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民族的国家.在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后,殖民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上都实施英文和马来文优先的政策,限制华文和泰米尔文教育,以培养认同及效忠马来西亚的"良好"公民.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共同努力下,华文教育的发展道路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至今已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大专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本文指出,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种族歧视是导致马来西亚种族和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民族政策,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将会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爆安瓦尔事件,以此为契机马来西亚逐渐进入民主转型时期.当代马来西亚印度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作为马来西亚第三大族群却深陷族群困境之中.在民主转型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下,他们逐渐觉醒并开始积极利用日益兴起的社会运动形式进行抗争,将自身的利益诉求融入马来西亚社会的民主诉求之中并得到巨大的社会支持,但两大运动未来的关系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引言 马来西亚拥有两部分地区:1)马来半岛(从克拉地峡延伸到柔佛海峡)上的西马来西亚(下简称西马——译者);2)婆罗洲岛的西北沿海地区(沙巴和沙捞越)。根据一九七五年的人口普查,马来西亚的总人口(包括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及沙巴和沙捞  相似文献   

4.
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本文参考AT分类法,并根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民间故事的特点,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魔法故事、滑稽故事和连环穿插故事等几大类.通过对这几类故事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传统文化受印度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奥郎.阿斯利”是马来西亚的土著族群,国内相关论述极少。本文分析了“奥郎.阿斯利”问题的形成和政府为解决问题而针对“奥郎.阿斯利”人所实行的政策,并分析了这些政策对“奥郎.阿斯利”人的影响。最后从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对其政策进行了宏观上的评析。通过本文,可以清楚地看到“奥郎.阿斯利”这一落后族群在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以及马来西亚政府的政策得失,为多民族国家处理落后民族或者族群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一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马来西亚决定从一九七○至九○年执行“新经济政策”。它是一九六九年在首都吉隆坡发生大规模排华暴动(在马来西亚历史上称为“五一三事件”,华人伤亡达数百人)之后开始执行,这是在政治、经济上对华人的一个大冲击。 这项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所谓“重组社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八,华人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一,印度人占百分之九,达雅克人占百  相似文献   

7.
一、三国民商法轮廓描述 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尽管都属于东南亚国家,但民商法制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各自的历史、传统、文化、经济、民族、宗教等。 19世纪20年代起,马来西亚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马来西亚。日本投降后,英国又恢复了殖民统治。尽管马来西亚早已在1957年8月宣布独立,但它的宪政制度已经英国化,不仅如此,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也基本英化,形成了英国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土著法、中国习惯法、伊斯兰法、印度法、马来习惯法并存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海外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82年,遍及五大洲的印度海外移民总数达1300多万人,其中还未包括以劳务出口方式在中东各国做工的100多万印度人.在东南亚地区,印度人是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移民集团,其人数约为261万人.他们在东南亚各国,特别是马来西亚、缅甸和新加坡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政治中的伊斯兰教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小健 《当代亚太》2003,(12):10-15
马来西亚是一个伊斯兰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 ,但长期以来宗教对政治的直接影响有限。 1 999年大选后 ,宗教问题成为主要的政治议题 ,朝野马来人政党都试图比对方更加伊斯兰教化 ,马哈蒂尔总理甚至宣布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根据马来西亚的民族构成和政治斗争现实 ,笔者认为近期马来西亚不会成为神权伊斯兰教国 ,但政治伊斯兰教化会促使巫统和伊斯兰教党继续强调自己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党在20世纪80年代转型后,致力在马来西亚建立"伊斯兰国"。"伊斯兰国"与巫统主导下的民族国家建构是完全不同的建国方向,两者在最高权力的来源、统治阶层、意识形态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伊斯兰党现阶段重提伊斯兰刑法后,引起马来西亚两线制的重新分化与组合。由于政党之间的建国理念相异,马来西亚未来的建国方向大体上有三种:马来人主导下的民族国家、伊斯兰国和多族群国家。另外,伊拉克与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组织在中东的崛起,令身处伊斯兰世界的马来西亚民族国家体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华马两族执政党的不同地位、政府公共职位的族群分配比例以及选区划分的族群利益倾向,探讨马来西亚族群政治分层以及族群在政治领域存在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华人明显处于政治弱势,在族群权益博弈中的地位由此大为削弱.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是语言汇聚的国家,在各大族群语言中,以马来族群和华裔族群的语言接触最为明显.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华语和马来语的借用研究,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华语借用马来语词汇以及马来语借用华语词汇的双向探讨.调查发现,华语和马来语之间的词汇互借有许多共同点,不但比较集中在闽南语和马来语,而且词汇类型也以生活化的事物名词为主,这是两种文化在复合型社会中自然交流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To refute recent claims by the Association of Muslim Professions (AMP) and Malaysian newspapers of Malay Singaporean marginalisation, the Singapore state issued a community progress report. Whilst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of systemic economic marginalisa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Asian values and Confucian ethics discourses pursued by the state in the nation-building process leaves little room for ethnic Malay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分析泰国南部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就泰南地区如何走出民族整合困境提出若干见解。泰南马来穆斯林社会的失衡状态表现为政治精英的缺失和伊斯兰教的政治化倾向。从表面上来看,泰国政府通过实施教育促进计划成功地实现了伊斯兰传统教育机构——波诺的现代转型,然而事实证明,教育改革政策并没有加强马来穆斯林的国家认同,而是导致了相反的结果。因此,泰国只有尊重马来穆斯林的文化传统,恢复马来穆斯林社会结构的内在平衡和提供多样化的制度选择,才有可能走出民族整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扶南国是古代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强国,有着五六百年历史.但是,对其主体民族是什么民族,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本文以宋书记载"赤土国,扶南之别种也"为主要论据,认为扶南的统治阶层是马来民族.  相似文献   

