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刑法没有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作界定,司法缺乏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实质标准,导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认定的疑难。为此,应将非法控制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核心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其他三个特征围绕着非法控制特征证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对内采用非法手段控制成员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对外针对不特定的人或多数的人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非法控制一定的区域或行业获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
有效地打击和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法制原因:党内和社会腐败现象给黑社会犯罪寻求政治保护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定社会环境下社会管理职能弱化和某些失误,给黑社会犯罪提供了发展条件;立法、执法方面的某些偏颇是黑社会犯罪滋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犯罪主体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人数众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在主观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犯意坚决,犯罪目标明确,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在客观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表现为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腐蚀手段,对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试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为典型的形态 ,其危害性处于有组织犯罪之首。我国《刑法》第 2 94条所规定的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界于一般团伙犯罪与典型黑社会犯罪之间 ,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黑社会性质与特征 ,现阶段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在 1 996年严打中 ,全国共破获近 70 0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抓获其成员 50 0 0余人。绝大多数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从事黄、赌、毒及绑架、拐卖人口等违法犯罪活动 ,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 ,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将自己的价…  相似文献   

5.
在犯罪主体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人数众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在主观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犯意坚决,犯罪目标明确,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在客观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表现为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腐蚀手段,对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1、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2、有组织犯罪与团伙、结伙、黑社会、带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区别3、当今世界的有组织犯罪4、我国大陆带黑社会性质犯罪复荫的原因5、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有组织犯罪的结构是指团伙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黑社会犯罪在有组织犯罪这一范畴中的地位与权重。以案件数为准,团伙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实质影响为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主体;黑社会犯罪在现实中极为罕见。根据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团伙犯罪的比重和影响将会有所增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则会呈现出隐蔽化、结构松散化、活动领域多元化和对权力的依附化等趋向;黑社会犯罪也有出现的可能。对此,应当采取就业扶持等社会措施、调整打击策略等司法措施和设置黑社会犯罪等立法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司法实践中,该类犯罪的界定问题亟待进一步论证和探讨。从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界定,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与集团性犯罪的界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界限,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等方面对刑法中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界定等问题进行阐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浅析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理论界也从多个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如犯罪亚文化对黑社会犯罪的影响就有很多不同的认识。犯罪亚文化是指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黑社会犯罪与犯罪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犯罪亚文化是黑社会犯罪的精神支柱,它是黑社会犯罪组织的内在动力。犯罪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形成必然要受到客观物质世界变化以及人的思维变化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既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失业等负面影响,由此而导致一部分人被沉淀下来,构成了新的社会分层结构中的最底层。该阶层中的绝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上,被剥夺感强,部分人甚至有较强的反社会心理,他们往往会成为黑社会犯罪组织的潜在力量,一旦受有组织犯罪亚文化的影响或黑社会犯罪人员的引导便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除了对黑社会犯罪进行直接打击之外,还应当从社会方面寻求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组织性是有组织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本质原因,而作为结构稳定的规模化的组织,经济导向就是犯罪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组织犯罪人成立、参加犯罪组织的目的不在于犯罪组织本身,而在于通过犯罪组织获取经济利益,犯罪组织内部的规范作用以经济利益为根基。根据中日有组织犯罪合作研究项目的调查结论,有组织犯罪人之间多为同乡关系、同事关系、同监关系,这说明了有组织犯罪人之间的稳定关系不只是基于长期交往形成的了解和信赖,更在于共同的经济利益目的。初级形态的犯罪组织暴力特征凸显,但暴力并非有组织犯罪的唯一手段和必要特征,犯罪组织视经济目的要求运用犯罪手段,高级形态的犯罪组织不通过暴力也可能实现目的。针对有组织犯罪的经济导向,提升底层群体经济地位,完善相关刑事立法,是防控有组织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在犯罪组织形式上的必然结果 ,有组织犯罪以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和有序运作 ,从而有可能实现犯罪要素的最优化配置 ,而达到犯罪效益的最大化 ,有组织犯罪同个人及普通共同犯罪相比提高了犯罪效益。从犯罪经济学角度可得出结论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有组织犯罪是完全可以防控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的犯罪形式之一。基于我国仍将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所依赖的客观环境依然存在,而我国有关这方面的法律制度有待完善。为有效预防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应尽快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从而有力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地区有组织犯罪最显著的特征是围绕资源的开发利用诱发和实施的。山西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伴随着矿产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也给有组织犯罪组织从事非法经营、牟取暴利提供了可乘之机。文章对山西有组织犯罪的组织结构特征、犯罪特征和"保护伞"特征进行了归纳剖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以及刑事执法等方面对资源型地区有组织犯罪问题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组织"包括集团犯罪、一般共同犯罪和单独犯罪,协助"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首要分子指挥下实施的拉拢、引诱、介绍;持用骗领的出入境证件而出入境属于"偷越",但要予以适当限定。本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我国的出入境许可制度,以被组织人通过实际国(边)界线或者边防检查为既遂标准。视不同情形,本罪与其他妨害出入境管理秩序犯罪分别形成牵连、吸收或者想象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史料为基石 ,对在建国初期即 1 949— 1 953年残存的旧社会滋生的帮会型、邪教型、土匪型、恶霸型四种主要类型的有组织犯罪进行了阐释 ,分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有组织犯罪在组织结构、犯罪行为、犯罪方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有组织犯罪系统的演化分成“犯罪增长”和“犯罪发展”两个层次。有组织犯罪群体的“犯罪发展”维的演化规律是成S型曲线的稳定态发展趋势;而有组织犯罪群体的“犯罪发展”维的演化规律是由涨落不断打破原有的稳定态,向高一级稳定态进化,形成具有更高一级能量的群体,同时群体数量趋向更高一级的饱和度发展。现行法律对有组织犯罪所实施打击的政策是主观上把有组织犯罪系统的演化等同于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增长”,这种忽略了“犯罪发展”一维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对有组织犯罪在立法和司法打击上的不利。  相似文献   

18.
毒品犯罪活动具有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危害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代我国有组织毒品犯罪活动不断发展变化,毒品问题愈发严峻,毒品犯罪组织的结构形式和运作模式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产生的犯罪能量日益扩大,对我国缉毒侦查工作造成极大的挑战。有必要系统分析我国毒品犯罪的成因及有组织毒品犯罪活动的嬗变过程,在深刻发掘毒品犯罪本质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有组织毒品犯罪的侦查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形式,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严重挑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应该对黑社会组织所实施的犯罪承担主要责任;黑社会性质组织首要分子应对其他成员所做的概括性授权犯罪指示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首要分子的犯罪意图和指挥作用等公诉机关难以证明的事实,可以适当地引入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