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者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前提,是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已达三个月;劳动者应在用人单位迟延支付经济补偿时进行催告,并在三个月后通知其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用人单位解除竞业限制协议,必须采取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方式;劳动者解除竞业限制约定后,还可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2.
竞业限制制度作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和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和劳动权之间利益协调的产物。法律历来将竞业限制只设置在用人单位与其劳动者之间,以至于其他主体侵犯商业秘密时只能由《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事后弥补,甚至在商业合作者侵犯商业秘密的场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也只是空白一片。竞业限制一方主体由劳动者扩展到商业合作者,将保护商业秘密的关口提前,减轻企业作为权利人的举证责任,有效避免保密协议固有的缺陷,对于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草案在竞业限制方面缺少对恶意解雇的处罚和限制,使其可以恶意捆绑人才;对劳动者不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也不区分劳动者有无过错,硬性规定高处罚,无法使竞业限制真正发挥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劳动者受到显失公平待遇或用人单位违反竞业限制务款时,竞业限制自行终止;用人单位恶意解除合同的,可以减免竞业限制责任,以贯彻同时履行、对价限制以及比例性原则,从预防违约入手,综合考虑竞业限制与双方过错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择业自由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保护企业商业秘密是竞业限制设定的主要目的。在择业自由的视野下,竞业限制必须既合法又合理。判断竞业限制是否合法合理要考虑诸多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商业秘密本身的性质。竞业限制在充分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维护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兼顾人才的合理流动,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达到企业利益、劳动者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者对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预告解除权,不仅否定了劳动合同的本质要求,加重了法律之间的冲突,而且会严重困扰司法机关的争议处理行为;有关服务期合同的规范因其适用范围的限制和"服务期"合理性审查标准的缺失对劳雇双方的权利保护将产生不利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规范内容却给予了用人单位对该协议的单方控制权。  相似文献   

6.
马玲 《工会论坛》2003,9(3):57-58
根据有关法律制度及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要从用人单位和职员两个角度去考虑 ,既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又不能危及离职职员的生存权、自由劳动权  相似文献   

7.
竞业禁止有法定的竞业禁止与约定的竞业禁止。约定的竞业禁止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其雇员所签订的竞业限制合同。竞业限制合同是许多企业保护其商业秘密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竞业限制合同犹如一把双刃剑 ,在充分保护企业利益的同时 ,可能会损害雇员的劳动生存权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因此 ,竞业限制合同必须既合法又合理 ,兼顾企业利益、雇员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竞业限制协议是保护雇主商业秘密及限制竞争的重要手段,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对医生的竞业限制可能对公共利益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医生的竞业限制条款的合理性判断标准是否适用一般的竞业限制,是法院需要慎重考量的问题。本文就医生职业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美国法院对医生竞业限制协议的态度,试阐述其合理性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从各国对董事竞业行为的法律规定来看 ,虽然大都对董事的竞业行为予以禁止 ,但范围大小不一 ,宽严程度不同。我国公司法对董事竞业行为采取了绝对禁止的态度 ,不尽合理。对于不损害公司利益的竞业行为 ,公司法应明确规定 ,经股东大会的许可 ,董事可从事本公司有竞争关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忠诚义务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与用人单位的照顾义务相对应,在本质上属于附随义务,存在着身份要素、债的要素和诚实信用原则三方面的法理基础。忠诚义务可分为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包括保密义务、竞业限制、告知义务等,其边界的确定,需考虑劳资义务对等、公益与私益平衡、忠诚义务与其他义务关系。当劳动者违反忠诚义务,适用法律解释和推理、道德标准等规则,用人单位可采用多元、综合的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11.
滕元良 《工会论坛》2008,14(5):30-32
《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法》在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的形式、期限、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等方面的一系列弊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突破和改革,扩大了适用范围,明确禁止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进一步严格了劳动合同的形式,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严格界定出资培训并限制违约金的适用范围,严格规定了保密和竞业限制的范围、期限和条件,加大了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成本,进行了多方面的重大的制度创新。这都将极大地强化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同时具备法定事由和遵循法定程序,否则构成违法解除,应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关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按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在实践中容易引起混乱。应建立既符合法理又具有可操作性,既能遏制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又能让劳动者的实际损失获得相应赔偿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规则。  相似文献   

13.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之便 ,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的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 ,获取非法利益 ,数额巨大的行为。在认定本罪时 ,除了应注意犯罪主体必须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外 ,还要考虑行为人在客观上是否从事了法律、法规所禁止的竞业行为 ,以及所获取的非法利益是否数额巨大 ,同时要将本罪与非法经营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预告解除权是劳动法为平衡个别劳动关系中因强资本一弱劳工而导致劳动者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所设置的倾斜保护制度。从法理和自由市场的角度来看,劳动者预告解除权具有合理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劳动者往往基于自利考虑而滥用预告解除权,容易导致劳动者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影响劳动关系的正常运行。如何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关系,实现劳资双赢,需对劳动者预告解除权作进一步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劳动法》第十六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认定劳动关系的合法依据。但受我国现实劳动制度的影响,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大量存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存在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的情形,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特别是在工伤赔偿认定、追索经济补偿金、劳动保险待遇等诸方面,用人单位往往以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不承担《劳动法》规定的相关义务,使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明确劳动关系确立的有关要件及事…  相似文献   

16.
张志彦  宋杰 《工会论坛》2008,14(2):32-33
<劳动合同法>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规范了强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制度和试用期间用工制度,严格限定了对劳动者设立违约金的情形,明确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的责任形式和赔偿标准,在立法技术上增加了用人单位规避法律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7.
略论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解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以限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谈起,运用一般合同法的理论区分了合同解除与违约行为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权利的行使而非违约,劳动合同中以违约责任来限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应视为违反法律的规定而无效.最后并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赔偿问题提出一点浅陋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就业黑名单"是一种针对特定劳动者的就业歧视行为,制作、发布"就业黑名单"侵犯了劳动者的劳动权.现行法律对此未纳入司法程序予以救济,劳动者以名誉侵权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被证明难以成为一个可靠的救济方式.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对劳动者负有保护义务,关于劳动者信息的采集、使用、公开,应予以严格限制.制作、公布"就业黑名单",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承担惩罚性赔偿金,招聘单位对此类劳动者在求职时存在歧视,应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在制订过程中,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明确了其立法宗旨是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且将此体现于一系列的条文之中。其与《劳动法》相比,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加严密。但其在对劳动关系的定义以及对劳动者资格的认定,在试用期的工资标准,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竞业限制人员的范围等方面也有一些漏洞,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不能不说是这部法律的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20.
经济补偿金制度关系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用人单位的解聘成本,是《劳动合同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然而任何法律规定都具有其滞后性的一面,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会超出法律制定时的预想。因此,《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施行以来,在适用上出现了很多问题。结合实践中的案例,研究经济补偿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