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既时有谬误,又始终有着主体意识、独特发现.  相似文献   

2.
索尔仁尼琴的思想和形象在流亡时期发生了重要转变。流亡前,作家对西方不无好感,但文化的冲突、冷战的特殊氛围以及避难者身份的尴尬等,使他从进入西方之初就陷入困境。借助自己的俄罗斯经验,作家很快在西方发现了熟悉的现代性精神危机,并对流行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主义想象进行了挑战。这也让他在东、西方都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被迫隐居的索尔仁尼琴最终通过对斯托雷平改革和二月革命的重新"发现"与书写,全面回顾、反思了自己的这次西方之旅。  相似文献   

3.
边芹 《新民周刊》2012,(26):74-76
看清西方传媒的教会角色,以及它延续下来的传统基督教廷与王权之"政教合一"模式,便明白它的真实使命绝非信息传递或陈述历史,而是传教、反异教和圈养信徒。这是翻转西方现代文明的神话、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我们过度赞美西方而回避西方的问题,是我们未能为同胞勾勒出一幅真实、完整的世界图画。方舟子质疑韩寒在国内闹得天翻地覆,有朋友问法国媒体如何反应,我告之,法国主流媒体过去写过"世界读者最多的博客作者韩寒挑战官方新闻审查"、日前写过"韩寒认为未来中国红色还是蓝色不重要,透明一点就好"。但方、韩大战,则鲜有报道。也许在法国媒...  相似文献   

5.
19世纪20年代以来的近百年间,霍乱、鼠疫和钩虫病等的疫病流行对暹罗卫生防疫机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西方医学的持续干预下,暹罗国内对疫病的知识与想象不断更新,催生了基于西方医学理论的防疫政策与职能部门.同时,暹罗统治精英将佛教"功德"等理念与资源应用于新的公共卫生需求.面对疫病流行对国家治理的压迫,暹罗统治精英将自身塑造成为西方医学知识与实践的赞助者与引领者,并基于佛教传统价值将其视为一种新的"善业"而大力支持,使近代暹罗的卫生防疫机制建设呈现出西方医学知识与佛教伦理价值相调适的特征,成为其现代化进程中形塑"泰国性"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千余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段西学史。而其每次西学都大体经历"学习模仿—民族自觉—超越—对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的民族自觉意识不断要求历史哲学对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形成的亲缘关系作出反思,要求在相似之中明确差异,以确立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研究俄罗斯西学的过程,剖析俄罗斯东西方问题的实质,不仅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且有助于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转型进程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了,事实上仍在继续之中.惟其如此,要把握转型进程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动向,就更有必要对过去十余年间转型进程的演变及其中引出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本文的要旨,即在于对这一期间西方学术界关于俄罗斯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大略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学者的有关看法提出批判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朝鲜,从未进入西方世俗世界的视野中。这种状况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改变。实际上,在整个19世纪后半叶,西方列强和崛起的日本都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伴随着列强侵略的进程,“隐士之国”朝鲜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在向世人揭开朝鲜面纱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教务杂志》(TheChineseRecorder)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西方传教士长久生活于朝鲜社会中,更少有功利性,因而反映的朝鲜面目更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吴海 《新民周刊》2012,(9):56-57
西方媒体认为,普京今后或许将遇到更多充满敌意的群体。3月4日的俄罗斯总统大选,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投票之初都遇到了"小麻烦":选票分别遭遇到"拒收"和滑落的尴尬。但是这样的小插曲,显然并未阻止王者普京的强势归来。  相似文献   

10.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2,(2):42-43
1.以"价"乱真赵立坚近日转发了一张图,图上文字写道:"中国取得的积极成就如何在西方媒体面前显得可疑?简单!只要在标题加上‘代价是什么?(at what cost)’"图中收集了不少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内容不同,标题格式却如出一辙:"一年后的武汉:这座城市似乎不再受到疫情威胁,但代价是什么?""中国绿色转型:代价是什么?""中国经济看起来趋于稳定,但代价是什么?"……赵立坚对此发出灵魂拷问:"西方媒体在混淆是非方面非常成功,但代价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半岛茶文     
孟晖 《新民周刊》2022,(43):72-72
近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东人开始关注“龙”,半岛电视台等大小媒体都拿中国当作热门话题,可是,无论新闻报道还是专家分析,都一律追随西方舆论,对西方人的说法一点不怀疑。更惊人的是,中东一些媒体对历史极不严肃,凡是涉及中国历史的时候,极少有准确的表述。半岛电视台有一个纪录片频道,前两年曾经播出过一部西方人制作的纪录片《茶叶战争》。  相似文献   

12.
中、俄之所以否决这一提案,就是要阻断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强盗逻辑。中俄否决有关叙利亚提案一事,在西方掀起轩然大波。西方各国上至总统下至外长,各级政要纷纷发狠话,似乎要将中俄再次押上被告席。法国外长朱佩尤为激烈,一反90年代他奉行的"戴高乐独  相似文献   

