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实践向人们提出了认真探讨人民内部矛盾运动规律的重大理论任务。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同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曾经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的社会。列宁则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但是他们都没有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2.
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在我国私营企业中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具有可能性.这是因为:我国私营经济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的现实,是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事实前提和逻辑前提;我国私营企业劳资矛盾中,同一性居于主导地位的特殊属性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主体逐渐成熟的现实,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现实可能;中外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的实践,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用改革和发展打造“和谐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思想,不仅需要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更要关注它的深刻文化内涵和意义。“和谐”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失衡、混乱、危机、冲突和对抗等相区别,是指社会的内部结构均衡稳定、社会运行安全有序、社会管理(自我调节)有效顺畅、能够自主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整体状态。就是说,和谐不和谐,并不在于有无内外部差别、矛盾和冲突,而在于自身能否持续有效地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和对抗。所谓社会和谐,指的主要是这样的社会结构、机制、运行方式及其效果。可见,“和谐社会”并不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庄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及和谐追求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庄子的"以鸟养养鸟"思想启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不要把自我与他人对立起来,二者本质上是共生关系.庄子认为,人与人相处不要"以我为尊",也就是要放弃"以己养养鸟"的出发点.庄子要求人们与人交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相似文献   

5.
和谐战略思想是贯穿在"和谐世界"外交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崭新的战略思维模式,是对全球化提出的新战略要求的回应.是对当代国际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和谐战略思想以实现和谐世界为目标,以尊重多样性、对话、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手段,体现出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它是对以对抗为基础的传统战略思维的一种突破,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科学与宗教曾经长期混合,也曾长期对立.但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关系从对立转向宽容.宗教和科学互不干涉,宗教承认某些科学原理,宗教运用科学巩固自己的阵地以及科学主动地与宗教道德相结合,呈现了和谐视角下两者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影响干群利益关系和谐的深层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大确立了"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方针,将当前社会和谐建设视为从"党内和谐"到"社会和谐"的动态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深层矛盾:党的主张的正确性与行动的扭曲性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与干群利益关系不和谐性之间的矛盾,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稳固性与一些领导干部和社会上"既得利益集团"不正当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党的政治优势与党内权力倒置现象之间的矛盾等.只有化解这些深层矛盾,才能找到当前干群利益关系和谐的关节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陈松川  姜涛 《理论导刊》2008,78(3):102-105
和谐战略思想是贯穿在我国"和谐世界"外交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崭新的战略思维模式,是对全球化提出的新战略要求的回应,是对当代国际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和谐战略思想以实现和谐世界为目标,以尊重多样性、对话、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手段,体现出多层次性和综合性.它是对以对抗为基础的传统战略思维的一种突破,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和谐哲学"。"和谐哲学"的核心,在于倡导一种互助、合作、团结、和谐、稳定、有序的价值取向。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要以"和谐哲学"为指导,把和谐作为一种根本和长远的价值目标,在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中,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贝尔的资本主义和谐观——读《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贝尔探究资本主义和谐问题的专著.贝尔认为,资本主义历经200余年的发展和演变,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分别依照"效益"、"平等"、"自我表达"的原则运转,三者之间形成根本性对立和冲突.贝尔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只保留了它永不满足地向外攫取的经济冲动力,而丧失了它原来那种勤勉节制的宗教冲动力,这造成了资本主义文化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是由严肃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大众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和市场体系的享乐主义造成的.面对资本主义的分裂,贝尔心目中的理想模式是把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结合起来.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贝尔提出了新宗教和公众家庭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程。人们也正在对这几十年进行着认真的总结和研究,力图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的客观规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研究和了解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状况,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的基础,因而,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着重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状况,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中的对抗与非对抗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值得商榷的观点关于矛盾的对抗与非对抗的一般涵义等问题,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仅就社会矛盾的对抗与非对抗问题而言,我认为  相似文献   

12.
和谐治理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行政论坛》2009,16(1):52-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和积累了各种不和谐的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容回避的就是要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不同社会治理模式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当前我国应当选择"和谐治理"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社会治理方式.以德治国与和谐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等方面来实现的.和谐治理能否得到落实,起关键作用的是行政人员.只有行政人员以德行政,才能实现和谐治理的目标.和谐治理对行政人员提出了如下基本的道德要求:公正、仁爱、宽容、求实、节制.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9)
家庭、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教育,相互之间无可替代;同时家庭与学校之间又因为各自的角色、利益、目的的不同,导致双方不可能完全步调一致,甚至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对立与冲突。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矛盾以相辅相成,和谐以共生共长,矛盾着的事物只有通过和谐才能存在和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在处理家校关系时必须重视两者之间的矛盾部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以往阶级社会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新型的矛盾。这种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着如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表现: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型的矛盾人类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中的矛盾,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对抗型和非对抗型的矛盾。这同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的分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所区别。对抗型的社会矛盾必然是对抗性的社会矛盾,这是共同之处,但对抗性的社会矛盾中,有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们倡导和谐理念需要注意和防范浪漫主义的理想化倾向。和谐理念是在对立统一中促进社会发展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关于矛盾的科学阐述,与我们所要培育的辩证的和谐理念是统一的。和谐理念需要谋求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和谐,对传统和谐思想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和谐理念追求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和谐,建立相应的机制,建立主导、统领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中和"理念与我们今天"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是一致的,即是用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来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本文探讨了先哲的"和谐"思想,为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许多理论支持;同时说明,我们今天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上。  相似文献   

17.
封来贵 《理论导刊》2007,20(12):32-34
将和谐看作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或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和谐的前提是"不同",即不能是同一个东西而应是多个事物,其相互之间具有外在的差别;矛盾中的同一指的却恰恰是同一个东西,其差别是内在的差别。其次,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只是不同而和的最典型、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此外,和谐还包括三个乃至更多事物之间的统一、协调;而且,并非所有具有对立或相反关系的事物之间都存在或能够实现协调、和谐。  相似文献   

18.
"唯心必错误"、"唯心必反动"的教条思维定势严重扭曲了哲学史的本来面目,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评价;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派别自然分化的必然产物,它们之间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唯物和唯心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的对立并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评价和划分哲学的标准是多维的;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并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之间展开的对立斗争,而是不同哲学派别之间在这种彼此竞争、对立、博弈和碰撞中所产生的相互补充、相互调剂、相互推动和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主客二元对立"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是一种强调主客绝对对立之"外在关系"的分析性思维,也是一种强调主客体外在关系之"绝对对立"的机械论思维,还是一种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之价值取向的排它性思维,它的这些思维属性特征及其侧重点导向了人对自然的无情破坏。"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文明、人性、制度、科技等因素进行了全面渗透,催生了"反自然"的现代文明、"破坏自然"的现代人性和社会制度以及"反生态"的现代科技,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必然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在思维路径的选择上,全球生态危机的有效缓解应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之不足而谋求与"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之长处的辨证而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社会和谐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相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和谐,简称"和谐论"。其中,"适应论"是"和谐论"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