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36)
满族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先祖女真人生活在长白山林之中,擅长狩猎、骑射,以武力统一东北地区,进而推翻明朝统治,统一全国。在发展武力的同时,也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建设,逐渐形成了满族文化。但是随着政权的壮大和生活地域的迁移,不断面临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冲击,"国语"和"骑射"为代表的满族传统文化也随之被封建化的浪潮所渐渐淹没。从具有代表性的"国语"和"骑射"两方面来探究满汉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裘真 《学理论》2008,(21):75-76
清军入关后,满族统治者便把东北地区封禁起来。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下列几个原因。其一,东北在满族人眼里,是"龙兴之地"、"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为保护这一"龙脉"、"根本",故应封禁。正如乾隆皇帝在《老边诗》中所说:"征战纵图进,根本亦须防";其二,保持满族  相似文献   

3.
正每逢农历正月,辽宁省兴城市红崖子镇的大集上会演出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满族大秧歌。"满族大秧歌扭起来!扭出咱东北人的精气神!"秧歌队领队郭长余,经常用这句话激励秧歌队的队员们更出色地展示才艺。郭长余是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城满族大秧歌"代表性传承人。1955年出生的老郭已是花甲之年,由于长期注重锻炼身体加上喜欢文艺,老郭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郭长余所在的红崖子镇原先叫红崖子满族乡,是辽西的满族聚居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贵州的土司制度脱胎于前代的羁縻制度,至元代渐成雏形,而到明代则日臻完备。随着贵州行省的设立,明朝中央政府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虽然明代贵州的"改土归流"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未能进行彻底,但是在客观上引起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重生态建构,加快了贵州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张建安 《各界》2008,(3):87-88
屈居"妾"位   鄂尔德特·文绣又名蕙心,是满族鄂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正宗的满族镶黄旗人,母亲是汉族女子.文绣只有一个比她小两岁的妹妹文珊.   ……  相似文献   

6.
正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这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又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每个地区、每个民族均有独特的节日习俗,在满族的发祥地、清王朝的肇兴之地——抚顺市,便保留着许多鲜明的满族文化特征,插"佛托"这一满族民俗活动,就是清明节的独有习俗。插佛托是一种将用柳枝和五色纸制作而成的佛托插在先人坟上的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8,(Z2)
正大连市满族联谊会成立于1989年,是全国颁金节的倡导者。现已出版了《八旗源流》《满族风俗史》等多部书籍。大连满族同胞约有33万人。联谊会每年都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活动,弘扬满族文化,得到广大族胞的真心拥护和热情支持。大连市满族联谊会针对许多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事已高的现状,把抢救、整理高龄非遗文化传承人珍藏的古文献与口述历史摆在了优先位置。通过对传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以来,民进贵州省委会副主委、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审、教授刘大泯撰写的《深化"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内涵研究》《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贵州高校办学质量》和《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三份调研报告获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签批,其中一项还被列入年初省政协大会发言目录。作为贵州知名的文化专家,刘大泯撰写的39万字的《贵州傩戏文化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9.
赵展 《民主》1998,(12)
我降生在一个贫寒的满族家庭,童年生长在一个满族聚居村,村里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满族风情,从起居、饮食、服饰、礼节、习俗直到语言均具有满族固有的特征。在大学读书期间,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满族的中外文书籍,开始对满族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满族珍珠球,源于传统的采捕珍珠的渔猎活动.后来,满族人民把这一生产活动演绎成为一种逐渐规范化的竞技活动--珍珠球比赛,用这项体育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该活动历史悠久,是满族极有特色的传统文化遗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民族老人的减少,满族珍珠球活动已处于濒危状态.多年来,满族故乡的各级政府和满族有识之士,积极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目前,满族珍珠球已经进入黑龙江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有序的保护.发掘与开发这一文化遗产,使之融入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之中,极具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尹忠华 《侨园》2020,(2):36-37
珍珠球,亦称"采珠球",初名"扔核",满语"尼楚赫",是满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传说珍珠球这项运动产生于满族劳动采珍珠。每逢采珠季节,采珠人到江河湖泊中打捞蛤蚌,投入放在岸边的筐中。再用开水烫开蛤蚌壳,取出珍珠。在捞蚌、投蚌过程中,采珠人之间相互竞争,哪伙采珠进度快,就会得到珠轩达(采珠领头人)的奖赏。为了练抛蚌技巧,采珠人分两队,以牛毛毡为球,互相往筐里投掷,投中多者为赢方,预示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了表示采珠的艰难,在各队中设二名"蛤蚌精",双手拿着形似蛤蚌壳的拍儿,专门拦阻对方投入筐中的球。这是满族人民在重大节日或农闲时必玩的竞技活动,于是,攻夺兼备的民族球类竞技项目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6,(12)
正人参是东北地区的"三宝"之一,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自古以来,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民对人参尤为珍视,认为人参不仅可以包治百病,还能延年益寿。早在清军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便率满族先民建州女真从事人参采集。还以人参与明朝人贸易,明朝人开始利用鲜参易烂的缺点压低参价,努尔啥赤于是发明煮干法,使人参经久不烂,结果建州女真获利甚多,经济水平有了很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包括满族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古老的满族文化如何应对时代变迁,将延续了几千年的满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保存和传承下去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管理中的一项课题。网络传媒的出现为挽救濒危的满族文化提供了契机。民族文化事业管理和有关方面应当正确依托和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挖掘、涵养、增强健康的满族文化的生命力,以开放的视野融入全球化大潮,实现民族文化的振兴。  相似文献   

