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其中能否将人类价值观和规范嵌入人工智能系统,从而赋予人工智能机器以人性的光辉,成为当前人工智能机器面临的突出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机器在做出伦理决策时,面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将伦理准则嵌入人工智能机器的方法论困境。从目前来看,人们不需要也不可能把伦理准则嵌入人工智能机器。为应对人工智能机器的伦理挑战,我们可以采取法律规制、技术监管、伦理建模和程序正义等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1)
智能机器人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给人类带来新的伦理挑战。智能机器人智能性的提高,促使人类在与其互动中更深刻地思考人的本质。智能机器人替代部分人类社会角色从事繁重危险的工作,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警惕和担忧。脑-机接口、人机交互技术使人机关系从对立走向融合。智能机器人与人在技术实践中构成共同的道德行动者,但目前,智能机器人仍然是弱人工智能,无法独立承担道德责任,不能成为和人类同等地位的道德主体,破解智能机器人的伦理困境,需要建立人-机责任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李薇薇 《学理论》2011,(35):44-45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认为道德与伦理存在着从抽象的主客不分的伦理到主体的觉醒的道德,再到主客相融的伦理,不断地形成伦理—道德—新的伦理的辩证互动关系。黑格尔批判吸收了亚里士多德和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及康德道德哲学的思想资源,从而构建出绝对伦理的伦理学体系。在绝对伦理思想中实体与自我意识、个体性与整体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起来。黑格尔的绝对伦理思想成为后继的伦理学研究不可忽视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国政策执行都面临着人力、情面、决策和体制等难以克服的难题。而当前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已经为破解这些政策执行难题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政策执行领域引入人工智能,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升级政府智能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化政策执行系统;建设大数据系统,构建政策执行的海量数据库;构建优质算法,形成算法森林;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执行系统的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在建立智能化政策执行系统方面,既要确保决策执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又要实现决策执行的自动性流畅性和高度智能性,因此,在关键的决策点、执行点的启动时机及行动方式上需要精心构建。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道德哲学,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因建基于规范伦理学,道德教育改变了自己的本有特征,致使教育目的与方法论均疏离了人,由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和教育权威。只有将人格作为道德价值的载体,才能还道德以动态特征,体现主体的价值追求,如此人必须也必然被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教育的聚焦点必须也必然是人的德性的形成。当代道德教育回归德性伦理,是克服规范伦理之理论困境的需要,更是当代道德教育回归自身本真存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道德共识是指不同主体在道德的认知上所达成的一致性认识和理解。道德共识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主体条件、客观条件和中介条件基础之上。所谓主体条件即道德共识的主体是相互关系的主体和相互理解的主体;客观条件是指道德共识的产生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包括物质基础和合理的利益关系;中介条件则表明道德共识的形成还需借助一定的中介和平台。通过主体的主观努力、社会的有效引导和交往理性的成功建构,道德共识得以形成产生。道德共识的形成以道德分歧的有效化解、道德理性的成功交融和共识道德的产生为标志。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关于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研究目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争论入手,详细论述了这一争论从正义之争到道德之争,以及之后的不断发展,并通过反观这一争论的全过程,提出对马克思道德哲学的理解必须有道德理论层次上的提升。马克思道德哲学中的道德理论属于不同理论层次,是超越一般理论层次的道德哲学,包含了从个体到类的层次提升,以及从单纯的道德理论到整体理论中的道德蕴涵两个方面。从道德理论层次入手理解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无疑将为理解这一争论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这对于推进马克思道德哲学研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陈晨 《学理论》2013,(7):128-129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它强调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的非规律性;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坚持文化相对主义会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然而道德相对主义有其自身严重的缺陷。要避免这种缺陷,就要求建立一种公众普遍认可的道德共识。人类社会实践证明,在伦理观念上人们可以建立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寻求道德共识,是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可能性,会成为未来社会科学讨论的关键问题。奇点是西方学者用以描述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临界点。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有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范围,而自学习就是人工智能最令人类生畏的地方。遗传算法可以帮助人类获得问题的最优解,但人类并不知道这一算法的运行逻辑及其背后的实现路径。自我意识可能会成为人类智能的最终屏障,然而,情感计算在帮助机器理解人类意图的同时,也会增加机器发现其主体间性的可能。在未来,机器与人的关系很有可能会上演又一次主奴辩证法的循环。尽管人类的初衷是功利性地使用机器,但人类对机器的依赖最终很有可能达成与机器相互承认。换言之,人工智能很有可能在与人类的斗争中,取得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实现黑格尔意义上的相互承认。  相似文献   

