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整个社会对网络信息化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化本身也危害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安全,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安全。网络信息化下所形成的文化霸权对我国文化安全冲击越来越大。因此,网络信息化时代,需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增加我国文化软实力、规范网络空间秩序、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文化经济,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信息化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2.
沈洪波 《理论导刊》2007,26(8):114-117
"安全困境"是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非传统安全作为新的安全研究领域引发了新的安全研究线索和"安全困境"问题。对于非传统安全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文化安全的研究来说,其"安全困境"问题的研究与认识包括文化安全的理论困境、文化安全的主体要素间存在矛盾和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反对文化霸权的认识误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蔡扬波 《学理论》2023,(4):49-5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团结奋斗”等内容。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文化安全对增强国家凝聚力具有保障作用。国家安全凝聚力是因维护国民安全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聚合力、向心力,是国家和人民在追求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国际形势异常严峻,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防范西方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的冲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积极推动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在文化差异中寻找共同点,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化安全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安全的核心是对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纯粹的市场拓展过程,还是一场文化扩张运动。保护文化主权的重要途径是反对和抵制文化霸权和政治霸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在"颜色革命"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发起的网络战,是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此要努力做到:警惕西方网络文化霸权的侵略性和巨大危害,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揭批"网络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价值自信;反对唯市场化和亲西方化等错误思潮,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坚持把遵循文化规律与遵循市场规律结合起来;防范并及时粉碎敌对势力控制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阴谋,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中,阶级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其一项重要内容.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阶级意识的形成是文化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无产阶级实现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的机会和标志.葛兰西将“国家”理解为“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结合体,从而这种阶级意识也表现为“政治社会”的“政党意识”和“市民社会”中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7.
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由于不同的权力要素在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中的价值地位不同,国家文化主权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外围"的结构态势,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权是构成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意识模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以及国际文化霸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既要有以"安全论"为主导的防御性目标,也要有以"建构论"为主导的进取性目标。建构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的重建,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构建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增强网络意识,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借鉴各国抵制“文化霸权”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动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对保障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权益、解决当前网络文化问题以及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有积极意义.传统和现代的不可分割,及其与现实虚拟的紧密联系,成为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重要依托.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建设乃至当代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资源、精神及价值意义.要以多种途径推进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新时期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对于抵制“文化西化”和“文化霸权”、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矛盾和冲突、维护和巩固我国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资本霸权在不断的建构与解构中实现了从传统霸权向现代霸权的演进。以巨型垄断企业为载体实现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控制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霸权的建构逻辑;扩张过度导致大萧条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产业资本必须休眠金融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霸权解构的逻辑;产业资本积累的长期障碍迫使资本寻求新的积累途径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金融资本新霸权建构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中最为隐蔽和最为重要的一种,是国家安全的心脏和大脑,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涉国家的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正视党内不良政治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消解问题,利益分化导致民众价值诉求多样化和碎片化问题,网络舆论对意识形态安全提出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一元化地位遭遇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错误思潮冲击以及外部敌对势力进行文化价值观输出和跨文化渗透问题。要以提升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度增强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完善利益关系和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增强意识形态的传播力,以理论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增强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以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增强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传播既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又是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我们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这为网络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网络文化传播必须以生成文化自信为价值取向。在路径选择上,应从传播主体、技术、制度、管理、对外交流等维度入手,大力培育、生成我国的文化自信,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4)
启蒙理性所预设的理论逻辑是:在全球化的扩张下,一切民族和国家的现代性发展都会趋同于西方现代性,形成一元现代性的图景。多元现代性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西方一元现代性的话语霸权。"多元现代性"观念认为,现代性并不等于西方现代性,也不会趋同于西方现代性。"多元现代性"观念为人们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多元现代性"观念打破了欧美国家对现代性的垄断话语,为非西方国家突破西方现代性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多元现代性"观念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阴暗面,深化了人们对启蒙理性的认识;第三,"多元现代性"观念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为现代性从多元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提供了合法性论证。  相似文献   

15.
正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手段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更加热衷于文化渗透这一温和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侵略与迫害。鼓吹"普世价值"来实现其"西化"与"分化"的目的。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凭借其强势的话语霸权不断向社会主义国家鼓吹、兜售"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带有鲜明的西方意识形态倾向,以分化为手段,西化为目的,将中国纳入到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体系中,企图以"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方式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  相似文献   

16.
网络"锐词"的勃兴与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锐词"以时事性、精锐性、网聚性、快捷性的特点频频登上网络生活的舞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流行文化.网络"锐词"勃兴是在社会问题凸现的背景下,网民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通过言简意赅、精准传神的新词汇创作,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以实现对社会问题的监督鞭策.针对网络"锐词"勃兴现象,有关部门要主动认识、理解、适应和融入网络文化环境,从网络文化观念、民生政务反思、网络话语环境等方面着手规范、引导、治理,让网络"锐词"成为主旋律传播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认为,在市民社会较为成熟的欧洲国家,无产阶级应该首先通过阵地战的方式在文化领域取得领导权,进而夺取国家政权。这就表明,现代国家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统治阶级的暴力和国家机器的强制性,而在于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认同。葛兰西的理论观点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地位的方式就在于通过谈判与对话的方式,将各种具有异质目的的分散意志用务实的目标统一起来,由此形成具有共同情感和利益要求的历史的集团,开创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帕麦斯顿是一位可与丘吉尔比肩的重要历史人物,支配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外交政策20余年.他的外交政策明显地具有强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支持"比利时独立、推动克里木战争和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有三:保持欧洲均势、开拓海外市场和满足公众舆论.而英国的工业霸权和海上霸权则是其经济后盾和军事后盾.帕麦斯顿奉行非常现实的实力外交与强硬外交,以武力、战争来为英国资产者获取利益,为此不惜与法国对抗、与俄国兵戎相见、远涉重洋侵略中国.  相似文献   

19.
文化义务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导致文化义务的履行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以文化霸权为取向的全球化不仅割裂了文化权利和文化义务的统一,而且也使文化义务背离了自己的本质,这让文化义务的履行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建设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霸权,它以柔性的手段,披着合法性的外衣,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利益。中国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反对并高度警惕美国的文化霸权,积极发展中国的文化力量,提高中国的文化力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