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8月3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以下简称“对台白皮书”);今年7月5日,台湾“行政院大陆事务委员会”也发表了《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俗称“大陆政策白皮书”).笔者认为,两份“白皮书”是两岸民间交流“政策互动过程”的阶段性总结,双方各自对己方的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前瞻.因此,这两份“白皮书”不失为海峡两岸“国家统一观”的集中展示,也是探讨两岸政策互动对两岸关系发展之影响及中国统一前景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由时报》8月3日刊登了民进党公布的该党《在‘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的现实基础上重构两岸秩序》的大陆政策白皮书的摘要.说实在的,这份白皮书的主要论点诸如“有效管辖”、“人民自决”等,都无非是旧话重提,既无新意,也无说服力,更不值得著文批驳.它的基本出发点,无非是要把两岸中国人的关系说成是两个国家人民之间的关系,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成为另外一个国家,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所谓“国与国”的新秩序或新关系.然而这无论从历史、地理、文化、法理、现实和民族感情上都是说不通、也不可能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3.
白皮书的发表与两岸关系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发表白皮书2月21日,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刃、公室联名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笔者认为,这份重要文献的发表,是基于以下3种因素的考量:(一)这是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而采取的反制措施。此次白皮书与1993年发表的始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上次的白皮书是全面讨论台湾问题,而此次的白皮书则是专门围绕一个中国原则展开论述,这反映出当前两岸矛盾的态势,已经从“以何种方式统一”变为“要统一还是要分裂”,或曰“‘一中’与‘两国’之争”。针对台湾当局企图“用所谓…  相似文献   

4.
两岸要闻     
大陆发表国防白皮书重申有关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27日发布《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其中一段涉及台湾问题,重申有关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国防白皮书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束海峡两岸分裂局面,实现祖路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和共同愿望。中国政府坚持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家的图谋和言行。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5.
《台声》1994,(11)
来自台湾新闻媒体的一位朋友说,今年两岸关系曲折不少,最明显的是“千岛湖事件”和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尽管如此,两岸经贸并未停顿.本期发表的台湾作者、两岸经贸咨询中心总经理王义信先生的文章《大陆三资企业管理中的缺失》一文,也持相同看法:“1994年开始,大陆采取单一汇率制度,台湾准备定点货物直航,均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两岸经贸有进无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台商赴各省市投资日益活跃.在所有外来投资者中,台商对大陆各地的投资目前仅次于香港而居第二位,各地台资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在各地生活的台商及其亲属、雇员估计有1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6.
陈水扁“元旦讲话”宣示“两岸从紧”、“公投新宪”,接着又在大年初一,江泽民八项主张发表十一周年前夕,抛出“要认真、严肃考虑废除‘国家统一委员会’和‘国家统一纲领’”;同时表示:“未来要认真思考,改变思维,推动用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2月27日,正式宣布终止“国统会”  相似文献   

7.
《台声》1994,(8)
“千岛湖事件” 之后的事态发展,着实令人对两岸关系的前景担心了一阵子.现在总算尘埃落定.从本期发表的一些文章和图片中,读者会感受到,两岸经贸和交流热潮又在回升,该做的事情又做起来了.回顾十多年来的两岸关系,虽然变化很大,但曲折也不少.“六四”事件发生后,台湾一些人曾经鼓噪过一阵子,一时间不知大陆有多大,恨不得一口把它吃下去.过后怎样呢?两岸关系还得发展.今年3月出了个“千岛湖事件”,两岸同悲,有些人头脑又发胀了,连李登辉先生也跳上台面,骂中共是“土匪”等等,并在多次讲话中表露出强烈的台独倾向.最能让人看出他的内心世界者,莫过于他与日本作家的那次谈话.本刊上一期发表专文,以《欲把台湾人民引向何方?》为题,迫不得已把矛头直指台湾这位头号当权人物.差不多与此同时,大陆媒体也对他点名批评.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贯穿着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的主题思想,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愿。白皮书发表在台湾大选前,不仅是对下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后的两岸立场预作声明,同时也是向国际社会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台独”等台湾分裂势力的图谋,反对外国敌对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也不同意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白皮书所阐述的观点,代表了我们的心声,作为一名台胞我坚决拥护。台湾的前途和安危是我日夜关注…  相似文献   

