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复观溯本求源,分析孔子对古代乐教的传承以及孔子对乐的艺术精神的新发现,把孔子"美"与"善"统一的音乐思想与道德伦理观念相结合,目的是要解读孔子的艺术精神,并揭示孔子"人生艺术化"的理想与境界。徐复观的这种探索,即使在今天的艺术实践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伦理作为一种共享的全球性道德理想,必须在全球各种文明中寻找思想的资源.本文通过对佛教伦理内容的概括与梳理,考察了在"全球伦理"语境下佛教伦理的现代诠释方法,从信仰伦理、社会规范伦理、美德伦理等方面构建了佛教伦理的体系,探讨了佛教伦理思想的特质,展现了佛教伦理作为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伦理实体与道德主体间的价值托付,公共信任建设目标在"信任"而关键在"公共"。基于此,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伦理规范力要求伦理规范的设计要合情、合理、合时,强化伦理规范践行效果的监管与反馈,谨防知而不行的伦理伪善;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伦理监督力强调监督的伦理本真是求真与向善,突出道德信用机制在伦理制衡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教育实践力要求家庭监护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政府应以公共事件为契机公开而透明,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道德引领力倡导政府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道德引领制度化,形成全社会尊重、效法道德榜样的伦理风尚,舆论传媒则要秉持职业良心,以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夯实道德引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二旺 《学理论》2012,(35):165-167
汉代是中国古代利用礼教进行道德建设比较成功的朝代,不仅礼教和德治天下的理论不断完善,而且运用礼教推行道德教化的实践也逐渐成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汉代在道德建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对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全社会普及礼文化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黄斌 《理论导刊》2013,(9):49-52
对现实世界的道德关注与社会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显著特征。因教条化、"科学化"和庸俗化理解而质疑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存在,不仅背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本真精神,更遮蔽了人们对马克思政治伦理的认识。作为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呈现,马克思的政治伦理在本质上是制度伦理。对旧世界政治制度的道德批判、对经验事实的辩证思考和对伦理理想实现途径的谋求,构成了马克思政治伦理的问题视域,也体现了马克思学说"批判旧世界建构新世界"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所做的任何涉及伦理与道德的行为都会被拿出来进行广泛的评判、讨论,甚至发生激烈的思想交锋。在关于公民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必须关注个体的人在处理涉及伦理与道德行为时的选择。通过厘清"伦理""道德"概念,找到我们应该持有的理性立场;考察今天所处的伦理道德环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透视行为的先在条件和价值观念;在义务论与功利论之间,寻找他们可能的行为逻辑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权来源于道德并且体现道德,人权的实现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人权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人权伦理"在概念上是成立的。人权伦理就是指:人权中本身蕴涵的基本伦理道德以及在一切人权制度、人权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关系及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权伦理主张要把人当作人来看待,要求珍爱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人的自由、加强人的互爱,提倡人的平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权伦理具有主体性、普遍性、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行政腐败中"服从上级命令可否免责"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面对上级错误命令是执行还是拒绝,行政工作中是对上级负责还是对公众负责,这些"道德选择困境"涉及的正是行政伦理问题。从行政伦理的角度进行探讨,其结论是:认为行政人员在服从上级命令、遵守法律准则的同时,更应对公众负责,秉持是非观念,坚持道德伦理。就行政伦理困境的产生原因及其道德选择困境的表现来看,构建行政伦理框架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正确认识行政伦理要求,重建道德的惩戒力量;开启行政人员的责任教育,构建个人伦理决策模式;完善组织制度,提升组织文化;加强行政过程的伦理立法,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和组织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政伦理的社会公共监督。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俄罗斯伦理思想自成一派,在发展上直取宗教唯心主义的简单脉络.伦理思想与西方的非亲缘性、宗教伦理的本体性、伦理学研究的抽象性以及道德判断的非现实性等特点证明了俄罗斯伦理思想深厚的唯心主义根基和传统.伯恩斯坦及"伦理社会主义"的推行、"伦理神秘主义"特质和美学浪漫主义等因素是俄罗斯伦理唯心主义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而"哲学船事件"与俄罗斯伦理思想的分化、社会思潮的世俗化转向、西方实证主义方法论和社会达尔文思潮的影响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伦理唯心主义体系迅速走向衰微乃至覆灭.伴随着伦理唯心主义由盛至衰的另一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模式在俄罗斯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确立的主要依据,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国家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为人民服务"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基本道德观点;为公务员解决"运用职权为谁服务"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的本质特征;调节了公务员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伦理原则对公务员职权的行使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道德本为维持社会秩序而生,但现代社会中道德似乎无用,出现了道德空场的"去道德化"现象。