此, 本刊特设“乡村示范”栏目,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推介新镇新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为全区各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范例,欢迎大家来稿。  相似文献   

19.
黄利剑 《传承》2007,(6):58-5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含义,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方法,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与微观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这一政策转向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学界对新农村建设的讨论多集中在宏观论证和微观行动两个互相脱节的极端,眼1演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试验,试图从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与微观出路两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做一个总结,以打通宏观论证与微观行动之间的隔膜,在中观层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