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会兰 《学理论》2014,(7):27-29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在《资本论》中既有社会经济含义又有生态意蕴,生态意蕴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是马克思关于物质变换思想的重点。在资本笼罩社会各个角落的条件下,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体现在物质变换的形式、目的以及结果上。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社会无法避免由此带来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超越这种资本逻辑,进而寻求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和谐途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蒋德鸿 《学理论》2012,(15):1-2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阐明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从劳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过程以及人与自然与社会的系统关联性,形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体系。为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虽未明确提出"生态文明"问题,但早已论述了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统一的,提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会全面地对待自然世界,指出异化劳动将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出现"无法弥补的裂缝",同时展望了未来理想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宁  杨瑞琴 《理论导刊》2023,(11):107-113
马克思借助土地这一特殊的具象性意象表征自然,从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置换为人与土地的关系,进而以“人地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为切入点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通过对比原始所有制、封建所有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人地关系”的不同特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流变的经济动因,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决定性作用。在生态议题上,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逻辑宰制下的人与土地物质变换断裂现象和以抢劫土地肥力为主要手段的生态帝国主义行径,科学地阐释了生态危机的成因。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摒弃了西方主流环境主义、深生态学和生态浪漫主义等在生态问题上抽象的价值批判和伦理说教,从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联合生产、弥合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断裂、扬弃资本主义的价值逻辑等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自然从未缺席;相反,不可化约的自然始终是一切人类活动得以可能的存在论前提。尽管马克思确立了人作为自然存在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永恒必然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事实,但马克思并没有陷入"自然主义"的窠臼。马克思思索为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象化的劳动使人和自然都陷入异化的危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反自然""反生态"的内在本性,认为正是资本逻辑导致与人的异化相对应的自然的抽象化和被蔑视。通过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克服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瓦解资本逻辑,使市民社会过渡到"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运动的共产主义,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它都包含深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辨证统一关系的说明;生态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7)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在的依赖性与自为的能动性的统一。作为自然存在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但与此同时,人的能动性又使得人与自然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物质资料生产关系中。马克思生态思想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并且提出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的方法,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对立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二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三要落实严守生态红线、严格生态制度、解决突出问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8)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系列作品深刻地阐释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其中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唯物辩证关系。马克思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既相互继承,同时又紧随时代。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时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核心,通过对劳动、资本、异化等相关概念的分析,将人类对生态危机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从以下三个认知层面展开: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初动态平衡关系,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先在性"和人所独具的"能动性";二是生态危机呈现及其深层次原因,认为伴随人类工业文明进程的是自然界遭到破坏而出现了生态危机,并探究了引起生态危机的根源;三是克服生态危机的途径,主张解决生态危机之道不在于自然本身,而在于变革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落后的价值观念,以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高度契合。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5)
马克思生态思想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统一。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延续的物质,也是人类精神的无机界,自然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场所,使得人的类本质得以体现,人的发展同样是随着人在自然中的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获得的,因此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主张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处理好实践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这无疑对于培育公民生态意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培育公民生态意识就要做到生态反思、生态情感、生态思维、生态责任的全方位渗透。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民生,而且还使得资本主义生态民生问题凸显。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中,马克思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走生态文明道路是民生发展的根本方向,从而形成了其生态民生思想。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民生是基本的民生构成;生态民生是物质民生发展的重要保障;资本主义是引发生态民生问题的制度根源;改善生态民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当代中国的民生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民生的改善,还必须将生态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民生建设中;当代中国的生态民生建设必须加强对私人资本的驾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许卫中  顾伟黎 《学理论》2013,(30):40-42
马克思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其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诉求和归宿。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展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社会制度层面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性,触及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提出了以"物质变换"为特征、以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为原则的劳动实践观,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物质财富观,注重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的经济生态观,倡导节约消费的适度消费观,超越资本逻辑、解决社会各种利益矛盾的社会正义观.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发掘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资源,可以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态视域,为推进绿色发展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8)
马克思"生态人"思想蕴含于劳动异化理论中,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解,是以达成人与自然及人类本身两大"和解"为根本目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人,是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诉求的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创新发展,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是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生动典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培塑"生态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由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要素论、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生态经济论、生态问题与本质的制度批判论、协调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的生态价值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论等理论单元构成的思想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7.
很多生态批评家认为马克思在实践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假设自然条件的无限性,支持技术乐观主义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主张,并由此将马克思归类为反生态的思想家。保罗·伯克特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为理论依据,从共同所有制的管理责任、自由时间的扩展以及劳动、需求体系、财富的衡量标准等方面,论证了共产主义基本则所内含的生态关怀和可持续性要求,进而反驳了生态批评家的错误认识。他尊重马克思的设想原则和论证逻辑,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逻辑所造成的生态后果,并揭示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宏观视野。从总体来看,其论证思路、论证依据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8)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马克思生态思想为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有益的视角,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孔子及马克思的生态哲学分别进行简要梳理,得出孔子的生态哲学具有畏天、克己、爱物的基本内涵,而马克思的生态哲学则具有统一性、人本性、科学性的特点。通过对生态哲学的根本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追问,得出马克思和孔子在生态哲学上存在诸多相通:都主张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都主张以人为本,并且都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走"取用有度"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生态思想在早期著作中有比较集中的概括,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生态思想进行梳理,有助于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彻底和解要在"社会"的中介下,经由人与人的矛盾的解决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