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务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入手,倡导模仿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办近代军事学堂,以及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以培养军事人才。他们提出的近代军事教育的主张,开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先河,对中国文化教育近代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军事权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军事权是军事法学的核心范畴和军事法体系的逻辑起点。与西方国家军事权归属于行政权不同,中国军事权是一项单独的权力,其核心内容包括军事指挥权和军事行政权。对军事权的设定、保障及控制,是军事法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国门被强行打开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一批批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开眼看世界,借鉴外国军事思想,糅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所形成的关于军事问题的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由于中国共产党军事指导理论有大量专文论述,本文便不再概述。  相似文献   

4.
国防、军事是国家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一个现代法治国家,国防、军事领域自然是法律体系覆盖的领域之一.英国的国防、军事立法历史比较远久,国防、军事法律体系比较完善,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很大.依照立法主体、立法权力来源和法律效力这样一个综合标准,英国的国防、军事立法可划分为四个层次:议会制定国防、军事法律;国防部授权立法;国防部职权立法;国防部汇编法律、条规、条例和制定指导性军事实用手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同志通过长期的军事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机的结合到中国革命,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军事理论,这套科学理论也为日后中国军队的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不断深化和继承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国在新时代下的军事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原 《法制与社会》2012,(29):221-222
朱德同志军事辩证法是朱德同志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表现在朱德同志的战争观、军事认识论、战略战术、政治战争和人民战争等思想中.朱德同志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朱德同志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领导与指挥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辩证法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国古代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军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军事法治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军事法治理论的发展。唯有通过构建自洽的军事法体系,方能实现军事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国军事法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总结30年来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寻找学科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缺陷,对于推动军事法学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未来中国军事法学,必将冲出思维僵化的学术困境,迎来生机勃勃的学科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军事领域一般规律以及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国防建设等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反霸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冉巨火 《当代法学》2016,(5):151-160
军事法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而是一门法学学科.军事法没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与方法,军事权的本质是行政权,军事立法的繁荣是传统部门法发展的趋势而非新的法律部门建立的标志.军事法学以散在于各部门法中的军事性规范为研究对象,既是一门综合性部门法学,又是一门法学与军事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军事法以学科样态存在,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建构与健康发展,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在军事领域的全面践行.军事法学的任务在于融合各学科知识,研究军事领域中的法律现象,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特殊规律.军事法学的研究进路应设定在法学范围内.军事法学研究如欲深化,必须回复到基础性问题研究上来,摒弃泛政治化的方法,加强军地协同.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军事立法,具有起步较早、机构健全、程序规范、体系完备、执行严格等特点,在加强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专门的职能机构。西方一些国家,除国会和政府把军事立法作为重要职能外,军队内部也设有专门负责军事立法的研究、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的职能机构。美国国防部有一名助理国防部长专管立法事务,其办事机构是立法局,并设置有总法律顾问,负责管理国防部的所有立法事宜,并领导国防司法局。  相似文献   

12.
朱娱函 《法制与社会》2013,(13):148-149
在我国,军事法规是军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法规作为一种军事立法的形式事实上已经被普遍认同。目前,中国特色的军事法规体系已经建立并得到逐渐发展。然而,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在学界存在争议。建立更加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对于依法治军的进一步实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耿  傅达林 《法学家》2006,(1):118-120
一、研究概况 2005年,中国军事法学研究蓬勃兴起,学术成果突出.在著作方面,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了李佑标等著<军事法学原理>,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余子明著<中国军事法律思想史>,刘继贤、刘铮主编<新军事变革与军事法制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昂、田龙海主编<军事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出版了张建田著<军人说法>,海潮出版社出版了张春林著<论军人违反职责罪>.全年在<中国军事科学>、<中国军法>、<西安政治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共发表论文约220余篇.  相似文献   

14.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勤华 《法学》2004,(12):3-16
中国近代法学 ,并不是国人在继承中国古代法学 (律学 )之基础上诞生的 ,而是通过移植西方法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着特别巨大的启蒙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对近代西方法学观的内涵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其载体 ,传播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争论 ,传播的历史意义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并就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若干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章友德 《检察风云》2011,(13):58-59
近代中国被动追求现代化的曲折历史自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充满曲折和艰难。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一系列对峙中失败,无论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上,传统的王朝都难以应对新型国家的各种挑战。传统的中国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6.
私法原则与中国民法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勇 《法学研究》2005,27(6):145-157
中国民法近代化以西方近代民法所体现的人格平等、私权神圣、契约自由、过错责任等私法原则为模范,同时也根据西方近代民法适应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在私法原则方面的变化,调整自身内容。中国近代民法的演进,基于西方近代民法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变化,确定了一条从传统的家庭本位走捷径过渡到社会本位的路线,对于中国近代民法和中国近代社会,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佑标 《中国法学》2004,(5):158-167
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是我们研究军事法学的起点,军事法是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军事法学是军事法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正确界定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对于构建军事法与军事法学自身的基本原理框架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军事法与军事伦理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伦理和军事法作为上层建筑的成分,都是对军事行为加以规范、控制,并通过规范、控制军事行为来调整军事社会关系。虽然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区别,但并非各自属于相互排斥的独立系统,而是客观地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互相渗透的关系。军事法对军事伦理道德起着保护的作用,并促进其发展;军事伦理规范对军事法律制度则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力量,对军事法的实施起着辅助的作用,对培养和影响军事主体对其现行军事法律制度采取什么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制度构建与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秀兰 《法学论坛》2006,21(4):118-123
从《资政新篇》的问世到1944年《中华民国专利法》的颁布,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由于近代专利制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加之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因而近代专利制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逊于西方。  相似文献   

20.
军事法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而又需要不断自省的过程,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批判,对过去研究进路的重审与反思,是中国军事法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军事法学》(2006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该书首次对中国军事法体系进行了反思和重构,确立起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研究进路,并就军事权、军事组织法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体现出军事法学研究的思路创新和自省、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