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人民之友》2016,(1):37
<正>案例2015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15)民二终字第324号民事判决书,认为在上海欧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辽宁特莱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一案中,存在关联关系的两公司"以虚构债权而兴讼不止,恶意昭然若揭",严重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12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  相似文献   

2.
杜涛 《德国研究》2014,(1):94-104
近年来,随着欧盟统一化进程的发展和成员国间人员自由流动的增加,欧盟加快了统一跨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步伐。2012年,欧盟修订了《关于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和判决执行的条例》,即《布鲁塞尔第一条例》。新条例在很多方面有所创新,包括扩大适用范围、取消对判决执行的审查程序、扩大协议管辖权和解决平行诉讼问题等。新条例尤其强调了对当事人协议选择法院的重视。但是,新条例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适用范围上仍然未能将第三国当事人纳入其中,仲裁问题仍然被排除在外等。另外,欧盟国际民事诉讼法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状态,不利于成员国的执行。  相似文献   

3.
俄乌冲突中日本对俄外交鲜明地体现了日本外交中的矛盾性与实用性特征,外交言语与外交行为间既有一致之处又有背离之时。综合温特提出的物质主义与理念主义因素,通过分析俄乌冲突中日本对俄外交言行,得出结论如下:物质主义因素与理念主义因素共同决定日本国家利益认知,包括经济财富利益认知和集体自尊利益认知,两项利益认知存在冲突与否决定日本外交言行一致还是背离。当两项利益认知一致,或不一致但物质主义因素并非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时,日本对俄外交保持言行一致。当两项利益认知发生冲突,且物质主义因素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时,日本对俄外交言行发生背离。鉴于此,中国在与日本交往中,不仅要“听其言”,更应该“观其行”,观察其外交言行的内在逻辑,才能洞彻日本外交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概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主要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国际合作命题的观点 ,并提出了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本文以为 ,新现实主义在国际合作方面的论述较为粗糙 ,有必要从结构与合作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而国际制度理论中 ,国际制度本身的研究也有待充实。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的重要贡献之一是通过有利于技术引进的制度创新,启动了日本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为工业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其中就包括明治政府通过移植西方法制度编纂日本商法典。在家族主义思想影响下,明治立法者对西方公司法制度进行了有利于富商家族("财阀家族")维持家族财产总有制的适应性翻译。财阀利用商法规定的合名公司、合资公司与股份公司组织形态实现了向康采恩组织结构的演化,满足了财阀对家族财产总有与隔离风险的要求。商法为财阀家族加强对家业的控制提供了法律工具与保障。在商法的引导、保护与支持下,财阀的形成及其巨大化弥补了作为后发国家日本启动工业化的两大短缺因素——资本原始积累与产业系统性的不足。日本财阀组织可以被认为是对日本工业化进程中短缺因素的制度替代。尽管财阀制度降低了日本工业化的成本,但也不能忽略财阀制度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6.
试析日本劳动雇佣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可归结为: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作为一种制度惯例长期存在于日本的企业中。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与企业内部工会制”一起,被奉为日本企业经营的“三大神器”居于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地位。近年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演变。本文运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日本劳动雇佣制的经济合理性作了分析,并对其演变的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巍 《当代亚太》2011,(4):6-32,5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的经济地区主义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至今仍然没有发展出一个成熟稳定的区域制度框架来推动区域经济进行深度整合。该地区多重制度框架相互竞争,造成了一种"制度过剩"的特殊格局。这导致东亚地区在经济整合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度推动和有效的区域治理,具体表现为该地区至今仍难以建立有助于提高经济绩效的经济要素完全自由流动的统一经济区;难以采取集体行动,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经济风险和冲击。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多重制度竞争的背后,是由于与该区域相关的主要行为体对塑造东亚经济秩序有着不同的利益偏好和战略诉求,他们各自极力推动对自身有利的区域机制,从而形成"制度过剩"。主要行为体在东亚的主导权竞争以区域制度竞争的形式展开。随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加速崛起以及美国决心重返东亚,东亚经济整合中制衡与反制衡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从而带来更加激烈的制度竞争,这是东亚经济地区主义遭遇挫折而非取得成功的标志,东亚地区将因此继续沦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碎片"。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制度主义回归到政治学研究中,同时也成为了欧盟研究新学说中的一种。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的三个流派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基本假设出发,着重论述了它们在欧盟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本文最后指出,虽然这些不同的流派在某些解释和阐述上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借用的可能,但是由于它们在本体论和认知论方面提供的是相互竞争的诠释,因此,它们在这个层面上彼此之间是难以调和的。  相似文献   

