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团文化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过程中形成的,并且深刻地积淀于兵团人的自我意识中逐渐地被传承的文化文明意识活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兵团精神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屯垦戍边的实践不断地升华和丰富。屯垦戍边事业的生动实践,使兵团精神逐步丰富和提升,表现出独特的精神特质,即开放精神、市场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谐精神。兵团人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谱写了新的篇章。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团人带来了五湖四海的文化,不同地域文化在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同时与新疆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碰撞,兼收并蓄,使得兵团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2.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屯垦戍边乃千古之策。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兵团自1954年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在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孕育形成了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屯垦戍边实践的生动反映,是兵团人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鲜活体现,是兵团人集体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兵团精神是对屯垦戍边长期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新时期为了推动屯垦戍边新实践,需要大力弘扬和提升兵团精神,把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兵团精神是在屯垦戍边的实践中孕育凝结而成的;兵团精神的形成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兵团精神是一幅战天斗地的历史画卷;我们需要全面理解兵团精神的功能、内涵、弘扬兵团精神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屯垦戍边新实践中进一步弘扬和提升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4.
60多年的屯垦戍边,兵团人把传统民族精神与屯垦戍边实践活动相结合,上承南泥湾精神,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火热生活中创造出来了兵团精神。在兵团精神的作用下,塑造出了兵团人独特的人文性格。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背景下,兵团人不仅需要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更需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兵团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开展兵团精神教育是兵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资源优势、特殊体制优势、理论指导优势以及实践经验优势构成了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推进屯垦戍边理论的创新,加强屯垦戍边制度建设,营造屯垦戍边文化氛围,紧扣奋起二次创业再造二次辉煌实践脉搏是培育和弘扬兵团精神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屯垦戍边”是党中央赋于兵团的历史使命,也是兵团人的历史责任。一师阿拉尔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任务就是履行好“屯垦戍边”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师市第一代和第二代兵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认真履行了屯垦戍边的使命。师市第三代兵团人屯垦戍边使命感如何?如何增强他们屯垦戍边的使命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师市屯垦戍边事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十分重要、紧迫和基础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兵团党委党校成立以来就以研究兵团历史、现实问题为己任,在研究屯垦戍边伟大实践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数代屯垦戍边人铸就的兵团精神的研究。兵团党委党校学者们分别从兵团文化的形成与价值、兵团精神的形成、兵团精神的内涵、兵团精神的价值、兵团精神的传承弘扬等五个方面对兵团精神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一批较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向兵 《兵团工运》2021,(6):22-23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一代代兵团人在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激励新时代兵团儿女创造更大业绩的强大精神动力.兵团各级工会作为"职工之家",要坚持用伟大兵团精神锻造新时代职工队伍,赓续红色血脉,在维稳戍边新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9.
文艺宣传工作不仅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兵团屯垦戍边的进程中,文艺宣传工作对兵团人精神家园的构建起到了催化和促进作用,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第一次辉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繁荣又促进着屯垦戍边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尤其在奠基繁荣发展时期,文艺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兵团文化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精神支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文化要先行。大力发展兵团文化,能为着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大力发展兵团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思想保证;大力发展兵团文化教育事业,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大力发展兵团文化事业,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增加活力。  相似文献   

11.
履行好屯垦戍边的使命关键是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职工是发展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主力军,是体现兵团人综合素质和维稳戍边能力的基本群体,是承担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根本依靠力量。进入新时期,兵团建设农业“三大基地”和工业“六大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2.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对兵团人在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追求的凝练与总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兵团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来源于兵团人对兵团浓厚的个人情感,更来源于兵团精神所具有的深厚哲学底蕴。对兵团精神进行哲学性分析,有助于对兵团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广泛唱响兵团精神,强化兵团人对兵团精神的认同。这不仅是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是兵团屯垦事业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兵团党委从兵团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着眼于新形势下兵团面临的新任务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选择。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工会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现场会,深刻阐述了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指导思想,安排部署了各项工作任务。兵团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建功立业。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工会积极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4.
屯垦戍边价值观是对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长期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兵团事业中的深化和体现。新时期强化屯垦戍边价值观教育,对于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具有基础意义;对于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现实意义。尽管新时期强化屯垦戍边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就能使之继续成为发展兵团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兵团在新疆长期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实践中,形成了兵团人的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接受新的考验和实践,不断为兵团精神充实新的内涵,兵团事业才能有新发展、新气象.  相似文献   

16.
弘扬时代精神提升屯垦戍边综合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在长期的屯垦戍边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江泽民同志倡导的新时期64字创业精神,并逐步形成了富有军垦特色的"兵团精神",已成为推进兵团事业健康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面对新世纪,面对西部大开发,在兵团广大干部职工中大力宣传和弘扬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疑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增强兵团屯垦戍边实力的新优势,是推动改革开放、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7,(6)
<正>经过60多年屯垦戍边的岁月洗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孕育出了任何条件下都要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形成了为祖国站岗放哨的高度负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加上兵团人为新疆各族人民乐于办好事的无私奉献精神,最终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兵团屯垦戍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质上看,兵团推进城镇化目的就在于增强屯垦戍边事业的可持续性。而城镇化不足恰是制约兵团屯垦戍边可持续能力的短板。由于戍边的性质,兵团的城镇化之路则不能简单地拿城市经济发展理论来解释。自然环境和体制的约束都对兵团城镇化造成了特殊的困境,但是要看到农业发展也为兵团城镇化可持续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增强兵团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和有效发挥兵地融合的市场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兵团在新疆长期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实践中,形成了兵团人的核心价值观。兵团精神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接受新的考验和实践,不断为兵团精神充实新的内涵,兵团事业才能有新发展、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历史使命,兵团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团场职工是兵团实现这一政治任务的主力军,职工群众的政治素质是兵团实现屯垦戍边使命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实现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强化屯垦戍边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