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雅楠  金姬 《新民周刊》2012,(27):35-37
近日,一则"澳大利亚19名数学家组团博彩狂赢24亿澳元"的消息,似乎又给彩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不过,《新民周刊》却发现中文媒体在编译转载时有断章取义之嫌。博彩业到底有没有"水晶球"?数学家组团博彩的"神话"博彩业自诞生之日起,参与者就希望找到规律,能够以小博大且无往而不胜。尤其是那些"问题彩民",往往对于博彩业的"奇...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冷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背景,解释了与国家"硬权力"相对应的"软权力"的缘起及其基本内涵,并对国家"软权力"与"硬权力"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进而阐释了构成国际关系中国家基本权力的"软权力"和"硬权力"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不断蔓延,中国对外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援助与物资供应维护了众多国家的卫生安全.中美两国在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上显现出实力要素构成比例失调下的权力变更.由于中国在中低端医疗产业链上具有相对优势,其在抗疫过程中所展现的政府有效性更进一步放大了中国在维护全球公共安全领域的短期领先地位.在中美结构性冲突的大背景下,权力变更正在改变涉及核心利益"低阶政治"领域的权力可让渡性,并激发守成国(美国)采取一系列旨在维持自身优势的预防性行为,客观形成对崛起国(中国)的遏制.不同于传统的权力转移,政府为主所引导的权力变更能否稳固,依然存在可替代性、短期性、可逆性三种风险,这种权力变更也进一步加剧中美两国在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了独特的单极机遇。国际结构总体有利的客观现实和自由民主已然胜利的主观认识,让美国产生了"优势论"的社会思潮。美国各界形成了维持乃至扩大美国优势地位的目标共识,但关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则出现了不同的学说。自由主义者突出美国权力的正当性,保守主义者则强调美国权力的强制力。无论是倡导合作,还是推行强制外交,美国都以维持优势地位为准绳,根据潜在威胁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局部性挑战,美国会以重申博弈规则的方式加以因应;对于整体性挑战,则会以重塑博弈结构的方式加以应对。美国重点关注安全和经贸领域,重点防范中国和俄罗斯。冷战后几届美国政府的外交实践显示,美国维持其优势地位的基本目标长期不变,变化的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方法。美国政府的最新政策调整依然受这一规律的约束。所谓"美国优先",也依然是"美国优势"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理论范式有关欧盟权力的理论进行了批判性思考;在此基础上,对欧盟权力性质进行了新的解读,强调欧盟并不是一个超越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后现代行为体,而是通过将政治、经济、规范性的实力资源组合起来使用的"联系权力",形成了一种"联系性力量"。欧盟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联系战略,尝试克服内部决策分散化和军事力量不足的先天缺陷,在对外谈判中策略性地将非军事力量转化为各领域的权力优势。在应对传统地缘政治挑战时,欧盟大量运用了"从财富到权力"、"从低级政治到高级政治"、"从规范到权力"的实力资源转换战略,以非军事领域的实力资源满足军事安全领域的权力需求,正走着一条不同于传统军事强权的权力政治之路。针对欧盟别具一格的"联系性权力",中国宜重视并逐步适应欧盟的联系权力,形成对欧盟全面协调的谈判战略。  相似文献   

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于1870年9月4日,延续约70年之久,到1940年7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在维希表决通过了制宪法令,将全部权力赋予贝当政府,起草新宪法.7月12日,"法兰西国家"成立,贝当成为国家元首,独揽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第三共和国终于不复存在.一个曾在一次大战后的世界煊赫一时  相似文献   

7.
随着冷战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威胁来源逐渐多样化,地缘政治出现了两种趋向:一种是以国家行为体权力角逐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另一种是非国家行为体兴起后,引起的以非传统安全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在东南亚反恐过程中,美国将地缘政治和反恐战略结合在一起,通过追求新的"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以消除心理和观念上的恐怖威胁.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战略考量,在三种思考模式下发生变化。首先是权力思考决定了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采取观望态度,作为贸易大国的日本对海权变化密切关注,担心利益受损,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消极观望态度。其次是利益思考影响了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经过测算,日本认识到"一带一路"可以带来巨大商机,日本企业不能丧失机会。第三是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也基于外交思考,特朗普退出TPP让安倍十分失落,主要国家就"一带一路"的态度变化,对安倍也是一个刺激,而安倍也试图在中俄关系中打进一个楔子。总之,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开始转变,在保持谨慎的同时,通过有条件的支持,谋求权力、利益和外交上的好处。  相似文献   

