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试验使用生物素——亲和素免疫酶标法(BA-ELIS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21份绵羊布氏菌病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常规血清学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A-ELISA和ELI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在其中63份菌检阳性和免疫血清中,BA-ELISA和ELISA分别检出60/63份(95.3%)和52/63份(82.5%),而试管凝集试验为20/41份(48.8%),补体结合试验为17/41份(41.5%),虎红平板试验为16/41份(39.0%),此外,还就BA-ELISA法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进行试验,显示出BA-ELISA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其敏感性比ELISA高4~8倍,比常规补体结合反应高256倍。这些都表明BA-ELISA是绵羊布氏菌病血清学诊断上具有发展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兽医科技杂志》1980年第4期发表李英才同志的《马属动物布氏杆菌病诊断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谈到:“布氏杆菌与沙门氏杆菌有比较高的凝集现象,在有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流行的地区,应用布氏杆菌抗原诊断马布氏杆菌病,非特异性较高,特别是平板凝集抗原和试管凝集抗原的非特异性更高,不利于正确判断结果。”正如作者所说,在3798份血样中,布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两种抗原同时出现阳性反应的血样数为462份。虽然有这种现象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布氏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免疫酶组化法检测布氏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利用甘肃省甘南州兽医站人工感染试验的牦牛,进行现场检测,并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法做对比试验。对每头牦牛20种组织器官的检验结果表明:免疫酶组化法对细菌分离培养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但前者阳性检出率却显著地高于后者。并且用免疫酶组化法检测耗时短,操作安全、简便,因此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次将平板血凝试验(PIHA)用于诊断人体旋毛虫病。用本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5505份人体血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5%及11.48%,二者阳性检出符合率为97.8%。应用平板血凝试验检测5份人体活检阳性血清,阳性率达100%。其与囊虫、孢子虫、蛔虫、钩虫及鞭虫阳性血清共75份试验末见交叉反应。试验证明,该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单独或与ELISA联合用于人体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布氏杆菌周质蛋白BP26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牛布氏杆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iELISA)方法。用建立的iELISA方法对138份临床奶牛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并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套式PCR(nested-PCR)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iELISA与RBPT和nes-ted-PCR的符合率分别为97.82%和98.55%。尽管该方法的敏感性略低于nested-PCR,但用iELISA检测病牛血清的阳性率可达93.00%。该iELISA方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牛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诊断的备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诊断鸡毒霉形体血清学的方法主要有血清平板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和血凝抑制反应。这三种血清学反应也是美国农业部主持的国家家禽改良计划及其规定(1982)所规定的检测方法。1985年作者等在进行血清学检验时,发现一个鸡群出现血清平板凝集反应与血凝抑制反应不相符的反常例子,报告如后。 (一)材料和方法 1.待检血清:第一批是北京地区某鸡场兽医应用鸡毒霉形体全血平板凝集反应检出的阳性鸡血清,送我室复检;第二批是作者从该鸡场送检鸡中采来的。均置4℃冰箱内待检。  相似文献   

7.
1988年8月,笔者对来自甘肃省正宁县蔡浴村及镇原县东西街村的从未做过布病检查的50只家犬,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备检。 (一)方法 先用虎红平板凝试验筛选:犬血清0.03ml 犬种虎红平板抗原(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提供)0.03ml,搅匀,常温下4分钟后观察结果,凡出现凝集者均判为阳性;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的血清,再均用光滑型抗原和粗糙型抗原同时作试管凝集试验,以试管集凝反应结果为最终判定结果。光滑型抗原试管凝集反应,以1:1OO(?)为阳性,粗糙型抗原试管凝集反应,以1:50(?)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用常规平板凝集反应(SPT)、常规试管凝集反应(SAT)、酸化平板凝集反应(CT)、半胱氨酸凝集反应(CY)、补体结合反应(CF)、缓冲试管凝集反应(BTT)六种血清学方法对用布氏羊五号苗气雾免疫的47只健康绵羊多次检验。初步证明在免疫后1年检疫,还有少数羊只的抗体仍不能消失。这给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易将菌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相混淆,是一个值得动检部门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更有效地应用于牛、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我们对该方法所用的抗原、酶标抗体、检测程养基,37℃培养72小时。将耶氏09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于25℃培养36小时。用灭菌生理盐水将三种培养物洗下,于60℃水浴中1小时杀死。用胰酶消化法提取可溶性成分,定量分装,  相似文献   