16.
张祖兴 《东南亚研究》2004,(6):25-28,33
战前,英国一直执行亲马来人路线,而受到英国特殊照顾的马来人在英国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背叛"了英国人,这使英国殖民当局极为难堪,也给英国军事征服东南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虽然从政治和军事上讲,英国人不能允许反马来人情绪广泛流行,但英国必须慎重考虑重建马来亚殖民统治的政治基础,尤其是在英国用军事手段重新占领马来亚时能争取非马来族群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认为,公民权计划的制订与"第五纵队"问题的困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大陆地区古代民族分布与现代有重大区别,反映了一千多年来该地区政治力量的变化。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和现代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分析历史上各民族的来源,认为在公元10世纪之前,孟一高棉各民族是该地区占有主导地位的政治力量,马来族系在半岛南端、占婆和群岛地区建立了政权,在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印度化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特色,汉文化影响下的当地文化只在中国政治势力到达的半岛东北部存在,但发展很快。10世纪以后,源自中国南部的泰国、老挝、缅甸等民族陆续在这一地区崛起,促使东南亚地区发生文化变迁,形成目前的民族和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ethnic alterity in the Bolivian Tipnis crisis, showing how claiming indigenous, Indian and colonial identities was significant in shaping government strategy and responses among ‘citified Indians’ of La Paz and El Alto and highland indigenous social movements. While Kuper claims indigeneity can distract attention from ‘real local issues’, Andean ethnicity is relational, roles assigned and reassigned in a continually shifting political theatre, where the ‘rebel Indian’ recurs historically, challenging colonial hegemony and reorienting the discussion towards issues of territorial autonomy.  相似文献   

19.
越南穆斯林以占族人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方的胡志明市、西宁省和安江市,人数约10万。越南伊斯兰教经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传入,后受马来人影响较大。占族人与他族的族群差异以及越南政府的民族同化和宗教歧视政策造成族群偏见和越南穆斯林同伊斯兰世界的隔离,导致越南穆斯林在宗教知识与实践、信仰传承、文化教育、机构团体、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其处境亟待越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穆斯林世界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Jorge Sanjinés' 1960s films Revolución and Ukamau challenge the class and ethnic hierarchies of Bolivian society by casting the proletarian and indigenous masses as revolutionary liberators. The new national imaginary they evoke is tightly bound to the experimental cinematic techniques they employ, since their rejection of rationalist, realist aesthetics signals a partial undermining of the linear time of the modern nation. Ukamau both recalls and resists previous Bolivian indigenismo, which sought to co‐opt the Indian into a national mestizo consciousness. Its exoticist portrayal of the Indian ultimately limits its political effectiveness, but textual and contextual analyses show subversive Indian agency leaking throu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