9.
在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的复调小说观点上,可以大致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地下室悲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代表俄罗斯大多数人的真实心声,并深刻体会果戈理被迫"撒谎与献丑"的相同处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历劫归来之后,为了能够继续创作,他以根基论之名与虚无主义者论战。然而在《地下室手记》创作告白后,萦绕他作品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拿破仑权力问题、罗特希尔德金钱问题与上帝是否缺席的宗教问题。晚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透过上述三个问题反映俄罗斯的困境,另一方面则在《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在对普希金的纪念演说中,呈现出其走出地下室悲剧的创作心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美国学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国是否衰落所引发的辩论进行了分析介绍,特别对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位学者——美国衰落论的主张者保罗.肯尼迪与美国复兴论的倡导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就此次辩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美国的力量状况,以及当下的美国衰落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此次辩论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性问题——历史类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延续与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量度一国之力量问题,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问题,文化与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社会价值,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权力转移理论加以扩展,区分实力与政治权力,并探讨了全球层级体系和区域层级体系并存的情形。借助这一扩展的权力转移理论框架,本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的实力格局和政治权力结构的变迁,中日对东亚政治权力格局态度的变迁,以及前两项对中日关系和东亚区域稳定的影响,并讨论了美国面对中国崛起而采取的对日战略。本文认为,中国崛起所导致的中日两国间的权力转移有利于东亚稳定,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东亚区域层级体系的态度逐渐由满意转变为不满意,给东亚稳定带来不确定性。本文指出,中国在全面推进与日本的战略互惠关系时,不应在日本"入常"、领土主权等争议上轻易妥协,而应承担起东亚领导者的角色,同时尽可能避免在美国的认知中成为挑战者。  相似文献   

12.
<正>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和"五四宪法"精神的确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权力机关为轴心,按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运行机制运行的新纪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确立到实行,已经走过了六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24~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东亚政治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东亚:政党政治与政治参与"这一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加坡政党政治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新加坡政党政治的特征和政治文明的成就,使得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为便于借鉴和值得借鉴的执政模式.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模式主要表现为:(1)一党独大、多党竞争的政党关系模式;(2)代表全国利益、反映各方意见的政党立场模式;(3)以权制权、以法治权的权力制衡模式;(4)主动"猎人"、科学选人的人才选用模式;(5)老一代主动退位让贤、新一代"自行决定"领袖的权力交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位: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视角的选择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生态位发展而来的可持续发展位可作为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可持续发展位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与综合国力、国家权力、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国际地位有着密切联系,但又存在着重大区别.可持续发展位对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6年,英国脱欧成为全球政治的"黑天鹅事件",被认为是冲击当前欧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不稳定因素之一,并影响到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8年的"欧盟理事会合作和协商数据",通过建立欧盟理事会权力网络,来分析英国脱欧可能导致的各成员国在重要政策领域内决策权力的变化,以及欧盟理事会权力分布的结构性迁移,以阐释英国脱欧这一重大事件的国际政治影响,并且从方法论意义上,为研究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中权力的分配和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东盟秘书处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国家联盟实行以首脑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为主导的决策机制和"全体一致"的决策原则.与之相适应,作为执行机构的东盟秘书处一直处于一种非核心的状态.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和地区合作的持续发展,东盟不断强化秘书处的执行功能.近年来,东盟秘书处的功能和权力得到加强,正朝着完整、独立和高效的行政机构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对东盟成员的进一步合作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政治领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领袖是苏联和俄罗斯政治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政治文化一直偏爱强势而有个性的政治领袖,从1917年以来的苏联领袖大多都秉持了这一特点。改革派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而丧失了对于改革乃至国家的控制,而与其个人风格和成长经历迥异的叶利钦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的领袖。他推动俄罗斯进行了激进的市场化改革,希望使俄罗斯走上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文明之路",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一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他是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但叶利钦自相矛盾的执政风格、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诸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都令人诟病,他虽然赢得了竞选连任,但由于身体原因和杜马掣肘,很难有所作为。在经历了复杂的甄选之后,他选择了普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并且帮助普京顺利当选。有克格勃背景的普京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性格的领导人。在接任总理之后,很快凭借自己的超群才能,解决了车臣问题,并且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从而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威望,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执政之后,普京很快推动了俄罗斯政治制度新的"转型",他通过除了暴力之外的一切手段强化国家权力,打击"寡头",取消地方选举,限制独立媒体,通过"西罗维基"掌控权力,最终使整个政权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形成了被称为"可控民主"或"主权民主"的普京体制。在八年任期结束后,普京拒绝了第三个总统任期,而选择了一项略显复杂的政治安排。将总统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梅德韦杰夫,本人则以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身份继续参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双头制"政权,直到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普京的重新执政对于俄罗斯未来的改革可能将会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他拥有足够的权力推动改革的进行。虽然面对诸多不确定的挑战,但仍然有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欧洲经货联盟(EMU)和欧元的引入对欧元区不同类型成员国货币权力具有不同的影响,EMU的宏观经济治理机制及其货币升值倾向为以德国为代表的"协调的市场经济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货币权力,同时却限制了PIGS等"混合市场经济国家"的政策空间,并在汇率决策和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两个层面强化了欧元区内部货币权力的不均衡。欧元区货币权力结构的失衡也与区内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天,一位同志从法国回来,赠送我们一册皮埃尔·米凯尔著的《第三共和国、人物和权力》,巴黎1971年版,博尔达斯袖珍知识小丛书之一。作者为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是研究第三共和国史专家中的后起之秀。他二十九岁时,就出版了名著《德雷菲斯事件》(1959年)。后来陆续刊行了《普恩加莱》(1961年)、《现代法国的经济和政治》(1971年)、《现代法国的政治问题和政治力量》(1971年)、《第四共和国、人物和权力》(1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