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亚栗 《法制与社会》2013,(10):164-165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社会功能,把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而我国公证机构的改革问题,从2000年开始,国家针对公证处的现状,行政管理的单一模式,形成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合伙制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同时,按照公证处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及公证处的发展状况,事业法人性质的公证处存在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模式。而《公证法》的颁布实施则大力推进公证事业改革与发展。在改革公证行业制度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同时,既要保证公证行业的国家性,也要体现公证行业作为专业法律职业的服务性,以保障公证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证工作改革、公证处转制、公证业务的发展,均离不开财政经费的支持。具体的经费管理模式,与公证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家实行财政分级核算,因此各地公证处的经费管理也不尽同。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公证处的经费管理模式,有利于针对性地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搞好公证改革,有利于建立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公证经费管理模式,更好地发展公证业务。 贵阳市公证处目前仍然是行政体制、公务员身份、预算内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多年来,我处预算外公证费收入实行的是比照全额事业单位进行经费管理,不同时期有所调…  相似文献   

3.
对公证体制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证体制改革酝酿并实践多年,时值今日,似乎改事业单位成了唯一出路。但全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已经开始,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根据中央精神,规定不再增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暂时停止审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公证处进行事业改革已难进行。我们一直认为,改事业单位不应是公证体制改革的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佳选择。1995年,我们曾对公证体制改革的模式做过一些探讨,现再提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公证机构已达3000余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证服务体系,存在着行政、事业、合作三种体制,其中事业体制的公证处又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类型,且以自收自支型事业公证处数量最多。公证机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积极探索公证机构改革,不断创新公证机构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公证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公证机构改革奠定了基础。公证机构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以后,在公证机关内部及社会上形成一种认识的误区,那就是公证处摆脱行政编制成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公证员脱离公务员队伍成为职业公证从业人员,不再承担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分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二到三年会随着全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其性质有所变化,自收自支单位又是国有资产监管的薄弱环节,易在转制中诱发相关的职务犯罪,所以有必要对此探讨研究、分析对策,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公证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乃大势所趋。但从目前改革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早在1994年司法部就进行了公证处由行政机关向事业单位转换的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然而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公证改革并无大的推进,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内在和外在的综合配套改革,对于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费不足3万元以上的公证处而言,改革更是迫切需求相关的配套制度。一、配套改革包含的基本内容 (一)立法改革。公证立法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体法中对于公证制度的规定,也就是将公证引入实体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01,(10):57-57
2000年8月到2001年3月这半年来,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下称《改革方案》)和本市《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公证改革作为一件大事,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机构联系,就公证改制、公证人员的去留特别是老公证员的退休问题相互沟通,制定政策,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全市公证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据统计,截至2001年4月底,我市有22个行政编制的公证处,在这次改制中转为了事业编制,其中有4个直接转为了合作制公证处。目前,我市45个公证处,事业编制及合作制公证处有40…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制约公证质量的因素 (一)质量意识的缺乏在公证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里。重经济效益.轻公证质量的思想有所存在。随着公证体制改革的推进.相当一部分公证机构已改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有的还改制为合作制甚至是合伙制。分配制度灵活多样.只有一小部分仍保持行政体制。不论何种体制下的公证机构.一般都十分重视公证业务的拓展和公证收费的提高.大部分公证处将公证人员的收入与公证收费直接挂钩.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司法公证机构改制后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这在重庆市的公证界引发了一些争议。“公证机构是否应该纳税?”当年年底,市司法局公证工作管理处在全市45个公证处,特别是转为事业和合作制的42个公证处中开展  相似文献   

11.
居里 《中国司法》2002,(9):45-46
重庆市的公证工作改革,是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以下称《方案》)的基础上,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抓公证机构的改制入手,积极进行公证处运行机制及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并以此来推进全市公证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的。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45个公证处中,有42个公证处已经完成了机构的改制,占总数的96%。其中转为事业体制的公证处38个,合作制公证处4个,新设立合作制公证处1个。在38个事业体制的公证处中,已有5个公证处进行了税务…  相似文献   

12.
对“利害关系人”的困惑——从一起公证申诉案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公证申诉案大量增加。随着公证处体制的改革,公证处不再是独立的行政诉讼主体。对申办、撤销公证书的纠纷则由当事人向公证处或同级司法局提出申诉,待司法局做出行政决定后才能走向司法审判程序。特别是司法部新出台的《公证程序规则》(下称《规则》)自从8月1日生效后,公证申诉案的解决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即新《公证程序规则》生效前公证处为独立的诉讼主体,之后不能成为独立的诉讼主体,转由同级司法局作出决定,使司法局成为因公证纠纷而产生的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  相似文献   

13.
鸡西市公证处改革公证分配制度,率先实行了自收自支的效益工资制,走出了一条公证分配制度改革的新路子。笔者试对公证处自收自支的效益工资制谈谈看法。一、公证处自收自支的效益工资制的基本内容公证处自收自支的效益工资制,是指公证处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办公经费与司法局脱钧,自收自支,公证处主任根据市局下达的总指标,按每个公证人员的职级情况分配后,再按月分解,同基本工资挂钩.每月按完成指标的百分比计算工资,超额部分,年末一次性按照业务工作完成比例及调研文章的撰写情况分配奖金。其主要内容是:1、实行效益工资制,上…  相似文献   

14.
孙艳华 《中国公证》2004,(10):12-13
辽宁省抚顺市公证处,在公证体制改革中积极探索.从1999年8月至2001年4月完成对市4个行政区公证处的托管,经过几年来的运转,事实证明是成功的,为公证机构设置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秦正 《中国司法》2001,(7):37-39
陕西省公证处是经司法部批准成立的陕西省第一家不占国家行政编制、不要国家经费。自收自支的公证处。作为陕西省公证改革试点,她是在改革的大潮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从1993年到现在,陕西省公证处走过了8年的风风雨雨、坎坷艰辛。在没有国家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白手起家,依靠全体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拼搏,使陕西省公证处成为拥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公证员队伍、拥有了较完备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公证处。该处1995年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1999年被评为1997~1998年…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北京市公证处(北京市方圆公证处的前身)从国家行政机关处室转制为自收自支事业法人,拉开了公证体制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已购买了公有住房的家庭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拥有的房改房开始大量进入交易市场──依法进行出售、交换、出租、抵押、继承、赠与等行为。相应地,在公证处传统的房地产公证业务中,房改房公证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并不断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对在房改房公证中一些常见问题的看法: (一)购房时所享受的已故配偶的工龄折扣(补贴)是否属于遗产?职工在购买单位公有住房时,按政策规定可以享受工龄折扣(补贴),工龄越长,能享受到的折扣(补贴)越多。对于那些工…  相似文献   

18.
HCHCLOZHIZHUHIXINGSHIYUGonGZHiLiANG 建立合伙制公证处是公证体制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有人提出疑问,鉴于合伙制公证处的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等,公证处是否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丧失公证质量呢?通过深圳至信公证处成立以来的试点情况,我认为,公证处转为合伙制后,不但不会牺牲质量,反而会更加注重公证质量的信誉。 提高公证质量信誉的必要性 (一)从公证性质上来看。公证处转制后,一改过去公证处作为国家机关 “干好干坏一个样,出了事最终由国家担着”的依赖思想。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20.
居里 《中国公证》2001,(4):9-10
调查摸底 心中有数 重庆市的公证改革在2000年6月就开始了调查摸底,8月就初步形成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公证机构由行政改为事业编制;近郊区县(市)公证处与财政脱钩,经济上完全独立,实行自收自支的经费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