10.
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底线伦理确立社会制度的基本道德和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成为解决重大道德问题的共同信念的伦理基础,又受到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的支撑和超越,有机地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结构。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以合理界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相互性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核心,处理好和平、自由和正义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灾害治理正迈向人工智能新时代,人类智能、机器智能与人工智能是灾害信息处理的三个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交媒体与灾害治理研究视角主要有"人工智能有效论""灾害响应新系统论""智能提取信息论""智能检查监控论""辅助决策支持论"等,这一理论模型分为技术、开源、分类、位置与数据等五个基本维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自动从社交媒体大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同时能有效识别灾民、估计其实际位置及评估灾后讨论主题等。人工智能还可以有效处理偏远地区社交媒体灾害信息,同时具有准确解释离线社区灾害信息能力,为不同群体在偏远虚拟社区提供灾害学习和决策平台。虽然人工智能也可能具有关键字错误搜索、测试与评估等潜在风险,尤其可能忽视弱势群体,但毋庸置疑,它正促使灾害治理经历一系列创新活动,为其变革提供了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伍德的非道德主义论证是解读马克思伦理思想的重要进路,但其内容和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该论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道德有古典伦理和现代道德两种理解进路,后者更为恰当;第二,在现代道德哲学进路中区分正义、义务等道德善与自由、自我实现等非道德善;第三,未能促成非道德善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根据。步骤三的结论颇具洞察力,但在步骤二的区分标准不恰当、步骤一的前提判断有失偏颇的情况下,这一论证难免走向失败。不过,重构而非抛弃该论证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通过把马克思放置到古典伦理传统中区分道德善与伦理善,重构工作能够消解伍德非道德主义论证本身存在的含混和内在张力,还能综合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分析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优势,促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诠释进路从现代道德到古典伦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法治化的出场与实践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经济基础的变革、利益格局的多元、新旧道德的冲突、领导干部道德的特性、道德与法律的同质异构等决定着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必须纳入法治化轨道。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法治化面临着道德入法思想共识尚未达成、相关法制体系还不完善、监督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资本逻辑越界侵蚀领导干部道德防线等现实瓶颈。为此,必须从凝聚领导干部道德入法思想共识、健全领导干部道德立法法制体系、增强领导干部道德执法监督效能、提高党驾驭资本逻辑的能力等方面着手,探索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路径,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法治化的科学水平和整体实效,进而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4.
涂良川 《理论探讨》2022,(2):132-138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虽尚无人工智能,但其《资本论》的机器观却是我们正视人工智能时代、理解人工智能技术、预见人工智能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因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在逻辑上的同构性、在产生上的同源性、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从根本上必须置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逻辑中来把握。从人类实践逻辑、生产与生活需要来把握住机器的社会历史意义、批判机器异化、揭示机器文明的《资本论》机器观提示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人工智能实现人类智能的可能及其意义、明晰人工智能对生产与生活的重构、把握人工智能对人工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社会历史效应并进行存在论追问。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超越技术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对立,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工智能观念。  相似文献   

15.
黄万滨 《学理论》2011,(23):29-30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被誉为是作为其道德哲学的一本重要的著作,书中简要地把道德哲学从一般大众通俗的道德,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最后进入到纯粹实践理性,当中他由先天的理性出发,一直到道德最后必然走向自律作为最终目的,这个过程是论证其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了解他的道德哲学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推进,道德日益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主体是全体人民,人是社会道德的承载者,是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道德、信仰危机已成为追求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试从孔子与西方道德哲学思想的视角探寻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道德哲学基础,为我们评价和审视道德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行政腐败中"服从上级命令可否免责"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面对上级错误命令是执行还是拒绝,行政工作中是对上级负责还是对公众负责,这些"道德选择困境"涉及的正是行政伦理问题。从行政伦理的角度进行探讨,其结论是:认为行政人员在服从上级命令、遵守法律准则的同时,更应对公众负责,秉持是非观念,坚持道德伦理。就行政伦理困境的产生原因及其道德选择困境的表现来看,构建行政伦理框架应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正确认识行政伦理要求,重建道德的惩戒力量;开启行政人员的责任教育,构建个人伦理决策模式;完善组织制度,提升组织文化;加强行政过程的伦理立法,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和组织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行政伦理的社会公共监督。  相似文献   

18.
形成和夯实道德价值共识,是预防和治理道德风险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社会道德价值共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价值信仰的缺失、价值理想的失落、价值标准的模糊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价值共识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内容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于现实的交往实践中,并与人的需要紧密相关。道德价值共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在实践中的推进需要以利益共享打造道德价值共识的物质前提,以民主法治构建道德价值共识的协商平台,以先进文化增进道德价值共识的社会认同,以社会公正凝聚道德价值共识的内核,以个体德性夯实道德价值共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为现代独立人格的发展开拓出了新的空间。在新的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可能空间,如何使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信条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古为今用,成为理论和实践难题。应该正确解读儒家传统道德的内涵,从民族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结构出发,依托本民族的实践模式,合理提升传统道德文化的优秀成分,使之为加强大学生德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道德能力对于个体来说,是其在处理伦理问题时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道德能力对于个体直面伦理问题、道德困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情况来看,在个体道德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努力寻找一种能够满足并切合个体现实生活需要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更具现实性的教育内容,以弥补课堂教学的意识形态化道德教育的不足,培养起个体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