14.
正2004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出。2006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汪秀霞、赵志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至今仍是辽宁省剪纸类项目中唯一一个获批两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项目。从神山"医巫闾"说起一个以大山命名的项目,自然要从神山"医巫间"说起。医巫间山位于辽西走廊的东北端,南北绵亘45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属于阴山山系松岭山脉。在距今13000万到6500多万年的侏罗纪时代,从医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中旬在贵州省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中国民主话语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组"与中国政治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市委党校承办、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学会)协办。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学术研讨活动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第二阶段,"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讨活动在遵义市委党校举行。两个阶段会议研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通史——《满族通史》(第一卷)已撰写完毕,去年十二月,辽宁省民委和北京市民委联合召开了审稿会。八十多位史学界专家学者和满族知名人士参加了会议。 《满族通史》的编写,一九八三年四月被国家定为民族史的重点研究项目。由辽宁大学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负责撰写。这本书共分四卷,第一卷将于今年出版。 审稿会上,大家对《满族通史》(第一卷)撰写完毕表示祝贺。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作为满族的一员兴奋地说,满族在中国和世界民族之林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它是一个又小而又了不起的民族。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推动,留下了灿烂的功绩。有关专家协同撰写《满族通史》,实、  相似文献   

17.
刘茜茜 《侨园》2015,(1):45
萨满一词出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意指"充满智慧的神职人员"。萨满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弘扬氏族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故土观念、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意识、崇尚勇武和抗衡大自然的不屈战斗精神。它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文化形态,诞生在北美、北欧和东北亚地区。吉林省长白山脉的萨满文化是世界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发源地的母源地之一,已有500-1000年的历史。萨满教有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及祭祀活动仪式。满族先人对自然的崇拜是同狩猎生活和采集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条件下,衣食都取之于野兽,他们把狩猎所获取的野兽,视为主宰野兽的"神灵"的恩赐,而对此加以崇拜。满族的先人,随着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舞蹈艺术舞台上,可以看到维吾尔族、塔吉克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或欢快、或舒徐、或妩嵋、或典雅的舞蹈艺术,但人们大概还很少看到,作为我们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满族舞蹈。难道满族人不善歌舞吗?当然远非如此。同各兄弟民族一样,满族也是个多才多艺的民族,其民间文学和民族歌舞之蕴藏极为丰富。象人们熟知的“东北大鼓”、“北京单弦”、“八角鼓戏”以及民间流传的“抓鼓舞”、“莽势空齐舞”皆为满族特有的艺术。 最近,从满族兄弟的聚居地传来喜讯:建国以来第一部满族舞剧——《珍珠湖》公演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项勇 《各界》2007,(12)
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政权,由于自身人口不多,在后金崛起初期,满族贵族便十分重视团结和利用蒙古族的力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经说过:"蒙古之国,犹此云然,云合则致雨,蒙古部合则成兵,其散犹如云收而雨止也.俟其散时,吾当亟取之."[1]于是以分化、拉拢的方式,成功争取到内喀尔喀与科尔沁蒙古,并且开启了满蒙联姻,奠定满蒙一体的基本方针.清朝建立后为了有效统治蒙古,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刘芳 《学理论》2012,(6):91-92
满族孝道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吸收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弘扬和提倡现代社会的孝道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探讨满族孝道的内容与特征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