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在保留中东军事基地和设施的同时,削减了前沿驻军,并逐步实践新的战争方式。地缘战略重心转移、财政紧缩,以及技术创新是促成美国实施中东军事转型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原因。美国未来将进一步减少前沿军事存在,以技术创新提升新的战争方式。美国力图改善在对中东的双边援助中"安全援助"与"民生援助"严重失衡的现象,以创新举措强化民生援助,但"安全援助"与"民生援助"依然严重失衡,这源于安全问题在中东议事日程上的重要性及利益集团的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消除,而美国为强化"民生援助"采取的创新举措难以产生规模效应。美国旨在以网络状联盟体系取代既有的辐辏装联盟体系,但在其打造"阿拉伯版北约"的过程中,整合海湾阿拉伯盟友的努力遭遇挫折;与此同时,美国再次推进了阿以和平进程。阻碍或有利于"阿拉伯版北约"的因素将在较长时期内同时存在,美国打造地区网络状联盟的战略构想难以完整实现。  相似文献   

2.
提供气候援助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气候治理能力的提升,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发达国家缔约方的法律义务。随着气候变化议题地位的不断上升,气候援助也成为诸多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对外气候援助在德国对外援助中占有着较大比重,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资金面临缺口的情况下,德国仍然保持甚至增加了其对气候援助的投入和承诺,是全球公认的积极的对外气候援助国。其对外援助行动表现出了援助意愿强、援助力度大、援助对象广、援助渠道多和援助专业化的特点。通过对德国援助行为的分析,可发现其援助动因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帮助受援国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二是提升德国在气候议题中的谈判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促进德国国内气候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可以预见,德国将会在这一领域延续其一贯积极的政策导向,引领全球发达国家的气候援助行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援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发展迅速,援助的形式更加多样,成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人道援助、工程建设、科教与体育支持、人才培训以及志愿者服务等中国援助东南亚的方式,总结对外援助与提升"软实力"和"走出去"战略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必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中国将在东南亚地区发挥更大、更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必然在地区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沈鹏  周琪 《美国研究》2015,(2):9-31,5
以色列和埃及是地处中东的国家中接受美国对外援助数额最多的两个国家。美国对以色列与埃及的援助具有密切的关联性。1978年《戴维营协议》的签署是美国对以埃两国的援助从不稳定状态发展到机制化状态的分水岭。美国给予以色列和埃及援助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希望通过援助政策来消弭阿以冲突。从这个角度看,援助确实实现了美国的主要目的。但是在数额和内容上,美国对以色列和埃及的援助还是存在重大区别,显示出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这种政策的倾向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美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了负面影响,是导致中东反美主义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美国对以埃的援助框架并不完美,但美国仍希望它能够延续下去,不希望贸然打破现状。  相似文献   

5.
中东-北非地区对欧盟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欧盟通过各类援助以及与该地区强权人物保持紧密联系,力求确保经济和安全双重战略目标。2011年初开始的中东-北非变局,给欧盟的既有战略带来了全方位冲击。为摆脱被动境地,欧盟已初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战略调整思路。其中,欧盟顺动荡之势在该地区推广民主的作法尤其值得关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东-北非地区,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欧盟对外战略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6.