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的市侩实用主义是导致"去道德化"现象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意识根源,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割裂与对立是"去道德化"现象产生的行为根源和外在伦理特征。道德空场的"去道德化"的逻辑后果必然是人性的退化和泯灭、社会共同体的瓦解。要充分认识"去道德化"的危害,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探寻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的战争正义思想生发于罗氏正义理论,以康德为代表的和平主义伦理传统是其价值基础,通过对和‘平主义的汲取和扬弃,罗尔斯为万民法奠定了"现实乌托邦"的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如何让未来具有高度自主性的智能机器作出伦理推理和道德决策,成为机器伦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智能道德机器创造中必须深入探讨智能机器成为道德能动者的前提与可能。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程序员等非伦理学家面临着诸如道德哲学知识缺失可能导致智能道德机器伦理假设偏误,伦理理论多元加大了伦理共识达成的难度,"电车难题"造成伦理决策困境,人工智能的法律应用存在机器偏见,伦理方法论的多元性造成正当性辩护与道德行为选择困难等更为突出的伦理困境。破解这些伦理困境,对创造智能化、人性化的道德机器是非常必要的。有效破解这些伦理困境,需要实现道德哲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需要重新审度伦理自身的合理性,在多元价值中达成伦理共识,最终构建面向智能机器本身的可执行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4)
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吉利根将女性引入道德发展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构建了女性主义的关怀伦理,为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取向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的道德体系中,道德关怀是以一种"差序"的样态运行的,这种运行态势对我国社会的道德发展极为不利,从吉利根对道德公正伦理的质疑和修正过程,分析其关怀伦理的基本观点和重要价值,结合我国道德关怀差序存在的现实,希望对我国道德关怀的差序现状有所启示和纠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具有整体主义特质。这种整体主义特质,在经济层面根植于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物质生产方式,在制度层面生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家族制度,在文化层面衍生于以"孝"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结构。同时,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也展现为以整体主义为指向的价值原则,其中,"仁"和"礼"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充分彰显了群体本位原则;"公私之辩""义利之辩"和"群己之辩"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侧面,则分别呈现出尚公、崇义、贵群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但构成了整体主义特质的价值要义,也为新时代中国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伦理秩序,增进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乃至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进而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网络社会现已进入“微博客时代” 在这个时代,网民作为参与的主体,既是网络信息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由于微博在初始阶段出现了法律、伦理及道德规范的“真空”,使得一些网民的行为“失范”,所以建立起一种内在与外在的约束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微博的传播特性使网民缺乏伦理素养的危害更为严重,只有通过“自律道德”、“他律道德”以及网络伦理教育来实现规范与提升网民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17.
结合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知识,在新语境下探讨军人如何通过伦理途径实现人生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于当代中国军人而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乃至"感恩"乃是五种其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爱国"居于军人伦理价值的首要地位,而"敬业"作为"爱国"的必要保障与实现途径,连同规范军人个人行为的"诚信"与"友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人道德体系",这种体系最终的伦理情怀便是回归到"感恩"。  相似文献   

18.
国外公务道德建设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化建设是当今伦理管理的首要内容,而道德立法又成为伦理制度化的重要手段.公务道德建设的明确化、制度化、职业化、程序化和社会化等,构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凡此种种,都成为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企业伦理标准是个体行为伦理标准在企业中的应用.事实上,个体行为道德标准应用于企业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道德行为标准经历了从义务论、功利论两种重要的一元道德理论到道德相对论,再到对话伦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的基本道德需要,关怀是人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道德情感,它体现了主体间的一种伦理关系。弱势群体关怀的核心是伦理问题,即"如何关怀"的问题。当前,在弱势群体关怀实践中,从理念设计到制度安排,从主体关系到组织程序都不同程度存在伦理失范现象,值得伦理审视与反思。在我国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通过物质帮助、制度伦理保障以及教育支持等策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