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虫 《新民周刊》2015,(14):46-49
“当地时间4月1日9时,随着‘微山湖’舰护送巴拿马箱‘汉堡之桥’号、‘太阳湾’号和希腊籍‘伊卜特罗佛斯。号从亚丁湾西部向东航渡,中闻海军护航任务在首次暂停109小时后止式恢复。暂停护航期间,海军舰艇编队赴也门分两批将571名中国公民和8名外籍人士撤离至古布提。”  相似文献   

2.
李素华 《当代亚太》2005,(12):59-60
2005年11月10日至12日,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2005年年会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会议由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常熟理工学院共同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和平发展环境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来自全国40多家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世界经济与亚太区域合作、亚太地区政治安全外交、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关系等三个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3.
20 0 5年 2月 1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主办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各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与会 ,并就地区热点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会学者认为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包含两个层面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 ,以及区域合作的发展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周边地区可分为“地缘周边”和“战略周边”两类 ,都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依托和舞台。中东地区虽未与中国接壤 ,但随着中国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增加 ,中东地区目前已成为中国的战略周边。周边国家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20 0 4年4月10日至11日,“与中国共处:地区国家对华政策的调整和原因”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与《当代亚太》编辑部共同主办,旨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与各周边国家间双边关系的现状,为评估中国的地区战略,构建更加良好的地区秩序提供政策参考。作为国内学术界首次从战略高度系统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尝试,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业界同仁的广泛支持,来自全国各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近三十位国别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提交了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和企业走进非洲,中国人及企业的安全遇险事件亦明显增加。中国在保护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方面的机制设置和措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西方国家在国家、企业和个人层面保护海外公民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认为我国需要在建立完善的领事保护机制、提升我国军事能力、在非企业要建立地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东盟国家发生的中国公民安全事件呈逐年增长之势,且类别多样,其中涉及游客安全事件数量最多。从安全事件发生的国别来看,泰国最多,文莱最少。其中,既有当事国基础设施、治安环境、中国领事保护宣传平台普及程度不够等客观原因,也有中国公民自身的主观原因。针对中国公民安全风险的相关保护措施已经纳入高层互访议程。中国外交部、驻东盟国家使领馆通过增设领事机构、运用法律手段、建立"线上线下""动静结合"的领事保护预防机制等措施在维护中国公民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贯彻落实"外交为民"的宗旨,可以继续通过提高"安全提醒"发布的频次和效力、深入打造内外联动的领事保护预防体系、对不同的安全事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等途径,切实提高安全利益领事保护能力。同时,中国公民自身也要提高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地位的上升,周边国家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中国的伙伴关系网络之中。从结构角度看,周边伙伴关系网络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层次性等特点,与传统的联盟体系和朝贡体系等形成鲜明区隔;从进程角度看,周边伙伴关系网络的网络体系日趋完整,具体内涵不断丰富,战略合作显著提升,体现出其在传统安全领域越来越突出的战略意涵。通过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机制,周边伙伴关系网络可以增强中国周边政策可信性、降低美国亚太战略有效性、提升重点安全议题可控性,从而有效促进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塑造。在推进周边伙伴关系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应当更加重视对系统效应的预判、对网络层次的塑造以及对双边关系的评估,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外交的大局。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面临日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加之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喜欢与中国在亚太事务上做交易,因此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利益交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利益交换,指的是中国与邻国(含美国这一特殊邻国)就经贸纠纷、周边安全局势、争议海域划界等非核心利益进行"比率适当"的利益交换。美国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付虚拟战争,韩国军队着手对计算机进行严密的安全工作。2001年8月10日,韩国国防部决定引进“中央认证系统”、资料加密化、设置防止非法复制的代码等,以防止军事机密的泄露。国防部开始加强对计算机的安全工作是与周边国家已经建立应付虚拟战争的体制,担心泄露军队机密有关。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正>中国的周边国家数量众多且情况各异,在长期的互动中,中国与它们或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关系,或围绕领土主权等问题产生了各种纷争。不论是何种关系,都对两国乃至地区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不断崛起的新历史条件下,分析和把握周边国家的外交发展态势,了解其在关键问题上的政策动向,对于正确处理中国的周边关系而言意义重大。出于上述考虑,本期组织了两组文章,分析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一组重点研究周边小国的外交战略。其中,孙西辉和金灿荣探讨了小国  相似文献   

