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友放 《前沿》2008,(8):132-134
伴随人的一生有四对基本矛盾:一是人与自我的矛盾,二是人与他人的矛盾,三是人与社会的矛盾,四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创造和谐的人生环境,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是由每一个自然人组成的,如果没有每一个人的自我和谐,没有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每个社会成员的自我和谐做起。  相似文献   

3.
积极的社会和谐强调稳定基础上的社会协调,是中国共产党必然的理性选择。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作为政党意义的实际存在,体现参与积极社会和谐构建的重要价值,并借以实现与社会的和谐契合。  相似文献   

4.
警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警察的自我和谐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思想观念和谐、素质结构和谐及身心的和谐。影响警察自我和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警察必须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入手,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促进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5.
辽宁渤海大学政法学院王忠福张培春认为,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包括人的自我身心和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人的自我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而没有人的心理和谐就不可能有人的自我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要务必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一)人的心理和谐是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6.
朱春珠 《求索》2005,(5):56-58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东西方共同致力追求的目标。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和谐的本质关系是对立统一,它包含着和谐是客观关系中各种因素的对立统一;和谐是人主观上各种思想协调的对立统一;和谐是主观和谐与客观关系和谐的对立统一三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和谐是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概念,是人顺应客观规律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从我们民族的思想史看,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与社会成员精神境界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王丽芳 《当代广西》2009,(18):13-13
和谐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大处讲,有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这些都是外在的和谐,而内心的和谐才是最本质的。外在的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助来建立,内在的心理和谐则依靠自我约束、自我调适,自己给自己“做思想工作”去达到。  相似文献   

8.
法的出现犹如人类的诞生,均属偶然,但法源于人本能的理性,是人基于自我的正义感所做出的反自然的选择,是人类自我保存的必须,尽管它借助了有序冲突的形式,但其意义却在于人类社会的和谐。法应为人类社会和谐而生,这注定了法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问题应属一个重大命题。解决中国法与社会相和谐的路径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9.
和谐生命的四重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虹 《湖湘论坛》2009,22(1):15-16
和谐的生命应该处理好以下四重关系,即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以及生命与超自然。和谐生命彰显着生命与自然之真,生命与社会之善、生命与自我之美、生命与超自然之圣,真、善、美、圣是和谐生命的四重主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两大主题或两大战略任务。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当代中国的本质体现,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和谐的前提。推动科学发展,是在推动最大数人利益最大化的意义上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在促进不同利益关系协调共赢的意义上的和谐。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为配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学习,在全机天开展了构建和谐机关的大讨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机关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科学管理、服务人民、保障公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处于中心枢纽地位.和谐机关,人人有责。和谐机关的主体是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包括你、我、他。机关的和谐,需要机关的每一个人能够处理好自己与机父的关系,正确对待荣誉、挫折和困难.即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和谐利益,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协调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和谐利益的政治保证,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利益是党的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必须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利益作为工作的中心来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实现和谐利益的能力,必须以社会公正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原则,以统筹兼顾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主要方法,以民主法治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基础,以党内和谐促动社会利益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3.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和平台,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协调和处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矛盾的分析,来探讨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东屏 《理论月刊》2006,23(12):5-11
凡是有利于追求和谐的人类创造物均属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所追求的和谐目标,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终极性的社会价值目标。和谐文化的渊流在中西等各民族的文化中都存在。和谐文化是由和谐理论、和谐观念、和谐制度与和谐装备构成的。和谐文化具有辩护批判、辨析优化、导向激励和协调整合四项基本功能。和谐文化既然是服务于和谐目标的工具,我们就不能为了打造和谐文化而打造和谐文化,而只能在追求现世和谐的实践过程中打造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关乎你我他,人人都应讲和谐。本文则就公安民警如何促进心理和谐,谈点粗浅认识。一、明确心理和谐的内涵及其意义,增强促进心理和谐的自觉性构建和谐社会,就其社会人而言,有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自我和谐最重要。人是社会的主体和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的所有活动都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制度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人们已经越来越清 楚地认识到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只有制度 才能维持一种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只有制度才 能有效地协调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也只有制度才 能保障人们的和睦相处。今天,我们的制度从理论 上讲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但为什么仍然有这么 多的社会不和谐现象存在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某些 具体制度不和谐所造成的。因此,要建设和谐社 会,首先就要实现制度的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 础。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年底,在北京召开的第15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上,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高校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要求。我们要构建的和谐校园,应该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共进的综合实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就是个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并保持协调有序的发展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全国人民正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时却冒出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健康不和谐就是其中之一。健康不和谐是指当前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其他系统的发展不协调,人民健康状况发生分层,呈现区域性或城乡间不和谐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不和谐,政府的公共卫生支出“缩水”;其次,健康水平与社会发展不和谐,部分健康危机困扰人们;最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人民健康状况呈现分层。  相似文献   

19.
李高君 《求索》2010,(8):107-108,103
实现人从自我矛盾到自我和谐的转变,阻力来自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无情操控和人的异化程度的加深,人的均质化发展消解了人的个性、本质。实现人的自我和谐的进路在于:整个社会要节制资本,改善民生;倡导劳动光荣;培育自主创造幸福生活的主体;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文化活动造就人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20.
张志勇 《前沿》2011,(7):67-71
发展与和谐看似一对矛盾,实际上是对立统一,发展是实现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和谐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制度是为了规范人们的交往活动,协调人们的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对于当前中国来说,实现和谐,促进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民生问题,将社会和谐与发展定格在完善民主、改善民生的制度创新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