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深化对民族复兴与文明发展关系的认识,提升对文明内涵及外延的思想认识,拓宽文明的视野,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觉。实现中国梦需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中把握中华文明复兴的价值意义、现实表达和前进方向。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哲学在回应时代问题中得以生长,时代也在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发生变革,二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人类文明演进的一种动力机制。中国正处于大转型的时代,中华文明的复兴意味着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与超越;转型时代的失衡显示出"道"的混乱,创造新的文明则需要从"道"的层面进行提问。在市场冲击下,哲学陷入"贫困"状态,这表现为批判精神的缺失,也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困顿。转型时代的中国呼唤"哲学的春天",这意味着古老文明走向复兴进程中的思想再造,也是一个民族在自我觉醒中走向新生的精神表征。  相似文献   

3.
同书琴 《学理论》2024,(1):62-65
以科学的大历史观为视角,分析了党百年奋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认为党的百年奋斗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开辟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党的百年奋斗书写了恢宏的篇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党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后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提出的,其本质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尽快改变我们国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还不高的状况,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尽量占很大份额,这就要求我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率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大体相当。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三大历史重任绘制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可视为我国今后的三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梦",一定要坚持信仰宗旨、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反腐倡廉、坚持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具有孕育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动能。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丰富的文化意蕴与文明内涵,主要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彰显中华文明新境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文明成果;为人类文明多元演进与包容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创造;构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6.
陈祖波 《学理论》2013,(22):28-29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要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层次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使中华民族再次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梦质的规定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自提出之始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就在于在近代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灿烂文明的历史感知、对落后挨打的屈辱记忆、实现民族复兴、追求大同世界的百年情怀。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内生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中,当属这一历史进程的文明范畴,是民族复兴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特殊历史性质,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走自己的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铸就独特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特质与其所具有的“民族性”“文明性”“历史性”相互支撑,展现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意蕴。从“文明蒙尘”的历史处境,到“文明再造”的现代化探索,再到实现“文明复兴”,中华民族对于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其复兴之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原则高度上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标志,构成了伟大复兴最深层的历史意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牵引的文明形态变革进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将更为充分地显现。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积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黄颖 《党政论坛》2011,(15):38-39
21世纪是中国谋求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期,这一历史性进程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兴盛,并以增强对世界文明和国际社会文化影响力为重要标志,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国际责任。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复兴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和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汪波 《学理论》2011,(13):81-82
随着城市的发展,众多历史老城都面临着城市衰败的问题。过去的城市更新策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社会因素的重要性,而日益受重视的城市复兴策略既能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又能塑造城市的活力与性格。阐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复兴的相关理论及发展进程,通过比较研究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文化在城市复兴中所起的作用后,提出了文化视野下城市复兴应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虎丹 《学理论》2011,(13):58-59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就陷入深重苦难和屈辱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民族的复兴,使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抵抗外敌侵扰和欺辱,必须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性。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和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奋斗创造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在新时代成功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正式出场。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凸显了这一崭新的文明形态领导力量的先进性、奋斗目标的人民性、结构要素的整体性、建设关系的和谐性、世界愿景的合理性等显著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力,赋予了中华文明新生机,开辟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样态,对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复兴的目标及内涵,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民族复兴之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文章最后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道路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90年代至当前,儒家文化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与之前的儒学复兴不同,当前的儒家文化的复兴立足于对于西方文化与政治联姻的文化政治这一霸权独白的挑战与应战。作为对于中西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在文化政治视域下当代儒家文化复兴正沿着儒教和政治儒学两个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毛泽东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是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明灯;江泽民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迈向新台阶;胡锦涛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对新时期民族复兴的实现有巨大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在新时期对民族复兴做出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为青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成为主要力量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实现民族复兴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党对青年领导、青年自身发展和体现人生价值的客观需要,但部分青年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本领不过硬、缺乏担当精神等现象。因此,新时代要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过硬的本领、拓展国际视野,以适应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仰义方  陈沛珊 《理论导刊》2020,(3):39-43,50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新中国70年以来,我们党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引领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向前推进,探索出一系列成功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引领民族复兴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系统推进,增强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能力,从而使党更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2015修订版继承了以往版本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并进行了创新。2015版高度评价了中华文明,平衡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反对封建主义之间的关系,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儒学的瓜葛,批驳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立场,确立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本质的历史主线。这些新改进有力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杨光宇 《学理论》2011,(5):67-68
民族复兴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创新都应贯穿始终。要创新就应建立相应的创新体系,建立创新体系是历史提出的任务,同时也有其自身内在的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要不断创新,伟大的民族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这一形象的语词,通俗而又明晰地表达和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应当明确,由于与现代化过程相伴随和契合,当代中华民族的复兴,其内涵和实质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复兴,而是现代化的实现,即经过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