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刚 《学理论》2011,(17):219-220
董仲舒虽然肯定"君权神授",替封建君主专制论证,但另一方面又要求"人君法天",遵守天道,希望用天来监督世俗社会至高无上的皇权。这种"君权天制"法律思想在封建专制的古代中国是难能可贵的,对于控制地主阶级过分剥削,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安定农民生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至今对于完善我国的国家权力监督制度具有时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蔡世晶 《学理论》2011,(23):37-38
荀子是儒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非常重视法治,在《荀子》一书中,"法"和"刑"出现的频率极高。但同时也并没有完全脱离儒家的"礼"治思想。荀子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改造了孔孟的礼治,而且还修正了法家的法治,使它们二者在新的理论框架下融为一体,成为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的先行者。因而,研究荀子的思想,尤其是他的礼法思想,对于我们厘清中国封建法律思想发展演进的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竞毕生精力为中国废除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奔走呼号、奋斗不息,并用他推翻清朝政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实践,把伟大法律思想写进了法律,写进了中华民国的共和历史以及中国近代的宪政历史。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和法制色彩的法治主张,首开我国民主法治理论的先河,是中国法律思想从封建专制主义向民主主义转折的代表人物,其理论以其博识、激进、深邃、睿智和先觉成就了不同于先人的至高的思想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官当"制度,是封建特权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等级森严 的封建专制政体和"刑不上大夫"的礼教思想是"官当"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思想条件。"官当"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灭 亡而归于消灭,但其对现代社会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少数领导干部怀有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就是"官当"制度 的遗毒,消除滋生封建特权思想的土壤,对建设现代法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脱离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之后,封建制社会就开始处在一个缓慢地发展过程之中;并一直延续了二、三千年之久。封建主义思想,是从西周封建领主制的宗法思想的提出,中经儒家思想的发展,到宋明理学基本终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无所不包的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这种封建的传统思想,长期以来就禁固着中国人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话说曾国藩     
李荣焕 《学理论》2008,(17):80-82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他早年热衷于追求功名,1838年中进士,此后十多年间,他利用在翰林院供职的有利条件“日以读书”为业(《曾国藩全集·家书》一),潜心学问,涉猎大量中国古籍,对诗词古文用力甚勤,对封建理学下的工夫尤深,使他成为一名正统的封建理学家,被赞誉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8.
早期儒法治国思想融合的轨迹与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产生于春秋战国列国纷争时代的儒法治国思想虽然有诸多歧异 ,但是随着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 ,二者相同和互补的一面受到重视 ,中经数代人的努力 ,终于实现了在皇权下的融合。其融合有迹可循 :荀子开其端 ,汉初政治家与学者继其后 ,董仲舒、汉武帝竟其绪。儒法治国理念的融合并获得统治地位 ,是封建统治阶级治国思想日趋成熟的表现 ,它不仅为此后数千年中国封建政治治理提供了基本模式 ,使封建统治者能更好地应对治乱相循的政治现实 ,而且也使得封建政治走上伦常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法律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理论导刊》2002,(7):44-45
本文全面研究了中国近代法律制度奠基人———沈家本的法治与立法思想、前德后刑与德主刑辅的思想、反对重刑重法的思想、法贵得人的思想、“赦”与“罚赎”的思想、刑法思想等,指出由于沈家本的上述思想,使中国传统法律向现代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同志认为: “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1.
李亮 《学理论》2013,(8):17-18
谭嗣同的《仁学》试图从社会政治思想上来对中国当时的现状进行鞭挞和改造。封建专制在中国由来已久,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由此衍生的封建纲常名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谭嗣同疾声控诉封建纲常的罪恶,猛烈批判了满清专制,创新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富有重大的社会指导意义,并对变法救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付春兵 《团结》2001,(1):28-30
居于中国古代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主张“为政在人”的“人治”,早在先秦的儒学大家荀子就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理论,认为法是人制定的,法自身是不能运行的,而要依靠人来实现和运作。儒家的“人治”思想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为历  相似文献   

13.
方芳 《学理论》2010,(23):169-170
吴稚晖作为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抨击清预备立宪等方面。因此,研究其思想,不仅对于探索他早期政治思想的演变,正确评价他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准确把握其日后的政治流向十分必要,而且也有助于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便人们更好地总结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的法律理念与法治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社会转型的成与败。所以,领导干部摒弃封建特权的人治思想,树立正确的法律理念,培养法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各阶级的代表人物在不同时期曾经提出过许多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并试图以此作为“治国安邦”之策。这些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包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变革封建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兴利除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等等。这些先进的政治思想,都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社会历史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当时西方比中国进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迫切需要民主、独立和富强。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谁能提出新的主张,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就是进步、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法系的解体与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法系的解体与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华法系的解体 ,是旧的法律体系被冲破的过程 ,是外受帝国主义侵略 ,内受民主革命冲击的结果 ;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形成 ,是在学习西方资产阶级先进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形成 ,具体来讲 ,是以属于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法律为蓝本 ,进行本土化改造的结果。《大清新刑律草案》和《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以大陆法系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的新型法律体系 ,其颁布和实施 ,标志着现代法律制度在中国初步形成。虽然法制派在立法斗争中失败了 ,但其对封建法律体系的冲击和对中国现代法律制度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有其特定国内外背景和经济、政治、思想条件。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尝试和实践。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政治上,采取公举乡官的制度,赋予农民一定的政治权利;思想上,男女平等思想下的妇女解放运动。虽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其空想性有很大的关联,但这些思想的提出与尝试仍具有伟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8.
教会法是基督教关于教会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法律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教会法是与神权密切联系的神权法,它有严密的教阶制度,以基督教教义为宗旨,以《圣经》为最高溯源。教会法与罗马法、日耳曼法共同构成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支柱。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法律制度的各个角落。教会法与西方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及教会法对西方近代部门法律的影响无疑是今天人们重点研究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9.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产阶级法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剥削阶级法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服务的.保护私有制,这是剥削阶级法的共同特征.奴隶制法是保护奴隶制所有制的.例如,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共有二百八十二条,而其中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的条文就有一百二十一条,因侵犯私有财产而处死刑的达三十多条.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或处死,如果债权人是几个,可以把债务人砍成几块,各分一块.我国西周的法律也规定,侵犯奴隶主财产要处极刑.确保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关系就成了封建制法的主要任务.例如,我国《秦简·法律问答》中记载“盗徒封、赎耐”,意思是说,谁要私自移动田界,就要被判处徒刑.在欧洲,封建制法禁止分散和转移土地,规定封建主可以出租并随时撤销租佃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德华 《学理论》2013,(18):35-3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进一步中国化,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摆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影响,它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交织,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社会思想因素。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封建专制残余的认识和批判必须超越时代的局限,使思想真正符合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