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概况 西马来西亚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和砂捞越面临南中国海,海岸线长达数千公里。 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的季风地带,属热带气候,整年的气候变化不大;白天炎热,晚上凉快,全年气温差别很小。没有春夏秋冬之分,只有雨旱两季之别。马来西亚的渔业活动,整年都可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 石油产区马来西亚石油的主要产区在沙巴、沙捞越及丁加奴等州沿海一带。最初在纳闽岛古榜及沙捞越美里的陆上油田开采,现在开采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     
一九五九年,新加坡建立自治政府。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参加马来西亚联邦。一九五九年四月以来,新加坡由李光耀领导下的人民行动党执政。由于它左倾的癖性,吉隆坡的马来亚政府渴望把它拉进马来西亚以使它“中立”。然后把沙捞越和沙巴也拉进来。这样,大量的非华族人口便可抵销占新加坡人口大多数的华人势力,后来,新加坡脱离联邦,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的发展 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在战前就已存在,把它作为争取外汇的一个重要来源,那是在战后、特别是马来西亚成立(一九六三年)以后的事。 最近几年,到马来西亚的旅客逐年增加,计从一九七五年的一百四十二万人增加到一九七八年的一百六十五万人,每年的增长率为百分之五点一。槟榔屿是马来西亚旅客较多的地方,一九七九年上半年有八万二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试析范若兰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亦称“达克瓦”(dakwak),它在传教中的本意是“叫”、“邀请”,现在它的涵义扩展到宣传伊斯兰教、纯洁伊斯兰教。本文试图对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原因,组织类型和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一马来西...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以第13届国会选举之后马来西亚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状况为主要依据,对作为意象的马来西亚国家和作为实践的马来西亚国家进行考察,进而展开以下两方面的论证:(1)马来西亚国家各组成部分的实践过程如何形塑着马来西亚国家的主导原则与主导功能;(2)马来西亚国家建构与政治制度化的不足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绝大部分是原始森林。仅马来半岛拥有三万六千五百九十平方英里的林区,相当于西马来西亚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其中被列入森林部管理下的森林保留地有一万二千七百一十平方英里。 马来西亚森林分为三类:位于大约六百六十六米高处的为矮树;在这高度之下的,有高达五十米至六十六米的巨树及繁茂的矮丛林、桫椤;在沿海一带则是红树林。马来西亚木材  相似文献   

8.
印度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民族,但与马来西亚其他民族相比,印度人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本文拟对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作一概述,分析其移民马来半岛的历史,并对独立后马来西亚印度人在政治、经济、民族教育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马来西亚文官制度的历史背景 马来西亚的文官制度带有许多英国文官制度的烙印。当代马来西亚的文官制度是在殖民地时代英国人实行的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了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以便有效地进行殖民统治,1910年,英国殖民当局在马来亚实行“任用马来官员方案”(the Scheme of Malay Officers),开始招收马来人中的  相似文献   

10.
一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马来西亚决定从一九七○至九○年执行“新经济政策”。它是一九六九年在首都吉隆坡发生大规模排华暴动(在马来西亚历史上称为“五一三事件”,华人伤亡达数百人)之后开始执行,这是在政治、经济上对华人的一个大冲击。 这项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所谓“重组社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八,华人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一,印度人占百分之九,达雅克人占百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推行的马来人经济政策,包括农村经济政策和扶持马来人进入工商领域和专业服务领域的政策,有关政策使马来人土著全面参与各个经济领域,经济状况有明显改善.本文认为,政府通过倾向性政策减轻大多数马来人的贫困,有利于马来西亚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马来西亚的投资环境 马来西亚于一九七一年颁布了新经济政策,作为它的长期经济开发战略,以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九○年的二十年期间分为四个五年计划(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到第五个五年计划)。一九八一年系马来西亚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的第一个年度。新经济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马来西亚和中国建交过程(1949—1974)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启发理论分析马来西亚对华关系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马来西亚独立前(1945—1957)笼罩在英中关系之下的马中关系,并把它作为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初期马中冲突关系的生态历史背景;接着分析马来西亚独立之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马中对抗与冲突关系的深刻背景,揭示国际格局与国家安全利益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性影响;然后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马中和解与建交的背景,诠释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发展、关键领导人的个人素养等因素导致一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最后对马中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4.
外国垄断组织在马来西亚主要经济部门占有牢固的阵地,这使它们得以控制这个国家的外贸业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马来西亚外贸业务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其中占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和进口的百分之七十。它们仍然控制着天然橡胶、锡、木材等传统商品的出口,并且几乎完全支配着所谓新商品(石油及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这些新商品的出现是同跨国公司在马来西亚联邦的活动直接有关的。 近几年来,马来西亚出口贸易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 近几年来,东盟中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颇受人注目。它们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指标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全球之冠并在未来几年里仍被看好(见表一)。  相似文献   

16.
外资的新趋势与新特点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的统计资料显示,1991年至1992年马来西亚的外资投入明显地出现了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1991年,马来西亚的外资投资额(制造业部门的资本直接投资额,按实缴资本额计算。下同)为55.54亿马元(约合20.57亿美元,按1990年7月份的汇率1美元:2.7马元折算。下同)比1990  相似文献   

17.
跨世纪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廖小健本文所指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以下简称马华文化),属广义文化范畴,特指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存在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化社会现象,如华文教育、华文报刊、华族文化活动等。本文还将关注马来人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希望通过对此题目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前身)于1957年宣布独立,该国的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政府颁布一系列扶植马来人的政策,特别是197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越来越多的马来人从乡村涌向城市,投身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去。以伊斯兰教为生活指引的马来家庭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巨大冲击,发生了诸多改变。本研究通过对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47家低收入马来家庭的采访和调研,解析了马来家庭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政治中的伊斯兰教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小健 《当代亚太》2003,(12):10-15
马来西亚是一个伊斯兰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 ,但长期以来宗教对政治的直接影响有限。 1 999年大选后 ,宗教问题成为主要的政治议题 ,朝野马来人政党都试图比对方更加伊斯兰教化 ,马哈蒂尔总理甚至宣布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根据马来西亚的民族构成和政治斗争现实 ,笔者认为近期马来西亚不会成为神权伊斯兰教国 ,但政治伊斯兰教化会促使巫统和伊斯兰教党继续强调自己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一、三国民商法轮廓描述 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尽管都属于东南亚国家,但民商法制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各自的历史、传统、文化、经济、民族、宗教等。 19世纪20年代起,马来西亚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马来西亚。日本投降后,英国又恢复了殖民统治。尽管马来西亚早已在1957年8月宣布独立,但它的宪政制度已经英国化,不仅如此,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也基本英化,形成了英国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土著法、中国习惯法、伊斯兰法、印度法、马来习惯法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