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鲲 《行政论坛》2004,(3):25-26
相对西方国家的非营利组织而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作用还不甚明显,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实施的双重管理体制严重地制约和束缚了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及运作,应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的法律体系,做到法制化管理;降低门槛,加强监督,做到效率化管理,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一些非营利组织在行政伦理社会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这些非营利组织行政伦理监督功能的发挥,有其一定的基础和作用机制,并且可以用相应的理论来进行阐释.美国这些非营利组织在行政伦理社会监督中的重大作用,对于推动我国行政伦理社会监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莉  刘隽 《理论导刊》2007,(6):64-66
在社区治理中引入非营利组织,有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形成社区发展的合力,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因“制度缺失、志愿失灵、资金不足、能力有限、诚信危机”等重重阻碍,步履维艰,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针对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对社区非营利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4.
正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增强非营利组织服务社会的活力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保障非营利组织具有合法的身份地位,畅通的筹资渠道,完善的法律支持,就会使非营利组织更具服务社会的活力,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1.降低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门槛,赋予非营利组织以合法地位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采取严格的许可主义及分级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采取"归口登记,双重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的两  相似文献   

5.
杨金键 《行政论坛》2011,18(1):57-59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它是承担着大量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但是随着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滥用公共权力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造成了公众信任危机,阻滞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指出,只有基于信任的合作关系的非营利组织和公众才是理想的理性选择,并提出了发展非营利组织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路径:树立积极的信任意愿;非营利组织活动透明化和公众参与监督相结合,创建长远的战略信任关系,加强组织间的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制度非均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营利组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改变,非营利组织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但正如新制度主义学派所指出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制度体系是存在非均衡现象的,主要表现在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供给过剩两个方面,究其原因是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特定的社会体制和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的弱化使然.促使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化,需要构筑政府主导、市场协同和非营利组织主动的制度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7.
志愿者是现实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非营利组织中最具特色的人力资源。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志愿者在中国社会中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但由于各种原因,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之一。因此,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与开发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困境与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陈跃 《行政论坛》2015,(2):78-82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在政策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其现实困境是:以政府的体制吸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社会治理主体系统,会造成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下降;政府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强势行为,很可能造成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对未来预期的判断力和承受能力的下降;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绝对主导和领导,也会造成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对非营利组织造成挤压。实现国家治理层面的政府与社会治理层面的非营利组织有效合作,必须明确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其责任就是构建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即构建社会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公共对话机制、改革非营利组织的登记制度,真正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政府责任实现的公共政策是:构建非营利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四维"合法性政策,完善非营利组织运行与发展的资源获取政策。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5)
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是人民的期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政务诚信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工作,阳江也紧跟步伐,在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组织力度、制度建设、社会契约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还没有得到很好推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力度和制度建设,推动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培育社会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0.
边晓慧 《学理论》2014,(8):53-55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伙伴关系是现代西方国家福利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服务供应,既是拓展社会福利来源,优化社会福利供给的有效策略,也是回应社会组织参与诉求,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北京市的案例研究来看,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参与能力、参与方式、参与领域、参与过程管理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与困境。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4,(6):84-8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长远、复杂的任务,亟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分工明确、合作有效的主体体系。将非营利组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明确的现实依据。纵观国际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主题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形式、作用与贡献,借鉴其有益经验,将有助于建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体系中非营利组织的作为空间。结合国际生态主题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定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可以在以下领域有所作为:深度转变非营利组织人的理念和价值体系,促进生态主题非营利组织的优质发展,以生态文明为主要诉求整合行动方案,促进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的无缝隙合作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营利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的营利问题是指非营利组织对其非营利性原则的背离。目前,我国部分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营利问题。对此,要严格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界限,细化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完善非营利组织自身的治理结构,增强其运行的透明度,加强外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一、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与考核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公益性组织、慈善机构等民间社会团体。一般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8)
文章从制度视域探讨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诚信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道德诚信边际效用递减和社会诚信建设对传统诚信体系存在路径依赖。文章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社会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须从健全完善诚信信息监控机制、健全完善诚信行为激励机制、加强对公民诚信制度教育等方面着手,从制度建设到思想观念上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才能保障社会诚信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发展壮大非营利社会组织是加快社会建设的必经路径.美国非营利社会组织数量繁多、服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运行的一大支柱.美国非营利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得益于美国政府为培育非营利社会组织而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其税收优惠政策、志愿者服务制度和多维度的监管手段,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培育发展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做法,对我国尚在起步中的非营利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来解析非营利组织,可视其为一种新的行政环境要素,且具有开发成本的低廉性、功能的整合性、角色的中介性和价值指向的公益性等资源优势.这些独特的优势在行政生态体系运行中对提高行政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目前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存在志愿失灵、管理失范和定位失准的问题.解决志愿失灵的问题,要积极培养志愿者队伍,在社会上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的风气,建议把有否参与志愿活动纳入到各种社会评价体系之中.还要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营利组织或称非政治组织、非政府公共部门、第三部门、志愿性组织、民间组织等,即指由个体为实现某种非经济性愿望或目标而发起的各种机构或组织。较西方而言,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更深地嵌入社会网络,逻辑起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依赖性问题。因而,研究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能忽视社会网络分析,至少要比西方更重视这种分析。已有的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本质都是从先验构造出发的,缺乏对其模式化社会关系的交易研究,而从社会网络分析展开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更贴近我国的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18.
常雅慧 《学理论》2012,(5):37-38
网络化治理模式强调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以多元合作治理的形式实现社会共治。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场域,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事业的基本切入点。非政府组织应明确自身作为社会管理主体之一的角色,承担起拾遗补缺、联结互动、刺激变革的职责,以志愿服务、机构服务、政社合作、组织建设的方式参与到社区便民服务、就业指导、健康卫生、环境治理、文化娱乐、治安管理、弱势群体救助等工作领域中。政府应加大对非营利组织扶持力度、非营利组织应增强自身管理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媛  高路 《学理论》2012,(7):85-86
诚信素质是把诚信观念内化为道德素养并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贯彻实施的一种实然状态。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诚信意识薄弱、诚信行为缺乏自律、诚信评价多重标准以及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有力惩戒等问题。重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和主要原因,指明了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理论探索》2011,(4):142-144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制现状是:现行法律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定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会员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分立"的模式,二是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模式;现行法律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注册采取了不同态度。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机制两个方面。提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制水平,要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决策人的治理功能,强化监督人的地位与功能,健全内部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还要完善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