自2017年8月缅甸新一轮罗兴亚危机发生以来,特朗普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声明、情况说明、特别简报会等方式阐述美国的政策取向和立场,展开美缅双边及国际多边危机应对外交,进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对缅甸军方的追责制裁。特朗普政府积极利用罗兴亚危机推行美国的"印太战略"。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罗兴亚危机政策体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特征。特朗普政府的罗兴亚危机政策是"美国优先"国家安全战略下的外交政策产物,同时服务美国"印太战略",旨在防范和遏制中国提升在缅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以苏联解体和蒙古向市场经济转型为契机,1991年日本正式开始了对蒙古的官方发展援助(ODA),并以相对较小的成本,长期成为国际社会对蒙援助的最大援助国。根据蒙古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国家战略需求,日本对蒙援助经历了紧急救济型援助、有计划的恢复型援助和有计划的发展型援助三个阶段。ODA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系和加深日蒙关系的关键,对促进蒙古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推动蒙古市场经济转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蒙援助,日本提高并巩固了自身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为其获得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美国对外气候援助取得重要进展,经历了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总体而言,美国对外气候援助的规模持续增长,但在美国气候事业资金投入中的占比很小;美国提供的气候资金位居全球前列,但占全球气候资金总量的比重持续下降;对外气候援助的渠道越来越畅通,援助效果越来越有保证。美国对外气候援助的进程受到国际制度和国内政策的共同影响。一方面,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的指导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缔约方规定了明确的法律义务;另一方面,美国的对外气候援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美国气候政策的发展轨迹。未来,尽管特朗普总统打算削减美国的气候预算,但其行为将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试析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外交史研究的国际化与文化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研究出现国际化和文化转向两大潮流.国际化潮流使美国外交史研究更加重视多国视野和多国档案,以及对国际关系中越来越活跃的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并导致外交史演变成为国际史和跨国史.而文化转向则从过去强调权力与利益的物质主义解释转向文化的解释,改变了外交史学家的史学观念和对国际关系中文化因素的看法,并为利用新的史料开辟了广阔前景.国际化和文化转向使美国外交史研究逐渐走出危机,并有可能重新赢得在史学大家族中倍受尊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是第一个表示支持美国反恐斗争的亚洲国家,反恐战争使双方之间的安全合作关系迅速升温,用美国总统布什的话说,美菲在反恐战争中已经是"军事同盟".本文分析了菲美安全合作关系迅速升温的原因、影响,并针对菲美安全合作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益集团将中东研究视为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推动相关领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开放的政治过程,中东研究与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密切关系,以及美国中东研究学者的"中东化",都为利益集团影响美国的中东研究创造了条件。利益集团推动了美国中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但同时试图限制和干预学者的研究,并将中东地区的政治分歧带入美国学术界。学术界的自律、国家的制度化支持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制约,使美国的中东研究学界能够保持较高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民主援助"肇始于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里根政府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对外"民主援助"在美国趋于制度化。九一一事件之后,推动世界的民主化更成为美国对外援助的首要目标。美国政府的对外"民主援助"不但包括对受援国进行直接的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援助,同时还将对外经济援助与受援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挂钩。"民主援助"不仅体现了美国政治家对于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笃信,而且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民主援助"也是美国政府运用其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在叙利亚乱局中的表现,近期再次成为国际热点。自2011年介入不断升级的叙利亚危机以来,俄罗斯目前已经成为主导叙政治进程的主要外部力量。在俄罗斯此次应对叙利亚危机的外交中,东正教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帝国时期,俄国就持续介入叙利亚事务。俄罗斯与叙利亚自古以来的东正教文化交往,影响着沙俄对安提阿教会和叙利亚东正教徒的情感,成为沙俄加入中东大国角逐的突破口。此次介入叙利亚危机,是历史的延续。俄罗斯东正教会领导人的公开发言、其附属机构在国际组织对叙基督徒问题的宣传以及提供人道援助,起到了公共外交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使俄罗斯的介入和军事行动合法化,获得了俄罗斯国内外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东正教因素的上述多重影响,是俄罗斯介入此次叙利亚危机、并成功实现其外交策略和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美国非政府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在朝鲜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积极开展民间交流。