13.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8):20-20
实践不仅仅是检验中国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理解西方的唯一捷径。来自中国的新闻越来越受法国人关注,这是不争的事实。随手在网上输入"中国",即可看到"中国工业生产开始复苏"、"习近平沿着邓小平之路南巡深圳"、"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吸水管"等一连串有关中国各领域的消息。中国正日益成为国际视野的中心之一。但与此同时,也有法国记者注意到,在十八大报告中,只字未提美、欧、非大陆,因而认为"中国人观念中仍然以中国为世界中心"……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苏联学"是一个庞大和繁杂的体系.在西方/美国的"苏联学"、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美国对苏政策三者之间寻找交叉点和互动处,有助于为进一步研究冷战以后西方的俄罗斯/欧亚研究和对俄政策奠定基础.乔治·凯南和马丁·马里亚分别于1947年和1990年以"X"和"Z"为笔名发表的长文,不仅代表了战后西方苏联研究的起点和终结,也构成了学界与政策界、地区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间的交叉和互动点.在前苏联问题上,学界与政策界的互动不一定合拍,有时甚至南辕北辙.43年间,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具有极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信奉现实主义的凯南被边化,美情报界也因此对苏屡屡误判.相比之下,西方苏联学界的主流却日益学术化,多以"正常"眼光看待前苏联,其中不乏马里亚认为的"亲苏"倾向;Z文对前苏联的笔伐和近乎完美的预测,其实也是对西方和美国苏联学的大批判,尽管这一批判在一定程度上不甚公平.  相似文献   

15.
郭锐 《当代亚太》2012,(2):43-58
近年来,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及认可程度并未因为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显著提升而出现"正向相关"。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认可程度与其国家同中国的政治友好程度"正向相关",而与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媒体实力"反向相关"。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主要受到价值观念、刻板印象和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新闻报道呈现一种层次性,不同类别的国家对中国国防透明度的评判态度明显不一致。因此,中国国防透明度的建构迫切需要与国际传播紧密结合起来,即实现自我塑造与他者建构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冷战双方都希望通过各种更微妙的手段来赢得人心,以求达到颠覆敌对阵营并维护自己阵营团结的目的。因此,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体育竞赛、音乐演出、宗教祈祷到科学研究——成为"冷战宣传"的武器。在此背景之下,经过美苏双方的努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获得了比较正常、固定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17.
多学科背景下的国别研究需要有若干统摄全局的基本范畴作为分析和诠释性工具的介入。融合人文和社会科学两种研究背景的"东西方文明结合部"这一提法可以作为俄国研究的一个基本分析范畴。本文中的"文明结合部"大体上指的是前苏联所在的"欧亚地区",以及史称为"东欧"的中东欧、东南欧等地区。这一地区由于来自各种民族、语言、宗教与文化的影响的交汇,在宪政制度、经济模态、社会建构、思想意识形态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结合部的起源、形成过程、形态的流变、及其外部影响的繁衍等方面的阐述,强调了这一地区和欧亚大陆西部和东部古老文明中心有所不同的独特文明形态;这一地区内部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复杂的周边环境所造成的此地区对外关系的紧张度和活跃性;外部环境多样性推动之下,这一地区学习过程中的涮选与偶合等复杂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文明结合部"现象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化条件下的一种较为普遍现象。这说明了对"文明结合部"范畴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信息与传播格局中的西方与非西方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西方与非西方地区在信息 /文化资源的占有和传播方面的不对等地位 ,并研讨非西方地区恰当的因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亚洲崛起的世纪,然而,西方人对亚洲的崛起持反感的态度,并感到恐慌,进而退化成保护主义.在<新亚洲半球:权力东移势不可挡>一书中,纪梭·马布巴尼以亚洲人的眼光,描述了亚洲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对世界权力重心的持续东移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作者告诫西方,接受亚洲崛起的现实,并与之携手合作,才是明智之举.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当西方发生变化时,新亚洲应该如何响应.本文是对<新亚洲半球:权力东移势不可挡>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冷战虽然结束,但大国竞争(或冲突)的现实却依旧。在1994年12月于布达佩斯举行的欧安组织首脑会议上,鲍里斯·叶利钦总统曾发出警告:如果西方企图通过不断地威胁重新发动冷战的方式来打压俄罗斯,不让其追求自身"正常"的大国利益,那么这将有直接导致"冷和平"出现的危险。他的警告表现出惊人的先见之明。冷战不对称地结束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赢家和输家必然的逻辑,而非共同的努力),但冷战冲突的模式却以新的形式继续着。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叶利钦总统统治时期还是21世纪普京总统治下,均未出现一个稳定、包容的冷战后国际体系。叶利钦和普京都试图将俄罗斯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以及扩大的安全体系中,但冷战被超越的方式却为未来的冲突种下了祸根。时至今日,这种冲突仍在挑战着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