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4,(33)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对各项诉讼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以实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但是,我国的检察机关对于诉讼活动的监督还存在着不足。要从完善法律体质、调整检察机关内部结构、加强法律监督队伍的建设、增强法律监督工作的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以符合现代化社会对诉讼活动监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权利保障被视为民主、法治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标志之一.工会参与劳动公益诉讼有利于扩大司法功能、节约司法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实现劳资利益均衡.当前我国工会面临职能错位、组织异化、责任虚化等外部环境制约和劳动公益诉讼配套程序缺位的现状,工会参与劳动公益诉讼困境凸现.为保障工会有效参与劳动公益诉讼以实现维权职能,应强化外部体制保障,实现工会职能转变和组织结构转化,落实集体协商制度;应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制度,明确界定劳动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建立公益诉讼激励机制和废除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的仲裁前置程序等.  相似文献   

3.
施卉 《学理论》2012,(8):97-98
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将公益诉讼提上了议程,这说明我国在公益诉讼制度上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不够完善,因此亟需改进,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其他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与德国的相关规定,将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公益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确立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相似文献   

4.
社会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维.社会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能采用西方社会的正义观,也不能因袭中国传统的正义观,而是需要有和谐的正义观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撑.和谐正义观既不同于形式正义观,亦有别于实质正义观,它旨在寻求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和谐,发挥二者在推动社会进步上的积极作用,因而可以视为一种新的类型的正义观.和谐正义观与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实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身体或精神的缺陷导致需要对他们平等参与诉讼权利予以特殊保障,我国现行法律对残疾人平等参与诉讼权利保障不足,实践中残疾人平等参与诉讼权利受到侵害,不利于残疾人实体权利的实现。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诉讼权利是国家的一项责任,应当完善支持残疾人诉讼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诉讼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善及制度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我国与国外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享有的诉讼权利,可以看出我国是非常重视被害人的权益与权利保障的,然而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缺陷。笔者对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提出一些构想,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一些诉讼权利,确立一些有利于被害人的诉讼制度,以求达到与被告人诉讼权利及地位的平衡,以真正实现诉讼的公正。  相似文献   

7.
支持起诉在法律文本中虽然始终被表述为基本原则,但在私益诉讼阶段其实已经丧失了实际效用。随着公益诉讼程序的建立,这种状况得到了转圜,支持起诉得以在公益诉讼中复兴。从宏观、中观、微观维度考察支持起诉的历史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一个从私益诉讼到衰落和公益诉讼再到复兴的历史。以支持公益诉讼的主体为标准,其类型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支持公益诉讼、社会组织支持公益诉讼和企业事业单位支持公益诉讼,这三种类型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检察机关支持公益诉讼的特别规则主要包括:检察机关是支持公益诉讼的第一责任主体,检察机关支持公益诉讼的范围不受限制,检察机关支持公益诉讼的主体身份具有双重性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维.社会主义和谐正义既不同于形式正义,亦有别于实质正义,它旨在实现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两者的和谐,是以和谐为最高取向的正义.和谐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维护和谐社会秩序的机制保证,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环境群体诉讼之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为适应保护环境公益的迫切需要,西方主要国家普遍重视群体诉讼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推广与运用,日益放宽对处于同一利益立场的公民和代表某一范围或阶层社会利益的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限制。美国的集团诉讼,德、法等国的团体诉讼,以及日本的制度,是比较成熟和典型的做法。本拟通过对这些国家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考察,为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下发,当前我国社会各界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应当从维护司法公正,树立法治权威以及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目标出发,按照依法、坚决、准确、有效的监督原则,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措施,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倪晓一 《学理论》2012,(19):129-131
原告资格问题掌握着民事公益诉讼的闸门,是接近司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国目前采取的比较彻底的原告资格一元化,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开展。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在民事公益诉讼不同领域开展了不少的尝试。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正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我们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就因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在民事公益诉讼起诉资格上建立一种以检察机关和社会团体为主导、公民为辅的多维度的原告制度,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和谐诉讼模式的司法能动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的中立性、被动性和消极性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过分强调司法的被动性、消极性,而弱化司法的能动性,将会导致机械司法、司法低能、弱化服务意识现象,不利于实现真正的司法正义.只有为被动性的司法权力注入一定的能动性,增强其活力,司法功能才会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群体性纠纷逐渐增多.群体诉讼作为解决群体纠纷而设计的诉讼制度,立足于我国群体诉讼的法经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应当区分公益诉讼和群体诉讼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建立示范诉讼制度,并发挥群体诉讼中行政权和律师的作用,重视当事人双方的调解意愿,以解决我国群体诉讼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尹猛 《学理论》2010,(18):141-14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益诉讼正愈来愈多地受到广泛关注。公益诉讼在其目的、原告和前提等方面与私益诉讼存有不同之处。在国外,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的公益诉讼制度发展较为完善。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看,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主建设、法治化进程等方面都需要建立起一套规范有序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制度一直是多数国家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对于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救济,是我国现在法律制度的缺憾。近年,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众的法律意识日益高涨,要求建立公益诉  相似文献   

16.
诉讼调解、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是传统人治社会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而司法审判是法治社会主要的纠纷解决途径.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诉讼调解的回潮之势,理论界也将诉讼调解与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认为采用诉讼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这使得追求高调解率成为很多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的目标.这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阮锋  杨建生 《行政论坛》2009,16(5):90-93
美国(国家)成为政府侵权赔偿责任的主体先后经历了由否定到肯定的长期发展过程.以与诉讼相关的核心制度为线索,对美国政府侵权赔偿诉讼中的受案范围、诉讼管辖权、诉讼当事人、起诉条件、举证责任分配及诉讼时效、庭前和解程序、赔偿判决的执行等制度进行基本介绍,结论为:美国政府侵权赔偿诉讼制度的诉讼范围狭窄,侵权赔偿方式单一,其固定设立专款基金,由国家和具体侵权的国家机关共同负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平 《学理论》2013,(24):113-116,135
行政行为侵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我国现有的行政权力内外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解决此问题。因此需要有一个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代表社会公众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在我国,公诉权是法律监督权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公诉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其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应尽义务。笔者拟通过分析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角色争议,探讨其作为行政公诉人的可行性,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一些粗略的想法,以期推动对这一制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蒋为群 《学理论》2012,(14):88-90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司法的压力以及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日俱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司法改革,此时,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简易、便捷、低廉的新型程序应运而生。在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并未在立法上予以规定,但2011年民事诉讼法草案对小额诉讼程序作了专门的规定,将该程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法律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民事程序法的借鉴、移植、改革和完善,涉及到传统文化、法文化、诉讼文化的本土化以及他国文化的异质与同构等众多理论,关键是如何做到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文化、本国法律制度与西方法律制度和谐统一,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归结为对文化之间的协同性及其差异性问题的认识程度,这是我国民事程序法改革与完善尤应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