这些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朝鲜政府进行谈判和协商,建立起了一系列针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机制。通过开展援助行动,这些组织一方面可以大量了解朝鲜的内部状况,为美国政府提供朝鲜的准确信息;另一方面成为美朝"二轨外交"的重要媒介,为未来美朝关系的缓和和修复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即使在美朝双边关系陷入低谷的时候,美国政府也依然允许非政府组织赴朝鲜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和民间交流。美国非政府组织在朝鲜的援助行动具有鲜明的政治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使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迅速提升,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推行霸权政策,其决策的逻辑基础是:美国是冷战对抗的最后赢家,应以胜利者姿态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九一一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体现新保守主义思想的"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战略,逐渐成为影响布什政府对外决策的理论依据.阿富汗战争的胜利鼓舞了美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为布什连任美国总统奠定基础,但陷入伊拉克战争困境不仅暴露了美国决策机制的矛盾,影响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也使其国际形象严重受损.民主党主导国会后,有关伊拉克战争问题的辩论日趋激烈,迫使布什政府不得不对单边战略做适当调整,在处理与大国的关系、中东问题、东北亚等问题上逐渐回归政治现实,而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则是美国重塑国际形象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亚洲开发银行对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力援助。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亚洲开发银行的援助侧重点不同:对后发展型国家如老挝、柬埔寨高等教育的援助主要是帮助其扩大规模和开展能力建设;对经济转型国家如泰国,则重点帮助其进行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高等教育改革;对菲律宾这样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较好的国家,则在财政体制改革、教育质量提升和机构组织建设方面施以援手;对于体制转型的越南,则力促其高等教育与市场化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周琪 《美国研究》2023,(3):9-35+5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对乌克兰给予了倾力支持。拜登政府对俄乌冲突的政策是:战争最终要用外交方式来解决;美国不会要求乌克兰在最终的和平进程中做出领土让步;美国不会直接参战;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是为了帮助其自卫,并使其在谈判桌上处于有利地位。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财政预算支持、人道主义援助,并增加了对欧洲的能源援助,同盟国和合作伙伴一起对俄罗斯实施了有史以来对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规模最大的制裁和出口管制,并在多边机构中共同采取打击和孤立俄罗斯的行动。俄乌冲突造成的后果已显露端倪:欧洲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核武器威胁形成对西方的威慑;能源供应链发生深刻变化;粮食供应链中断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俄罗斯因战争消耗而国力下降。美国对乌克兰的全力支持能持续多久?这一问题已成为美国国内日益引人注目的争论问题。诸多因素,特别是美国和北约与乌克兰战争目标的差异,令美国面临政策选择的两难,而美国国内战略家不断提醒拜登政府:战争的长期化最终可能妨碍美国阻止“新的欧亚霸权崛起”的努力,干扰美国把印太地区作为战略重点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与埃及的关系始自普鲁士埃及学家对古埃及文明的热情和憧憬。自1864年普鲁士与埃及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经历了文化联系、经贸交往、政治互动三个阶段。二战之后,德国虽然一直是埃及第二大经贸伙伴,但其在埃及外交总体战略中的地位总是被边缘化,而这一情形在中东变局之后发生转变。2011年埃及革命后,默克尔政府曾与欧盟对埃政策保持一致达四年之久,却在2015年初果断抛开人权和民主标准重启德埃关系,德埃政治互动迅速加强,德国成为埃及最具潜力的经济和政治伙伴。日益密切的德埃关系为默克尔获取欧盟地中海政策领导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可能削弱埃及"向东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正>美国对外援助:目标,方法与决策周琪李枏沈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美国对外援助史,对美国对外援助的目标、方法和决策过程进行了研究。全书除前言外,分上中下三篇,共计11章。上篇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及其特点;中篇以空间坐标为轴,论述了美国对世界重点地区(非洲)和具体国家(以色列、埃及)的援助政策;下篇总结了美国对外援助的决策过程和特点,对美国对外援助的效果做出了评估。书末附有主要参考文献,为进一步研究美国对外援助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中东能源政策的调整及其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制于国内能源结构的重组和国际能源供求结构变化的影响,日本对中东能源政策做了一系列调整.面向未来,日本为确保中东石油进口的安全,将以政府援助为先导、民间合作为基础,谋求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并将力促中东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以保证其国际能源供求体系的安全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