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认为中国谋求实现"主宰"东南亚地区经济秩序的战略目标,在于建立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弱化美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中国正在努力冲破美国布置的战略藩篱,精心构筑在东南亚的战略领地;东南亚国家普遍将中国看作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在双方关系中仍存在一些"强烈关注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提升很快,但不会对美国有实质性威胁,而且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不是靠恐吓和威慑达到,而是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来实现的。以东南亚地区为舞台,中国从援助、外交、外贸与投资、机制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税减让、非传统安全合作、教育、留学生交换、中华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及其魅力。当这些得到东南亚各国认可,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得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保证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3.
软实力大小是由受力国的认识和回应决定的。对外政策、国家治理和文化是衡量一国软实力的三个指标。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外向性,能够直接地影响受力国的认识和反应,国家治理和文化则是内源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更能反映一国的吸引力。从受力国的角度看,国家治理的软实力不是由占优的要素决定的,相反是由最弱的要素决定的。在东南亚国家看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相比于日本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软实力则稍显不足。中日两国的软实力外交具有各自的优势,在实践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以来美国东南亚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红甫 《东南亚研究》2004,(4):69-71,91
自"9·11"事件以来,为了配合其全球反恐的战略需要,美国着手对其东南亚政策进行调整,并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恐合作.本文主要分析了"9·11"事件以来美国东南亚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以及美国在东南亚加强军事存在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印度软实力源自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印度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印度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的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产品等。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在东南亚展示其软实力的手段与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容易为东南亚国家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各国原以美苏争霸为政治前提的一切战略关系和对外政策都需要重新调整,包括对外援助政策。冷战结束距今已经二十多年,许多政策在不断的试验和修正中逐步定型,政策调整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因此,本文基于"软实力"理论,以冷战后中国、美国和日本对东南亚的援助为例,对三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角力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对中国未来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对"中国威胁论"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3,(4):46-50,74
话语分析为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分析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理论工具.话语就是指谈论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话语分析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批判性分析方法,它以我们习以为常的话语为分析对象,以解构隐藏在话语背后的逻辑结构为主要方法.对美国"中国威胁论"的分析表明,"中国威胁论"是以现实主义理论为依据的,而现实主义在逻辑推理上是存在严重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向国际市场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相对欧美国家而言,东南亚新兴国家有着较为稳定的金融环境、较快的经济增长、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较大的利差,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前来"避难"。如今,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结束,东南亚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对东南亚国家在美国第一、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讨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东南亚国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台湾和东南亚的关系与两岸关系及大陆-台湾-东南亚国家三方关系的互动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大陆实力的增强,因两岸关系对立而产生的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在大陆与台湾之间进行选择的政治难题已经消失,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先导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更从客观上弱化了台湾单独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的政策效应.由于以"东盟+n"方式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导致两岸关系的恶化和多方关系的复杂化,因此,台湾直接参与已经开始实施的"东盟+中国"合作框架将更有利于台湾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各方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逐渐成为了中国一个时髦的话语,它甚至超越了学术的范畴。本文将对比并分析中美两国学者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美国多家机构的民调结果进行了纵向和横向比较,考察了美国民众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及其成因。多项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崛起有了更多的认知。尽管美国人对于中国的总体印象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持有或认同"中国威胁论"的看法。不过,在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民众的观点明显出现了分化。尽管要求对华强硬的声音一直存在,但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强有力的中美关系是重要的,并期望两国在关键的政策领域进行更多的合作。美国人的"中国观"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下逐步积淀而成。中国要提高自己的"软实力",改善中国在美国社会的形象,也将是一项漫长的综合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两德统一后,鉴于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德国开始在亚太地区加大外交战略部署和投入。为使国家利益最大化,德国在亚洲各国大力经营公共外交战略,特别是在冷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地缘政治地位凸显的东南亚国家。德国积极开展与东南亚的公共外交首先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其次是想通过插手东南亚事务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制衡中国影响力。德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企业文化;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培养亲德人才;通过落实对外援助措施彰显大国担当。德国对东南亚开展公共外交势必对中国产生影响:加剧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复杂性;增大"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压力,且有可能损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战略互信。对此,中国需要借鉴德国经验,加强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建设,并注意谋划与德国有共同利益的外交活动,促进中德间的良性互动以及在东南亚各国更深层次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有日渐增强之势.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不仅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经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无形中也推动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的介绍和引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行为的支持与解释等方式,在促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借用这一资源,减少并消除相关制约因素,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赢,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政府的东南亚政策是其亚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于全球战略调整的考量,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初调整了奥巴马时期对东南亚地区的"全方位介入"政策,降低了该地区的战略层级,改变了多边贸易政策,仍将南海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并在宗教、人权和发展等软性议题上不断挑起争议。"印太战略"的推出是特朗普政府力图提升东南亚地区战略价值的重要举措,随着该战略的推进,美国从政治、安全、经贸等方面强化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并试图使东南亚地区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外线。然而,由于特朗普政府的东南亚政策受到多方面制约,美国将难以实现对东南亚地区的持续介入,该地区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并不稳固。美国只有寻求与中国的良性互动和建设性协调,才能实现东南亚地区的秩序转型和规则重塑,稳定美国-中国-东盟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5.
姚昱 《东南亚研究》2013,(4):50-55,67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开始构建其对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起始阶段。这一政策缘起于美国政府自身所具有的强烈冷战意识,其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的几度勃兴都与东南亚冷战局势的变化有关。由于受制于自身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采取的财政保守主义政策,美国政府不愿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而扩大自身的财政开支,这令美国推动的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效果不彰。这一矛盾不仅决定了当时美国对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起伏,而且对今天美国的相关实践也依然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军事演习看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一省 《当代亚太》2005,34(8):50-56
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举行的军事演习,认为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发生了新的变化,即试图在该地区恢复和加强军事存在,将东南亚国家纳入美国全球反恐体系,并介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南海争端.这给东南亚及其周边地区带来了不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连波 《当代亚太》2019,(1):88-117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亚太地区权力转移的推进,东南亚国家在崛起国中国与霸权国美国之间的战略取向也越来越清晰。"制衡"不可取,"追随"代价大,更多的东南亚国家如缅甸和菲律宾从"追随"域外大国的阵营加入"大国平衡"的阵营,"大国平衡"逐渐成为更多东南亚国家维护战略利益的最优选。领土争端、政治体制、贸易相互依赖程度以及霸权盟友的可获得性是影响东南亚国家对崛起国和霸权国战略取向的四个单元因素,它们塑造了东南亚国家可能的战略行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可能改变其战略取向。但是,考虑到次地区层次上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体系层面的战略环境,任何战略取向的改变都需要一定的地区和体系条件。在东南亚具体的次地区环境中,东盟逐渐成熟的地区安全机制以及域外大国的竞合型关系为更多东南亚国家逐渐放弃"追随"战略转而偏好"大国平衡"战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封建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宗藩关系曾经维系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仍坚持"和为贵"的传统理念,提倡"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尤其体现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的主张上.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是建立在完全平等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9.
浅析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的大背景下"重返"东南亚.但是,由于美国的东南亚外交缺乏连贯、全面的战略安排以及政策上的失误,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不升反降.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在确保其东南亚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基本不变前提下的,在"巧实力"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全面介入该地区的各项事务.美国在东南亚外交上的调整必将对该地区权力格局的演变及地区安全秩序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控制东南亚是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步骤.最近,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的战略意图是牵制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大于其积极影响,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包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推进东亚经济区域合作,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以及促进中美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