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1)
道德榜样体现出社会的价值导向,道德榜样教育会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而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正确认知榜样的力量,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道德榜样日趋淡出青少年的视野,明星偶像崇拜成为风潮,究其根源在于树立榜样的缺失,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树立榜样脱离现实,内容脱离生活;另一方面,宣传媒介娱乐化,虚拟化,宣泄化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营造良好的榜样环境,来塑造青少年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优化社会道德环境 提高国民道德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道德素质的优劣是人的主体性的内在表现,同时又受到道德环境的制约,优化社会的道德环境是提高国民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我们可通过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善社会的道德环境;通过树立高尚的先进的道德主体榜样来营造主流的道德环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等为道德环境的优化创造条件,以此来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叶兵 《理论导刊》2012,(3):80-81,89
广州"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激发了民众铺天盖地的道德谴责、追问与反思。这一悲剧将近年来各类"彭宇案"发生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以极端的形式再次推向民众。不断发生的道德悲剧明确而深刻地告诉我们,"助人为乐"仅靠道德自觉和说教是无法维系和有效传承的,官方的道德价值导向回归、教育宣传模式改进和助人救助制度建立是优化助人环境建设、提升民众道德素养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贵州省各地各部门以道德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为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省营造了良好的道德环境。以"五进五促"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了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的道德环境省委宣传部以学雷锋志愿服务、孝敬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等为切入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地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促和谐、进农村促发展、进机关促服务、进企业  相似文献   

5.
胡晓杰 《学理论》2014,(3):282-283
纵观当下,道德榜样、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评选活动屡屡展开。康德曾在其《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这样说":对于道德,没有什么比举例说明更为有害的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道德榜样的评选?道德信仰对于道德规范的建立有何意义?从康德的责任、道德命令及其他一些关于道德的概念入手,分析道德榜样评选的合理性及其作用,以及过分推崇道德榜样所带来的舍本求末的后果,并分析建立道德信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为了十八大的最强音之一,十八大指出了未来生态文明将要做好十大制度建设,即:生态文明的评价及奖惩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这十大制度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美丽中国,需要有良好的生态.围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生态补偿、生态赔偿、生态保护、生态宣传、生态治理和生态危机等,将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短缺.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公职人员都是"经济人",而我们在反腐败实践中对他们思想觉悟期待过于理想化,按"道德人"设计相关制度,因而缺乏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在制度的设计上要转变观念;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强有力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思想建设和道德自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略论我国政治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是治官,也即优化官德,由此提出政治道德建设问题。本文在界定政治道德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政治道德建设的实际意义。现阶段加强政治道德建设,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合理确定政治道德价值规范;按照“三讲”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优化政治道德人格;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为优化政治道德创造良好的体制性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4)
加强当代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培养国家合格研究人才、提高高等院校学风建设和优化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研究生在学术道德方面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此类问题的成因受学术制度、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和学生自身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应该从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制度、营造良好社会学术环境、优化高校学术教育管理和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四方面进行思考,力求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10.
赵娟 《理论探索》2007,2(5):74-75
胡锦涛同志向领导干部提出八个方面的作风要求,实际上为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树起了新标杆。领导干部道德的特点主要包括:鲜明的政治性、本质的先进性和榜样的示范性等。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关系到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关系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就必须做到把道德修养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把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把道德修养与道德监督相结合,把道德修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柳青 《行政论坛》2008,(4):9-12
公共人事行政的环境、价值与制度是公共人事行政系统的三个核心要素,环境从根本上制约着作为动力机制的人事价值和作为共同秩序的人事制度,而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又通过各种渠道时环境进行选择和重塑,三者共同构建了整个公共人事行政系统.这种环境、价值与制度互动的三维结构对我国的公共人事行政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立红 《学理论》2009,(10):168-169
道德榜样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他们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文化多元化等因素影响,道德榜样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道德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永安 《理论探索》2012,(5):27-30,46
唯物史观是否蕴含道德相对主义是我们理解唯物史观道德立场面临的一个根本性同时也是易于产生困惑的问题。加拿大哲学家凯.尼尔森对唯物史观道德思想中极易引发道德相对主义困惑的问题予以澄清,反驳和否定了唯物史观持有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凯.尼尔森另辟蹊径地提出了情境客观主义的解释模式,认为情境客观主义可以对唯物史观作出恰当的伦理解释,并因此认为唯物史观持有道德客观主义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4.
行政行为的判断包含着道德标准,公共行政道德人格有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权力行使公平公正;勤政为民,廉洁自律.行政道德人格的塑造应通过道德教育,促进道德意识生成,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并通过内省、克己、力行等方法不断完善和成就行政道德人格.服务型政府的公共行政中应建立起道德化的制度体系,以保障权力在运行中接受行政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15.
当前,作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重要途径的家校合作德育,整体上处于低水平、低层次、低共识困境,德育功能无法充分彰显,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进程。本文尝试紧扣学生主体性、系统规划性和价值导向性三原则,从畅通渠道、充实内容、优化环境三方面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目前我国腐败行为也正处于多发、易发、频发期,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机制势在必行。以南通市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失序的原因,探究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应坚持宣教内容的可塑性和宣教制度的稳定性相统一;宣教效果的有效性和制度体系的系统性相一致;宣教对象的广泛性和制度建设的针对性相协调;宣教资源的分散性和制度供给的社会性相适应。建立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三度三合”工作机制、活动载体机制、工作创新机制和考评机制,形成科学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与以往的榜样相比,"全国道德模范"具有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更贴近受教育者的特点,运用全国道德模范的榜样事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其教育效果将更为显著,教育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想当年,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人物,作为他们各自所属的系统甚至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被树立起来,确实是有感召力的. 于是,便有人推而广之,将这种树立榜样的办法广泛应用到宣传教育的一切领域中,并作为保留节目一直搬演到今天.例如,中央下达双增双节的文件,便立即出现了三十多年翻拆旧信封节约经费若干元的典型……不可否认,这样的人和事确实有,他们也无愧于榜样的称号.然而,不管我们的政  相似文献   

19.
陈卓 《青年研究》2006,(12):42-46
后现代主义者鲍德里亚的“仿真”理论为我们反思今天的榜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下,榜样成为了一种“超现实”,榜样教育面临着双重尴尬:“崇高、伟大”的变型和祛道德。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双重向度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公共行政道德化问题是当代公共行政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改革和构建新型公共行政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公共行政的道德化包括两个向度:其一是公共行政的制度和体制的道德化,即在制度安排中有着道德化的合理规范,包含着道德实现的保障机制,同时,已经确立的制度又是有利于道德因素的生成和成长,能够对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鼓励的作用;其二是行政人员的道德化,要求行政人员以道德主体的面目出现,在他的行政行为中从道德的原则出发,贯穿着道德精神,时时处处坚持道德的价值取向,公正地处理行政人员与政府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和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没有制度的道德化,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是不稳定的;但是,如果没有行政人员的道德化,那么制度的道德就会成为空洞的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