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20世纪,没有一个国家比德国与犹太人的关系更为敏感和引人注目了。二战结束后.在“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德国着手进行“非纳粹化”和消除军国主义的影响,逐步地由二战的发起国转为两大阵营的伙伴。在这一进程和此后的历史中,犹太人问题始终以或隐或显的方式交织其间。 所谓犹太人问题,最初主要是一个道德问题:它指纳粹屠犹罪行所要求德国作出的认罪态度和赔偿;70年代后,随着东欧和苏联犹太人的大批移民德国,犹太人问题渐渐成为德国的一个政治问题,并由于极右翼分子的推波助澜而倍受关注。 二战的硝烟弥散以…  相似文献   

2.
王晓德 《德国研究》2007,22(4):39-49
20世纪期间,源于美国的现代大众消费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德国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了"美国化"的第一次高潮,二战之后,美国大众文化在联邦德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美国化"成为很多竭力维护传统文化人士深感忧虑的现象.不过,德国人的基本文化认同并没有因为消费美国文化产品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德国保障国家经济的主要政策措施韩军德国政府和民众普遍认为,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二战的废墟上重建,以致创造战后持续增长的经济奇迹,关键在于原联邦德国在立国之初就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道路。所谓社会市场经济,单从字面上看就是社会和市场的综合体。因此...  相似文献   

4.
德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有关战争责任的话语更迭浓缩地反映了德国的历史观。作为体现时代色彩的口述史,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认为德国乃被动地为民族和自由而战,拒绝接受德国战败的耻辱遂成为二战的直接诱因;魏玛共和国对《凡尔赛和约》持修正主义立场,反对所谓的"战争责任谎言"成为此一时期的历史共识;第三帝国强调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二战以后,魏玛时期的立场得以复辟,然而历时多年的"费舍尔争论"彻底打破了德国的现代国家话语神话,"德国一战主要责任论"得以确立,批判性自我反思成为德国历史和历史书写的新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已经超越了有关一战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联邦德国“阶层社会”理论的综述丁智勇一、联邦德国阶层社会的主要标志依据德国社会学家的看法,德国社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8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德国封建社会可视作“等级社会”阶段;从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处于“阶级社会”阶段;而德国阶...  相似文献   

6.
刘宁 《德国研究》2007,22(4):57-61
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在经历了战后50年代的"经济奇迹"之后,整个社会处于从物质主义社会向后物质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而青年则是推动这场社会变革的先锋.本文从价值观变迁的角度,分析60年代青年文化政治化的原因及其对后续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耿华 《德国研究》2010,25(4):20-26
在纳粹统治时期,近600万犹太人死于德国法西斯的屠刀之下,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犹太人财产被德国法西斯掠夺一空。1952年9月10日,以色列和联邦德国达成了赔偿协议——《卢森堡条约》,条约规定:联邦德国向以色列支付34.5亿德国马克的集体赔偿,其中2/3以实物形式支付,其余1/3以外汇形式支付。联邦德国修改国内法律以满足犹太个人赔偿要求。在德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到1966年联邦德国对以色列的集体赔偿顺利支付完毕。获得赔偿后的以色列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综合国力有了质的提升。以色列之所以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袖珍超级大国",对联邦德国赔偿的有效利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15,(2):4-16,140
联邦德国通过承担罪责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与受害国家及受害民族的和解,为西方一体化和新东方政策等重大外交战略的选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本文以和解政策为主线,以现实政治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为视角,论述战后德法、德波及德以关系的特点和差异,探讨历史因素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及其国际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赵世奎 《德国研究》2004,19(3):66-70
二战后,联邦德国以民主、联邦、社会和法治为四大支柱重建国家.其中以"实质法治国"为理念内核的法治国家建设居功甚伟.本文以德国基本权利制度作为着眼点,从基本权利的思想演变、法律意义、类型概括和界限拘束等四个方面展开对德国基本权利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战后对纳粹罪行的审判与德国反省历史的自觉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德国司法进行的纳粹罪行审判是德国反省纳粹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乌尔姆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以及联邦议院对纳粹罪犯追诉时效的辩论,对德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德国人反省纳粹历史的自觉意识的产生和变化是其主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1.
塑造公民文化--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超  娄亚 《德国研究》2005,20(1):26-30
本文对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变迁的过程做了回顾.从联邦德国建立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公民对民主政治体制的认同感和忠诚感有了极大的提升,产生了对民主制的普遍支持.同时,德国人的政治参与意识提高了,实际的政治参与也增多了.本文对产生这一重大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肯定公民文化的塑造是联邦德国民主制度成功的重要标志和根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德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维尔纳·阿贝尔斯豪塞在《1945年至今的德国经济史》这部力作中将史实与经济理论相结合,阐释了二战后德国经久不衰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于威廉帝国时期形成的社会生产体系。这一论断挑战了将二战后德国经济的成就归功于与传统决裂、全面引入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德国战后"经济奇迹"的首要原因不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货币改革或社会市场经济的引入,而是当时特殊的、不可重复的历史条件。阿贝尔斯豪塞有关制度变革历史和文化特殊性的阐释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制度改革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历史教学领域充满了形色各异的历史教科书,其混乱严重降低了历史教科书的教育功能。普京就任总统后,多次过问教科书问题,重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俄罗斯民族历史价值观。梅德韦杰夫总统承继了普京总统的做法,同时,颁布总统令,成立专门委员会,主要围绕苏联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研究和解决在俄罗斯境内以及独联体甚至欧洲的"篡改历史"问题。这表明俄罗斯领导人在重建正确历史价值观基础上,正在构筑一个"安全"的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1,16(3):65-69
德国文坛元老汉斯·迈耶2001年5月19日与世长辞,终年94岁.汉斯·迈耶参与了20世纪德国文学的几乎所有重大历程,并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学术研究在德国乃至欧美文学界享有盛誉.迈耶是犹太人、文学理论家和文艺评论家、马克思主义者、德国语言文学家、教授、作家、善于论战的辩手和乐于交谈的伙伴.他曲折而又辉煌的一生也是德国当代历史的写照.笔者谨以本文深切悼念这位世纪老人.  相似文献   