10.
免疫微球平板凝集试验诊断猪囊虫病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苯乙烯为单体,合成带有羧基官能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作抗原载体,通过碳化二亚胺反应,把猪囊尾蚴囊液抗原的氨基与微球衍生物末端的羧基偶联,制备成猪囊虫抗原免疫微球,以平板凝集反应对33份囊虫病猪血清和130份非囊虫猪血清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对囊虫病猪血清检出符合率为100%,对非囊虫猪血清检出阴性符合率为98.4%,假阳性反应1.6%。试验证明了免疫微球凝集试验技术对猪囊虫病生前快速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试验(IF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等4种免疫方法诊断水牛、黄牛和猪的住肉孢子虫病,检出率分别为77.6%(其中水牛为93.4%,黄牛为65.9%),96.1%(其中猪为59.2%,小牛及青年牛为71.4%,成年牛为97.5%),97.5%和97.8%。其中应用IFA、Dot-ELISA诊断家畜住肉孢子虫病,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试验表明,免疫学诊断技术是当前对家畜住肉孢子虫病进行生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的免疫应答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抵抗巴氏杆菌的再感染均有重要的作用。并应用试管凝集反应、间接血凝(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后鸡和火鸡的血清抗体,并认为此3种方法所检出的抗体滴度与对抗强毒的保护作用一致。本研究优化了检测鸡血清抗体的IHA试验及抗原制备的条件,并比较了IHA滴度与攻毒保护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菌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保藏的C_(48)-1强毒菌株,用前通过小白鼠3代,鸡1代复壮,然后接种于血液马丁肉汤或血液马丁琼脂培养,培养移植不超过3次,菌液10~(-8)稀释0.1ml(含2~  相似文献   

13.
我县蓄集公社近几年来羊只流产甚为严重,为了找到流产的主要原因,我们先后搜集流产胎儿病料559份进行病原鉴定工作,只检出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7份,检出率为0.91%~3.9%。虽然对本公社所有羊群连续数年进行了布氏杆菌苗的气雾免疫,但对降低流产率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认为布氏杆菌不是该公社流产的主要病原。自1980年起我们用直接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衣原体,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布氏杆菌(Brucella)为革兰阴性胞内寄生球杆菌,可以感染牛、绵羊、山羊、猪、犬等哺乳动物和人,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布氏杆菌脂多糖作为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布氏杆菌最重要的表面抗原和刺激机体先天免疫的靶点,也是目前布氏杆菌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和布氏杆菌病诊断、防控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布氏杆菌LPS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及相关基因、脂多糖与机体天然免疫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阐释布氏杆菌的生存和致病机制,为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用于检测绵羊布氏菌(Brovis)感染并和常规ELISA、R-SAT、R-Coombs进行比较。结果在150份血清标本中Dot-ELISA的检出率为65.3%;ELISA 64.0%;R-SAT 38.6%;R-Coombs52.7%。并用50份S型布氏菌阳性血清和8份TB阳性血清进行了Dot-ELISA试验,结果全部阴性,未发生交叉反应。3次重复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证明本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C-ELISA(Cloth-ELISA)是加拿大学者Blais,B.W.等1989年建立的一种新型免疫测定技术,可译为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种技术是以疏水性聚酯布(Hgdrophobic PolyesterCloth)即涤伦布为固相载体,这种大孔径的疏水布具有吸附样品量大,可为免疫反应提供较大的表面积,提高反应的敏感性,且容易洗涤,不需特殊仪器等优点,为免疫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的检测方法。现以对布氏杆菌抗原的检测为例将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自制的生物素亲合素系统试剂改良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结合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AT),对443头牛进行了副结核病检查。在66头副结核细菌学阳性牛中,BA-ELISA、ELISA和CFT的检出率分别为89.4%(59/66)、65.2%(43/66)和45.5%(30/66),其中20头做过变态反应检查的牛中有13头为阳性(65%)。36份菌苗皂疫牛血清中阳性率分别为97.2%(35/36)、94.4%(34/36)和25%(9/36),而免疫早期皮肤变态反应诊断均为阳性。病牛场50头牛的检出率分别为48%(24/50)、36%(18/50)和18%(9/50),而变态反应结果为26%(13/50)。此外,还对BA-ELISA的标准化、特异性和重复性等进行了测定,并和常规ELISA和CFT比较了检测限量,初步结果表明,BA-ELISA比常规ELISA和CFT分别敏感4倍和160倍左右。因此,BA-ELISA作为牛副结核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根据国内外对猪囊虫病诊断的有关资料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研究出“猪囊虫病炭末抗原平板凝集诊断法”(简称炭凝法),经在河北省一些地县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诊断试验 1.试验室阶段:不断改进了抗原制作方法,进行了抗体裂解血和抗原滴度的测定,终于使已知抗原良好地吸附在炭末载体上,形成了一种特异性蛋白复合物,即制成了较为理想的本病炭凝抗原,经炭凝试验对照,屠宰试验观察,其中炭凝试验67头强阳性,肉检符合率为98.5%,炭凝试验46头弱阳性,肉检符合率为78.3%,炭凝试验85头阴性,肉检符合率为98.7%。此种抗原在1~5分钟就能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19.
虎红平板凝试验(RBPT)在家畜布氏菌病检疫中,做为一种初筛方法沿用已久。一般认为,它有较强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故有克服非特异性反应的优点。以往我们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对健康牛群进行布病例常检疫时,常受到非特异性反应的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984年6月对青岛地区某场牛群进行布病检疫时,以RBPT为主要方法,同时用补体结合试验(CFT)及SAT两种方法做为比较。为了对RBP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作出评价,还以布氏菌牛种387菌株(BA387)、布氏猪型二号菌苗(S_2)及耶尔辛氏菌0:9菌株(Ye:0.9)接种健康奶牛制备免疫血清作为对照。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现场诊断水牛日本血吸虫病为进一步验证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现场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实用价值,笔者在安徽省望江县雷池、泊湖两乡与粪检法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材料和方法对雷池乡37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