9.
赖锦宏 《台声》2011,(9):43-43
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十年政纲”两岸经贸及“国家安全战略篇”。蔡英文表示,会以“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态度,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础,凝聚台湾共识,跟中国大陆建立和平稳定的互动。针对两岸已签署并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她说,民进党若重返执政,会遵循民主程序跟国际规范处理ECFA。但这样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临近,未来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态势也愈来愈明确,两岸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双方均对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表示出高度重视。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就职两周年的记者会上提出:“台湾的产业结构一定要改变,台湾的经济策略也一定要调整。”大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0月11日,纽约《世界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两岸“动态的维持现状”的虚幻与现实》的社论,文章首先指出:台湾负责大陆政策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台湾“双十国庆”前向国际媒体表示,台湾的两岸政策就是和平地、安全地“动态地维持现状”,这种说法其实是延续台湾新领导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台湾商界最近表示,中国大陆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为两岸经贸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将出现新高潮,有利促进两岸“三通”、打破“戒急用忍”的限制。如果今年中国大陆正式加入WTO,台湾也有望在大陆之后以“台彭金马关税领域”名义加入。大陆入会后关税降低,限制减少,市场进一步开放,将为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创造更广阔、更良好的发展商机,有利于促进两岸贸易增长,使两岸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祖国大陆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于台商进口原料与零部件降低成本,促进台湾增加对大陆出口,提高出口竞争…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2,(8):4-4
最近,两岸“三通”议题正逐步升温。6月底,应海协邀请,台湾在野党几个以“三通”为主题的参访团陆续到大陆参访。在京期间,中央台办、海协负责人和“三通”有关部门的专家,分别与参访团就推动两岸直航,发展两岸经贸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7月初,又有台湾工商界和其他民间团体到大陆参访,主题仍然是两岸“三通”。  相似文献   

14.
3月10日至22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台湾代表团的代表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京城.他们充分行使人民赋予的参议国是、提案立法的权力,就国计民生大事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蔡子民代表说,对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台湾报纸的反映还好.我想谈两个问题:(1)现在两岸处于分离状态,这是中国内战造成的.两岸民间开始接触,正朝着统一方向发展.台湾当局企图“重返联合国”,搞“阶段性两个中国”和“度假外交”,固定两岸分裂分治,在目前国内外条件下,这是徒劳的.(2)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台胞投资保护法》,两岸经贸关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认同是构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台湾民众中国认同的弱化。从文化和政治属性两个面向来对既有的民调数据进行梳理与诠释,发现两岸长期分隔的历史导致多数台湾民众虽然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但又以所谓的“台湾人”自居。两岸制度差异影响了台湾民众统“独”立场。台湾社会有关国家认同的民意充满内部分歧和变数。鉴于中华文化对岛内的持续影响力,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的依赖性以及岛内多数民众偏好维持现状,大陆方面在台湾地区重构国家认同上存在积极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潘飞 《两岸关系》2008,(10):18-19
9月19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了联大总务委员会关于不将“台湾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案”列入本届联大临时议程的决定。这是马英九上台后首次推动的“参与联合国”活动,尽管其主张因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专门机构各自章程或组织法而无法为大陆所接受,但在当前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下,双方在此议题上较量的激烈程度较陈水扁时期有所降低,该问题也未对当前的两岸协商形成明显冲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及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日渐增多,尤其是福建和海南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十分活跃。两岸如果能提高合作层次,使双方农业蕴藏的优势和巨大潜力发挥出来,建立两岸一体化大农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其前景非常乐观。 今年5月,台湾《联合报》开辟专题报道“两岸农业合作前景”,透露台湾方面既希望互利互补进行合作交流,又怕大陆农业发展给台湾带来冲击。该专题报道认为,大陆地区农村劳动力充足、农业种源资源、农业基础科技研究等均极为丰富,而且大陆农产品市场需求甚大;台湾地区则在资金、生产和运销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等较大陆进步。两岸农业互补互利存在巨大空间。 从两岸整体看,台湾还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如果把台湾农业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部分,两岸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各自发展优势,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台商在大陆可建立专业农业区,从事某种农产品的开发、生产,达到  相似文献   

18.
在1996年北京召开的两岸“台湾文学研讨会” 上,台湾代表团来了不少出身历史系的学者.反观大陆,清一色是出自中文系.在台湾代表中,东海大学历史系林载爵教授是引人瞩目的一位.他在会上发表的论文《不同的心灵,不同的想象——1934——1935年间台湾文艺界的复  相似文献   

19.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20.
申珅 《台声》1995,(10)
近两年,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活动,除了不惜工本、不择手段地大搞所谓的“元首外交”之外,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 1993年2月9日,李登辉曾向民进党人夸下海口:台湾将以“中华民国”名称提出重返联合国的申请,并争取在二、三年内在联合国成案。当年,台湾当局策动中美洲七个国家向联合国提出所谓台湾的会籍问题;遭到否决后,翌年又策动了12个国家再次以所谓“联合国会籍普遍化”原则为由,提案要求联合国大会讨论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结果再次被联大总务委员会否决。今年7月,岛内媒体传出将有尼加拉瓜等15个国家准备在50届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