9.
王明国 《当代亚太》2020,(1):59-85,158,159
特朗普政府的退约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国际制度体系运转的广泛关注。退约本质上是为了协调国际制度的刚性承诺与国家的灵活性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长期以来,国际制度理论对退约的研究相对忽视和不足,尽管“制度困境论”“制度互动论”“制度收缩论”和“制度现实主义论”等学说提供了部分解释,但仍需要明确退约在现有国际制度研究谱系中的位置。究其原因,制度主义在研究设计中用“背叛”研究把退约排除在研究议程之外,而制度扩散长期掩盖了制度退出的影响。本质上,制度主义聚焦制度的形成和维持,是一种关注稳定大于变动的理论。为此,文章从制度要素出发,提出退约具有国际制度自身的逻辑和特征,即从制度成员身份、条约义务偏好和后果不确定性程度这三个方面对退约进行动态把握。特朗普政府的退约行为是历史延续性和当前的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不会给当前的国际制度体系和国际合作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对于美国退约后的国际制度行为,中国应高度重视,从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多维度加以全面审视,而非简单地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同时,中国在必要时需要重新审视退约作为外交战略的可选工具,以切实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赵祺 《东南亚研究》2023,(1):23-41+154-155
理解东盟地区环境治理制度演进的因果机制,需要梳理其中结构性因素与历史性因素对制度变迁的综合作用,本文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东盟地区环境治理制度变迁大致经历了萌芽期(1977—1992年)、调整期(1993—1997年)和深化期(1998年至今)三个阶段,先后表现出强调国家环境主权、重视国家环境责任、打造地区环境共同体的阶段性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生态主义潮流的同频共振、从环境权利到环境义务的观念转变和多元国际行为体的参与构成了制度变迁的结构性逻辑。1997年亚洲烟霾危机的爆发、1999年东盟扩员的关键节点、“东盟方式”延续与扩散的路径依赖、治理制度的弱约束性,以及东盟国家成本—收益认知差异性的历史否决点,构成了制度变迁的历史性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有助于整体性把握东盟地区环境治理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日本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制度完善而具体,历史上曾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二战后其相关制度发展缓慢,许多规定已明显不符合国际亲子法的发展趋势。为全面了解日本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制度,需要从非婚生子女的确认规则及其权益保护规则两方面全面解读日本相关法律,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中日民间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子女婚生或非婚生地位的争端。  相似文献   

12.
日本立法者为了满足企业实施以母子公司关系为组织结构的企业集团化经营的需求,降低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加强对企业集团经营的监督,对《反垄断法》、《公司法》(商法)及会计、税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与调整。这些法律制度的调整,使经过六十多年的演变已日趋成熟与完善的日本现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又暴露出了新问题。为弥补该制度缺漏,强化企业集团治理,日本立法者试图引入多重代表诉讼制度。通过观察及研究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制度安排及其调整可以引起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与选择时对制度的系统性、协调性及其制度间相互影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In the United States, a businessperson can operate within the familiar framework of American law, relying on a legal expert only for the relevant specifics. However, becaus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modern usage, and basic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Japanese legal system differs so completely from American expected norms, this simple acquaintance with the law is insufficient in Japan. The failure of the American trans-Pacific business community to acquaint itself adequately with the unique Japanese legal system has contributed to America’s inability to penetrate Japanese markets, the default of many business ventures, and ultimately to the decline of America’s economic status relative to Japan.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is article offers reflections on the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executive and legislative branches of the Chilean state by examining the way political parties leveraged the electoral system to balance the weight of each branch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government. The period from 1874 to 1924 is framed by a cycle of reforms to Chile’s 1833 constitution that were pushed through by liberal sectors to limit the power of the executive under the country’s presidential regime, efforts that contributed to a final breakdown of the presidential regime following civil war in 1891. That year the victorious revolutionary forces implemented a parliamentarian system that remained in place until it was overthrown by a military coup. The literature on this process has studied the use of legislative manoeuvres such as obstruction, accusation and filibuster by political parties to weaken the executive power. Little has been written, however, about the way parties exploited the rules and procedures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and, specifically, the use of official complaints and the process known as calificación (qualification) by which congress audited final election results. This article will help fill that void, focusing on understanding how both practices worked and the effects that the election reforms of 1874, 1884 and 1890 had on them.  相似文献   

