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长寿国家,凭借着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显著增加,进入了史无前例的超老龄社会。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应该是当老年人在健康、自立的时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凭借自己的经验、技术、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当他不能自理、需要照顾和护理的时候,能在社区就近接受护理服务。而这样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是需要建构的。文章从"长寿社区营造"视角,研究了日本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过程中,摸索应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养老护理需求的社区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以"谁是日本社会女性的人生赢家"为议题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价标准。日本社会对成功女性的评价存在"家庭角色(妻子、母亲)+α"这样一个模式。文中对该模式的形成及其反映的女性性别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日本社会对女性"赢家"的评价表明了家庭角色实现是女性成功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女性社会性贡献及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今日本社会离婚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作为一个东方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着一套传统的家族制度体系。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的离婚率持续攀高,甚至超过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离婚大国。当今日本社会的离婚,呈现出数量多、年龄段偏高、女性占主导地位等一些新的特点。离婚热的出现,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纷纷行动起来,期望人们能够慎重对待婚姻,降低离婚率,从而稳定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社会的日本老年住宅发展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年住宅方面。日本的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日本的老年住宅主要包括二代居住宅产品、通用住宅产品和老年公寓产品;使得老年人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实现自助和自理,这是日本老年住宅的最大特点;日本老年住宅是在良好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根据老年人各种需求的成熟状况和老龄产业各领域的发展特点,分阶段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是日本老龄产业政策得以成功的经验之一。因此借鉴日本老年住宅时要注意:住宅的软硬件设施及成本,中日制度的不同以及中国政策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老龄社会:现状·影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当今世界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日本有关机构统计,65岁以上的老龄者占人口总数的比率(以下老龄者的年龄含义皆为65岁以上),1950年仅为4.9%,1995 年升至14.8%,2004年达到19%。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25%,也就是说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是老龄者,日本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老龄社会。而到2050年这一比率将达到32.。3%。另外,15-54岁的就业人口己于1995年为拐点趋于减少。据估计到2050年就业人一口只有现在的6成左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较快。据统计,法国、瑞典、美国、英国利德国,老龄化率从7%上升到14%倍化年数,分别为114年、82年、69年、46年和42年,而日本仅为24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潜在的老龄化问题较  相似文献   

6.
公民馆是极具日本特色的社会教育、社会福利机构。在设立之初只承担社会教育功能,发展至今,已成为灾害来临之时的避难场所与防灾训练的中心,居民发展区域自治的主要舞台,传承和塑造地域文化,对外传播区域信息的发信源,与文化、艺术、体育等各团体进行合作的中心环节,发挥着增强区域凝聚力的作用。日本的公民馆敏锐地观察着日本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极力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公民馆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及社会影响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刘迪 《新民周刊》2012,(32):23-23
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曾遇到很多重大经济、社会困难,但国家、地域社会及住民通过积极互动,及时对社会对立进行了整合,反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近代社会以后,权利意识增强,维权类型的大型群体抗议活动增加。以日本为例,战后日本大规模群众抗议,基本可分为经济型、环境型、纯政治型。当然,很多抗议活动很难归属某一单纯类型。最近...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认识研究的前提是完成对概念的界定与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围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考察日本政界、经济界、舆论媒体、学界、民界各自发生的作用,能够发现日本社会对华认识的生成路径:政界的对华政策与经济界的经济利益谋求结合形成某个时期的日本对华认识框架;舆论媒体在此框架之下展开具倾向性的宣传,使此认识框架更加明晰;在此基础上,学界的研究与其遥相呼应,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信息化的发展及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利益纠葛使民间团体和一般民众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故应实现对日本社会各阶层对华认识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力等进行全面、综合、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环境教育的作用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能否在一个国家最终成功确立,很大程度上依靠该国民价值观、道德观的改变,国民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实施变革以建立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而国民参与的前提则是国民受到教育,可以说,环境教育是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国民不断地从认识到参与的发展历程中的中介环节。环境教育对日本构筑循环型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法律环境及社会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日本政府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转变了社会管理职能,将很多职能移交给民间非营利组织,使这些组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1998年《日本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NPO法)》的制定及颁布,从法律层面上规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环境,使非营利组织所关注的社会领域不断拓宽,其社会贡献越来越重要.那些活跃在国外的民间非营利组织通过民间外交及社会教育活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而在国内从事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则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了国民凝聚力.日本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成为日本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迪 《新民周刊》2015,(12):25-25
今天日本最大、最为深刻的危机是社会老龄化及人口减少。人口减少造成地方行政组织崩溃,可能导致“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12.
刘迪 《新民周刊》2012,(16):24-24
日本全国上下都试图温故以知新,找到通往"下一个社会"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滞,GDP长期徘徊不前。对于"失去的20年",日本各界时有探讨,但笔者认为,导致日本停滞的最大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保守心态,日本不愿打破"坛坛罐罐"。回顾历史,引导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革...  相似文献   

13.
《战败日记》的价值,在于真实地记录了战败前后日本社会的众生诸相的同时,如实地记录了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中一个有着前述思想背景的日本知识人内心的苦涩、酸楚、愤懑和挣扎的心路历程,表现出了对自己以及日本民族和日本国家的反思和批判,展示了这一时期日本人精神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存在于人们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中。公民参与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中公共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日本公民馆促进了公民参与网络的构建,增加了民众间的社会资本,培育了公民的公共精神即平等精神、自治精神、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15.
对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都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或者说如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近年来循环经济的兴起,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逐渐使之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并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其所有相关的法律精神,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资源再利用、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在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统治的终结。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借机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日本并控制了日本政府,在战后日本社会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教。一、战前及战争期问日本教育概况日本是近代迅速崛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封建社会时期日本在吸收借鉴中国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和魄”,也被称为“和魄汉才”教育。19世纪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晟 《新民周刊》2012,(42):46-47
美国社会上演真实版"无间道",令人称奇的是,美国大叔似乎非常享受自己的犯罪生涯,他们一系列罪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的存在。两个身份都不该属于自己的人,彼此生活在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他们在痛苦中寻求轮回。十年前,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黑帮电影《无间道》...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是探讨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特征之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步入21世纪以来,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通过实现超越传统课程视域的学科设置、创设符合女性的"时代特质"的课程体系、整合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机构,既推动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令自身的改革陷入到了一个可能迷失方向的困境之中。这一新的动态,对于研究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转型、探索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之方向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民族,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东方孤悬岛国,却 能在19世纪通过体制转型跻身列强行列,二战惨败之后,又能在不长的时期内重新成为世 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些都不能不令人对之刮目相看。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有其独特的 性格特征,这与它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例如,在四面环海,交通手段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 会,海洋对于日本来说一方面起到了使其免受外敌侵入的天然屏障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阻隔  相似文献   

20.
浅析1964年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年奥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点,产生的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二战后,随着体育不断朝着产业化和全民化发展,奥运会早已超越了体育比赛的范畴,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奥运作为一种文化和体育活动,其自身就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而奥运会对投资和消费的刺激作用、通过举办奥运会激发出的民族凝聚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本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借助奥运会带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1964年东京奥运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日本的复兴,同时也拉开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序幕,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拟简要分析东京奥运会对当时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期待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运作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