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代民主即古希腊民主的基本理念是"人民的统治"或"多数人的统治".现代民主的基本理念是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国家政权必须产生于人民的选择.在现代民主中,人民的选择又有自由民主与人民民主两种基本类型.它们的价值原则、政治形式不同.各有优势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都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国式民主即现代民主两种基本类型之一的人民民主.目前海外学界、政界之所以对中国式民主褒贬不一,一是人民民主制度尚不完善;一是西方学者基于其自由民主的价值原则、政治模式来衡量中国的人民民主;一是我们自己的理论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人民民主的正义与道义未能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2.
西方近代以来有两种民主理论传统,一是民主主义传统,二是自由主义传统。前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后者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同意原则。学界对这两种原则存在诸多误解,如把人民主权理解为自由主义的民主原则,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人民同意原则混淆在一起,或者把人民主权原则理解为西方政治的现实等。实际上,这两种原则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体现的是统治的民主,即人民直接掌握立法权,后者体现的是被统治的民主,即最高权力掌握在代议机构手中。二者在实践中都存在诸多困境,其中人民主权的困境使其在西方政治中还无法成为现实,但其中的合理因素即公民对法律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仍可能具有克服自由主义民主弊端的潜力。当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民主主义的民主传统。  相似文献   

3.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为一种古老的决策规则,源于氏族民族制,形成于雅典的寡头政治时期.在直接民主制下它具有实体民主意义上的"多数统治"的内涵,在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下,则演变为摆脱了质量特征的纯数量标准.基于此,便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多数与少数的张力,如何防止"多数暴政"或"多数专制"成为现代民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多数暴政"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暴政"是托克维尔在分析民主政治发展前景时提出的并被后来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不断提及的理论假设,它有着特定的内涵、意识形态取向和政治价值色彩;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安排及其运行实践并没有使"多数暴政"在逻辑推理上的可能性获得经验层面的支持;以"防止多数暴政"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缺乏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民主的基本价值不仅在于追求多数人的统治,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多数人统治的政体;民主的基本价值也不在于选举领导人,选举只是制度层面而不是价值层面的问题。民主的真实价值在于,通过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即确认全体人民对于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权,确立由人民授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精英"对于全体人民的政治责任制,以实现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力行使的监督和社会财富由全体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它同资产阶级民主和其它民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有没有阶级性?围绕这些问题,社会各界认识不同,意见不一,学术理论界观点对立,争论不休;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更是谬论百出,恶语连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解决民主本质问题,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认识,反击自由化思潮,都是意义重大的。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种种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必要因素的内在联系。民主的原意是多数人的统治或人民的权利。因此,对民主本质  相似文献   

7.
陈昕  吴庆春 《学理论》2010,(18):28-29
民主理论是当代政治学的核心理论,词源学意义上的民主源于古希腊,而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则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西方民主制度具有虚伪性与欺骗性,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外壳"。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它是实现由政治民主过渡到社会民主而必然采取的形式,正确理解"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对于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人民民主在本质上是人民主体性、统治合法性和治理有效性的内在统一.人民的主体性是价值性和目标性的,决定人民民主的本质,是民主的核心;统治的合法性是评价性和制度性的,主导着人民民主的形式,是民主的基础;治理的有效性是工具性和实践性的,实现着人民民主的效能,是民主的关键.三者相辅相成,构筑起人民民主的有机体系:人民的主体性是统治合法性和治理有效性的价值基础,统治的合法性是人民主体性和治理有效性的制度基础,治理的有效性是人民主体性和统治合法性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产物,它顺应民主潮流而生,以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为发展方向.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党的历史也是一部党内民主发展史.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新制度、新机制、新理念,推动党内民主发展.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民主范式,它是在吸收其他民主理论的共同价值和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作出的新的制度设计.协商民主理论为当前党内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梦不是西方宪政梦一段时间以来,"宪政"概念受到追捧。一些人宣称宪政是解决当前中国问题的良药,把中国梦说成是"宪政梦"。事实上,这些人心目中的"宪政",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政,这样的"宪政梦"只是看上去很美。首先,"宪政梦"不等于"法治梦"。西方宪政倡导法治,但其倡导的法治是少数人运用法律对多数人的统治,即拥有生产资料的少数资产阶级对多数无产阶级的法制化统治。"宪政"的核心内容是三权分立、多党轮流执政、司法独立制度,这些制度看似民主、自由,但其实质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服务的。"相当多的人把‘宪  相似文献   

11.
阶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长期探讨的一个主题.作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在阶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阶级形成的界定上,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和佩里·安德森看法不一,观点上的严重分歧导致了两人激烈的争论,而主体与结构的关系问题就是两人争论的实质.只有以实践为基础,全面辩证地加以分析,这一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政治和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也大大增加。在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进一步普遍化的同时从新的方面进一步尖锐化。从而进一步向人们展示了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社会主义应当从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中更多地汲取资本主义为人类进步创造的成果,才能成为资本主义的超越者和代替者。  相似文献   

13.
新旧矛盾是事物内部新的一方与旧的一方组成的矛盾,结构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层次组成的矛盾.新旧矛盾的主要特征是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结构矛盾的主要特征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旧矛盾的主要作用是为事物发展开拓空间,结构矛盾的主要作用是为事物发展积蓄力量.解决新旧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斗争,解决结构矛盾的主要方法是和谐.  相似文献   

14.
边洪霄 《学理论》2010,(25):8-9
<正>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是一次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谋求哈尔滨市全面振兴历史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和深远影响意义的会议。市委书记盖如垠同志所作的报告,从哈尔滨市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5.
宋培基 《理论探索》2005,3(3):37-38
不断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未来共产主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规定。这一认识,对于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丽 《学理论》2010,(19):299-300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好形式,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改善党对企业领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认识,把握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的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党政联合发文在我国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党政联合发文数量日益增长,兼具党的文件与行政规范性文件"双重属性"的党政联合发文的备案审查问题日益凸显。实践中,党政联合发文存在法律性质不易界定、备案审查标准难以统一、备案审查主体不明、备案审查能力不足等问题。当前,可以从联合发文的属性识别机制、备案审查标准、备案审查主体、备案审查能力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期,政企分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被确立下来,如何重新安排政府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各自角色,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政企关系,成为改革的焦点,总结30年政企关系改革的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的作用,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全力争得党纲和党章的创制权,亲力亲为制定了党纲、党章。马克思恩格斯制定的党纲、党章,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20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党的组织原则、制度,为后代的共产主义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成为根本的遵循,其精神实质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