11.
睦邻外交政策与中国-东盟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历史的和国际环境的原因,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曾经有过许多的恩恩怨怨,甚至兵戎相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迅速改善,经历了从解决边界纠纷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各个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睦邻外交政策实践的结果.在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关系极具典型意义.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迅速发展,东盟与中国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和好朋友.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已证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的海军舰船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对护卫舰和常规潜艇等中高端舰船的需求显著增加,并倾向于通过引进生产许可证的方式来增强自身舰船工业能力。这些国家舰船进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稳步发展、海军装备更新需要、外部势力干预和地区安全问题等。南海周边国家舰船进口规模扩大虽然势必会对南海局势造成负面影响,但却难以对中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也不会改变这一地区和平、合作、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俄罗斯内政外交的核心事件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俄罗斯发展前景及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是普京时代乃至俄罗斯历史上一个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选择。因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面临极大的外部压力,但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无论是政治、经济、外交还是安全,俄罗斯都在经历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和挑战。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对抗的尖锐化和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为俄罗斯寻求政局稳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考验。政权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内政的重中之重,是俄罗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俄罗斯为确保自身的政权安全构建了三大体系: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体系;以文化主权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以防范非政府组织(NGO)为核心的社会管控体系。这样的政权安全建设基本维护了俄罗斯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4.
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贸易及投资渠道,将冲击迅速传导至日本。俄乌冲突下的日本经济遭受冲击。宏观层面,日本实际GDP再现衰退,物价高企、居民消费需求低迷,经常项目收支由顺转逆。微观层面,企业经营环境严重恶化,特别是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面临生存危机。为应对冲击,日本采取了相对积极的经济对策。然而,这些对内对外的经济政策却呈现出种种自相矛盾之处,暴露出日本经济内部的结构困境。当前,日本以俄乌冲突为契机加速推进经济安全保障。但日本经济的真正问题并非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而是根植于日本经济内部。经济安全保障一旦转向产业保护主义,不仅无法保障基本的经济安全,反而将给日本经济带来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实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升级压力。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对中国周边地区的介入已经呈现一种常态化的趋势,周边国家的战略自主性成为解释其对华战略差异的重要变量。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上,周边国家之所以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关键在于制衡能力与制衡意愿的不同强度。结合区域特性,周边国家的对华战略大体可以区分为制衡、调适、投机和对冲等四种类型。具体而言,若周边国家同时具有较强的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实施制衡行为的条件和动机同时具备,则倾向于制衡,如日本;若只有较强的制衡能力而没有相应的制衡意愿,则倾向于调适,如俄罗斯;若制衡能力较弱而制衡意愿强烈,则倾向于投机,如越南;若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都较弱,则倾向于对冲。对冲战略在竞争型和合作型周边次区域权力格局下分别体现为"两难型"和"兼得型"对冲,分别如韩国和哈萨克斯坦。通过考察这五个周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差异化回应,基本验证了上述分析框架的适用性。鉴于此,中国应当细化周边外交的政策选项,对接周边国家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强化崛起正当性,提升区域治理能力,开拓周边外交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孙学峰  徐勇 《当代亚太》2012,(5):80-96,15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与美国的其他东亚盟国相比,泰国对华政治安全政策明显较为温和。本文认为,推动泰国温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根本因素在于危机之后泰国不断强化其经济优先的国内战略。为了落实这一发展战略,与中国没有直接安全矛盾的泰国,乐于采取温和的政治安全政策以强化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为其落实经济优先战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泰国处于危难之际及时提供援助对于泰国温和政策的形成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泰国的经验表明,与中国没有战略矛盾并不足以保证周边国家采取温和政策,以积极应对中国实力的不断崛起。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泰国因注重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而在政治安全上温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实践非常特殊,并不具有普遍性。中国有必要尽早实现东亚地区经济政策和安全政策的协调一致,并针对东亚国家安全政策和安全威胁的不同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安全政策,以有效缓解在周边外交中遭遇的崛起困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韩的意义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于2006年4月15~19日对韩国进行的正式访问在两国的军事交流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中韩两国军方领导人在本次会谈中讨论了双方共同关心的安全事务,并且就增进两国间的军事交流暨加强合作的方案等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今后两国的军事合作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并将在稳定朝鲜半岛的安全环境及与周边国家开展均衡军事外交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一向秉持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做法,所以在处理保护营救行动中多采取外交途径。对中国公民海外利益进行保护的主要形式是领事保护。  相似文献   

19.
高程  王震 《东南亚研究》2020,(1):1-19,154
在美国的战略压力下,周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经略周边也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中美战略竞争的阶段性与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的密切程度,影响着中国经略周边的模式和路径。在现阶段,中国经略周边的机制化路径能够统合中国有限的外交资源,借助机制激励、约束及塑造等功能提升中国经略周边的质量和成果,维持在周边部分国家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本文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为案例,从中国经略周边的机制化视角分析其对提升中缅两国内在合作动力、维持中国在缅甸影响力优势地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就中缅经济走廊机制化建设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亚太地区当前格局问题,中俄双方学者均认为美国与欧洲先后陷入危机,未来5至8年将呈现收缩态势,在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衰落。俄方学者认为,在欧美因为经济危机陷入衰退的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却保持了蒸蒸日上的增长势头,国际经济中心已经向亚太地区转移,国际政治中心也将会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方学者则认为,美国处于相对衰落的过程,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同时崛起,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国际权力出现扁平化,竞争的中心向亚太地区加速转移。在亚洲高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已不适应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俄方认为,2011年,美国重返亚洲,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同盟体系,大有围堵中国之势。俄罗斯融入亚太需要和平的地区形势,建议在中、俄、美之间建立三边安全机制,为本地区中小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中方认为,在新的地区形势下,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秩序,欢迎并愿意协助俄罗斯在亚洲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但是新的地区秩序应当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与亚洲国家多样性相适应的。在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政治、安全议程。俄方学者认为,欧洲深陷金融危机,短期内不能解决,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着力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欢迎美国、欧洲、中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参与。中方认为,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且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高,在两国政府的主导下,已经进行了一些合作。随着俄罗斯"东进"战略的逐步明确,双方可以在项目开发、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挥双方比较优势,深入合作。在中亚地区,美国撤出后的阿富汗将成为本地区新的安全威胁,加上原有的三股势力,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令人担忧。俄方认为,应当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的优势,密切关注阿富汗形势,加强与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合作。中方学者认为,应当发挥上合组织在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解决中亚问题的根本,还在于通过经济合作使中亚国家走出贫困,从而实现长治久安。因此,应当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进程,与欧亚联盟等本地区其他组织加强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