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完善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 《理论探索》2004,(2):93-94
代表人诉讼制度较少被援用的原因是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 ,因此 ,只有对代表人诉讼的适用条件、代表人的权限以及被代表人权利保障、立法空白、“搭便车”等方面加以完善 ,并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进行改进 ,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群体性纠纷逐渐增多.群体诉讼作为解决群体纠纷而设计的诉讼制度,立足于我国群体诉讼的法经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应当区分公益诉讼和群体诉讼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建立示范诉讼制度,并发挥群体诉讼中行政权和律师的作用,重视当事人双方的调解意愿,以解决我国群体诉讼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宪法诉讼应指司法机关依据宪法规范,解决整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与纠纷的制度。宪法诉讼与行政诉讼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有着相互促进与推动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诉讼制度是特定法律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成分,是现代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法律制度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司法公正和文明的体现.元代以来的古代傣族诉讼法律制度是傣族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明显特点的具体诉讼制度有纠纷解决制度、证据制度和免责制度.但是由于经济、政治和民族文化方面的原因,古代傣族诉讼制度很不健全,表现为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在诉讼制度中以傣族社会统治者倡导的道德原则为主线.  相似文献   

5.
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各种矛盾呈多发趋势,在纠纷解决机制单一的情况下,大量的社会矛盾以案件的形式被导入诉讼程序,给法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弱化的纠纷解决模式不但不利于矛盾的化解,更不适应于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发端于美国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给单一的纠纷解决模式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对弥补诉讼制度弊端、缓解诉讼压力以及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连接和谐与诉讼的纽带,是二者融合的基石.诉讼内的和谐要求诉讼参与人之间、国家专门机关之间及国家专门机关与各诉讼参与主体之间是和谐的,体现程序正义,实现诉讼内的和谐要从转变观念以确立现代诉讼理念、完善诉讼制度以保障诉讼公正高效进行着手.而通过诉讼实现社会和谐强调的是诉讼作为一种权利救济途径和纠纷解决方法,应发挥定分止争、化解社会矛盾功能,起到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实体正义应是其根本主旨.  相似文献   

7.
关于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梅凤 《理论导刊》2012,(5):96-97,100
环境公益纠纷近几年不断发生,如何通过公力救济方式来解决环境纠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对检察院传统的司法监督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实体法以及相关程序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对检察院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以实现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与立法的协调和统一,加速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民诉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在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也存在法院"久调不决"、"强制调解"等现泉,从而影响了其作用发挥.要克服该制度在实践中所存在的缺陷,应采取取消"事清贲明"原则、实行调审分离、限制调解期限、规范调解协议生效条件等举措.  相似文献   

9.
张思伟  毕敏敏 《学理论》2010,(18):157-158
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纠纷、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还面临着不少障碍。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责及其代表公众提起诉讼的优势,决定它应当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具有理论的依据和法律实践的支持,但还需解决其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起诉范围和诉讼权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姚玉洁  潘清  兰天鸣 《瞭望》2020,(16):46-47
与瞒天过海式造假、凶猛任性的市场操纵形成反差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对违法主体的罚金和民事赔偿往往只是“罚酒三杯”。优化证券民事诉讼制度,成为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当务之急。上海金融法院日前发布的国内首个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机制规定,积极探索符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和司法需求的民事诉讼机制。被称为中国版的证券市场集体诉讼破冰,有望改变证券市场违法成本偏低、中小投资者维权成本偏高的顽疾,同时也为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试点扣上逻辑“闭环”。  相似文献   

11.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中国国家商事法庭应运而生,为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制度支持和法治保障,完善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借鉴激进型国际商事法庭的制度建设,大胆创新,完善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解纷架构、灵活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的解纷机制服务于商事纠纷化解。  相似文献   

12.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ADR)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手段,但在我国运用尚不充分.我们应该树立多元化的价值理念,构建充分运用ADR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确认的标准,有利于推动建立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其宪法基础在于行政公益诉权.同域外的相关制度相比,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确认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当以公共利益为确认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利益标准,赋予包括检察机关、公民和社会团体在内的公共利益的代表人和享有人以原告资格,建构多元化的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确认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交错语境中的成长——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面临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交错的语境.在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对待后现代法学思潮的正确态度是:诉讼外解纷方式的发展不能消解诉讼程序改革这一主题,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对改革有积极意义;对待我国法律传统的正确态度是:应慎谈无讼的法律传统,不能忽略制度变革对法律文化的影响,积极挖掘和利用法律传统中有利于促进变革的因素;在交错语境中推进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思路是:要以维护公正以及制度利用者的利益作为改革的基调,要使交错语境中的改革朝制度设计者希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诉讼当事人是纠纷当事人直接转化或经过技术化处理后转化而来。在常态下,纠纷当事人能够直接转化为诉讼当事人。但在特殊情形下,比如纠纷当事人不符合诉讼当事人资格要件或纠纷当事人的数量超越诉讼空间或格局能够容纳的极限,都会使当事人转化面临阻碍。这就需要进行技术性处理,丰富既有理论、改造当事人制度,使纠纷得到适当且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姚剑 《理论导刊》2006,(4):72-74
纠纷解决机制应当是包含了调解、协商、仲裁、行政裁决等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体系。规范有效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良性运行,可以有效化解大量社会纷争。在法律制度的建构上,应当保证诉讼解决任何纠纷的最终性、权威性。而不应强调任何纠纷未经其他解决纠纷的尝试一概适用司法程序。通过包括诉讼机制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可以极大提高整个社会的纠纷化解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环境公益纠纷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化问题,但却很难获得司法救济,如何解决环境公益纠纷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现代法院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法院相比,变化明显,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发挥现代法院公共政策形成功能;判例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法院参与公共政策的现实方式仍然是司法解释,环境判例是我国法院参与环境公共政策形成的最佳方式,应当确认最高人民法院环境判例权。  相似文献   

18.
张嘉军 《理论探索》2007,(4):135-138
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透视我国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的现状,却严重地存在着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不相符合的地方:一些现有的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并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并不为法律所认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应从立法上明确规定诉讼和解与执行和解的法律效力,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对于协议不起诉、协议撤诉、协议不上诉等合意性制度的效力应当获得法律的认可。此外,对两大法系明文规定的其他一些民事合意性纠纷解决制度,也要合理地吸收。  相似文献   

19.
朱京安 《理论探索》2016,(4):113-117
《劳动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我国"一商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排解机制,这是一种非诉与诉讼方式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制度设计。然而,看似设置合理的劳动纠纷处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并非人们所预想的那般行之有效。由于仲裁和诉讼是最重要的劳动纠纷化解机制,所以"先裁后审"模式备受争议,饱受批判,正因为如此,二者程序衔接和相互关系的处理就成为人们探寻完善之道的"焦点"。"或裁或审"模式契合了效率与平等的一致性,不仅具有合理性也具有现实基础。当然,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构建我国相对独立的劳动诉讼制度,会使"或裁或审"模式的运行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权利保障被视为民主、法治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标志之一.工会参与劳动公益诉讼有利于扩大司法功能、节约司法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实现劳资利益均衡.当前我国工会面临职能错位、组织异化、责任虚化等外部环境制约和劳动公益诉讼配套程序缺位的现状,工会参与劳动公益诉讼困境凸现.为保障工会有效参与劳动公益诉讼以实现维权职能,应强化外部体制保障,实现工会职能转变和组织结构转化,落实集体协商制度;应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制度,明确界定劳动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建立公益诉讼激励机制和废除劳动争议纠纷解决的仲裁前置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