15.
中德关系中的“西藏问题”及其历史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公众对西藏的高度关注和诸多误解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心理根源,即关于旧西藏的"香格里拉神话"。探险是二战前德国保持对西藏地区"接触"的主要形式。德国探险者制造了一个德国版的"西藏神话",并渲染了中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负面形象",深刻影响了德国公众在西藏问题上的心理结构。我们要更加重视"基础性"的工作,争取利用有效方式破除西方人意识中的"香格里拉神话",告诉西方公众一个真实的西藏。  相似文献   

16.
5月8日是二战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日.作为这场战争祸首的德国,其历届国家和政府首脑例行的"5·8讲话"也因而成为世人关注的敏感话题.本文旨在以二战结束40周年时前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的讲话为参照背景,对现任总统克勒于2005年发表的"5·8讲话"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其中有关中国历史的描述,通过对所选教科书中国历史描述内容的梳理和分析,界定其对中国历史认知的取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五种中国形象建构类型。相关研究旨在了解德国中学教育历史观和中国历史观,促进中德人文交流,这也是本文学术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实现国家统一已经20余年的德国广受国际社会的关注、质疑和诟病。"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问题又在困扰德国、欧洲与世界。对此问题,本文认为:"德国的欧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德国处于怎样的状态,其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冲击作用一直存在;二战以后的欧洲一体化致力于"欧洲的德国","接纳德国"同时又"防范德国",已经取得巨大成效,德国开始奉行一种具有"‘文明国家’内核的现实主义的‘贸易国家’外交政策",至今未变;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在"欧洲的德国"(原则层次)框架中推行"德国的欧洲"(操作层次),包括发展同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关系,是着眼于国际政治的结构性变化,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势之使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认识问题日益成为日本与邻国关系紧张、国民感情大滑坡的重要原因。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制造历史教科书事件、发表泯灭人类良知的奇谈怪论,刺激当年受害的邻国作出强烈反应,引起外交抗议或民众示威,对东北亚区域自由贸易共同体的建立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产生消极影响。若追根溯源,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言行,与天皇裕仁的《终战诏书》及其衍生物"终战史观"关联密切。诏书的发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战败前夕美国与日本相互博弈的结果。总之,日本右翼势力历史认识问题缘起复杂,需要多角度的分析,把握其实质。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 1月欧洲法院裁定 ,联邦德国有关禁止妇女使用武器直接参加军事作战的法律违背了欧洲联盟的男女平等的原则。此案是因一名德国妇女要求加入联邦军作战部队遭拒绝而引起的。欧洲法院的裁决使得德国的妇女状况 ,尤其是男女平等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德国妇女运动的发端从历史上看 ,“妇女的从属性在德国有古老的根源 ,并且受到风俗、宗教和法律的认可”。①妇女在婚前受制于她们父亲或兄长 ,婚后隶属于丈夫。在家庭中 ,她们没有自主的财产权 ,甚至对于子女也没有监护权 ;在社会生活中 ,她们不享有基本的民权。她们只是作为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