15.
部落是被歧视部落的简称,是日本历史上被称为"秽多、非人"的人所聚集的村落。几百年来,由于身份制度,部落民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在职业、婚姻等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近代开端的明治维新虽然颁布了《解放令》,但是未能真正使部落民摆脱受歧视的处境。二战后,随着部落民自身解放运动的展开,日本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推动部落解放的措施,但部落歧视在人们的思想中依然存在。文章论述了部落的起源及其在各个时期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自身命运进行的不懈斗争,并重点剖析了日本部落问题在近现代依然存在的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日本陪审制重建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5月,日本正式实施了于2004年通过的《陪审员法》。这是陪审制阔别日本66年后的重生,是日本司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日本在建立陪审制的过程中,经历过失败,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放弃陪审制。如今,陪审制重建,日本政府吸取了历史教训,从本国司法环境出发,对西方陪审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并利用5年的时间普及新制,为陪审制的正式实施打下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其改革过程,有许多值得中国司法改革借鉴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17.
Qingxin Ken Wang 《East Asia》1997,16(1-2):86-109
This article examines Japan’s search for a more active international role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after the Cold War. It argues that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toward the Korean peninsula after the Cold War has continued to exhibit a reactive posture due to several important constraints.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mained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haping the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agenda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Moreover, the Japanese domestic political environment, despite the dramatic political realignment after 1993, has continued to favor a nonmilitary Japanese role in world affairs. Finally, the lingering Korean mistrust toward Japan has hampered Japan’s bid to increase its political profile. Consequently, these constraints ensure that Japan’s independent role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will be rather limited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Japan ranks near the bottom among the world’s democracies in electing women to public office. This is typically attributed to its male-dominated culture. While we do not dismiss this cultural argument, we focus o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o present evidence that the Japanese election system has been a significant barrier to women. Japan was a world leader in electing women under the 1946 election system but, when the system changed in 1947, a steady decline began in elected women. The new election system recently adopted will only marginally increase the election of women to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相似文献   

19.
日本曾经在很长的时闻内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视为圭臬,其法律制度基本照抄了《唐律疏议》和《大明律》的主要内容。近代以来,日本人逐渐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转向学习西方法律文化。并试图将日本法律文化推向整个亚洲。20世纪以来,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由学习转向了研究,许多中国法律史研究著述出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态度逐渐转向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海洋战略经历了扩张——收缩——再扩张的发展阶段。出于对北极地区的资源、环境、战略价值、经济价值的多方面考量,日本政府近年在海洋国家战略框架下积极参与北极事务,谋求北极权益。日本对北极事务介入力度的加强,也将引起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较大变化。文章首先分析了日本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指出日本的海洋战略主要受其国家身份认知(发展成为海洋国家或是大陆国家)、东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及海洋霸主国——美国的影响,并得出未来日本的海洋战略将呈现出对外扩张的趋势,进而探究了日本国家海洋战略受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日本海洋战略的未来发展趋势,得出日本未来将制约中国的北极参与战略、缓和对俄关系、并增强其军事力量,最后从俄罗斯、日本、中国、美国4个国家为出发点分析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