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胥桂君 《学理论》2013,(18):44-46
沈家本是清末的修律大臣,多年的科举之路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信不疑,同时他也看到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法律,在他十年的修律工作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他在修律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西方法律思想的异同。以沈家本的儒家思想为视角,分析沈家本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变革,也希望这样的分析能对更加深入地研究沈家本的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现代刑事政策与儒家法律思想在很多层面存在共鸣与契合。从“宽猛相济”、“德礼政刑”、“省刑罚”等角度来看,儒家法律思想与“宽严相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罚轻缓化”等现代刑事政策之间具有牵连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梁瑞格 《学理论》2011,(17):215-216
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长期指导和支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和司法活动。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特点有四:皇权至上,法自君出;礼法结合,法有差等;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应经合义,论心定罪。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德治作为两种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社会调控方式,特点各异,长短并存。二者都是行为规范的总和,但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更普遍,带有自我调节的“柔”性;法律调整的范围有限,特指性明确,带有强制调节的“刚”性。道德长于对人内在信念的调整,而法律注重对人的外部行为的规范。因而,二者相比,德是法的高层境界,法是德的最低标准,德是法的“上位”,法是德的“底线”。由此可见,法律需要道德的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赵运锋  云剑 《理论探索》2007,(3):151-154
现代刑事法律思想与制度中的罪刑均衡原则、刑事判例制度、教育刑论和刑法谦抑性说,与我国儒家文化中的法律思想有诸多暗合之处。这主要体现为孔子、荀子的刑罚适中思想与现代罪刑均衡原则的不谋而合,朱熹的“德礼政刑”思想与现代法律教育刑论的相通性,孔子“不为刑辟”思想与现代刑事判例制度的一致性,朱熹罪疑惟轻思想与现代刑法谦抑性说的内在关联,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基本取向表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无为而治、以德服人等方面 ,西方管理理论体现在科学管理、人群关系等学派理论中 ,经历了科学人、社会人、丛林化等阶段的发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整合 ,一要以人为本 ,结合“情”与“法” ;二要因时制宜 ,把握“时中”原则 ;三要无为而治 ,实现柔性管理 ;四要以德服人 ,建设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继文 《学理论》2012,(1):93-95
中国婚姻法律制度自原始社会时出现雏形,历经夏商,至西周时期发展成为一套有着严格礼法依据的制度。自此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基本遵循这一婚姻法律制度。清末沈家本主持修律,开启了中国婚姻法律制度的近代化之门。1931年5月《中华民国民法典》的施行,标志着始于清朝末年的中国婚姻法律制度近代化得以初步完成。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成为立法工作的重心,我国婚姻法律制度迈向人类社会文明前列。  相似文献   

8.
瞭望哨     
《瞭望》1991,(30)
勿忘“以德守廉” 安徽 张桂生 近年来关于如何廉政的议论可谓多矣。有的主张以法保廉,有的主张以制度促廉,还有的主张厚俸养廉,都言之成理。我认为,关于人及其道德素质这个对廉政来说带关键性的因素,却有些被忽视了。 我国古人素有政须以人为本、人须以德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至今仍有其意义。古今中外,德与廉总是密切相关的。为政者若不讲道德,光有严细的法律、优厚的待遇都挡不住贪腐的发生,资本主义社  相似文献   

9.
人贵务本。务本之要,在务“五本”,即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五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是人生之本。  相似文献   

10.
从西周时期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到孔儒学派提出的"德主刑辅"的法制建设理念,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将道德作为主要的规范手段和标准,弱化了法律的作用。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始终推崇以法治国,从本"法"兴廉、以"术"促廉、因"势"倡廉三个角度构建了自己的廉政思想。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以法治贪;主张用贤,强调吏治监控;主张严刑,强调信赏必罚。其提倡的严刑罚、重权势、因人情等理念,对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