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是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评估标准的确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关系到评估活动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作为构建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评估指标的类型化研究对于科学确定评估标准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特点,通过要素分析的方法,提出评估活动的类型化分析原则与类型体系的构建框架,以期为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党内法规评估作为党内法规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既是发现立规不足、矫正执规偏差、提升施规实效的实践重点,也是理论界学术争鸣的关注焦点。通过对比分析中央与地方党内法规评估制度内容和重庆市两次党内法规评估工作,发现其实践需求与理论供给之间存在学理之"体"和实然之"用"错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多元参与"和"责任相关"的主体构成差异、"条文要素"和"时空条件"对象选择差异、"宏观全面"和"举要删芜"的指标设计差异、"单向落实"和"统筹兼顾"的成果运用差异。对此,应积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党内法规评估的理论回归逻辑和实践应对策略:一是回归制度,以责任导向系统界分评估主体;二是回归价值,以问题导向全面覆盖评估对象;三是回归现场,以目标导向精准衡量评估指标;四是回归治理,以效能导向多重落实评估成果。  相似文献   

3.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完善,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已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与"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相比仍有较大的努力空间。构建党内法规体系包括评估、清理、建设三项基本任务。评估是构建党内法规体系的前提条件,要求评估内容要全面,评估主体要多元,评估方法要可行。清理是构建党内法规体系的自我更新机制,主要有集中清理和即时清理两种形式。建设是构建党内法规体系的关键环节,包括党内法规"点"上体系性建设,党内法规"线"上体系性建设,党内法规"面"上体系性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内法规评估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评估确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质量、价值,并通过发现不足、提出建设性修订方案赋予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因境制宜的灵活性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协同性,使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适应管党治党之现实需要。"评""估"二分系统构建党内法规评估整体框架,确定党内法规评估价值层面的内在要求和技术层面的外化策略,遵循"以评促改,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党内法规评估体系建设、提供党内法治有效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5.
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程序是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程序依据所在,但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程序尚缺乏明确的规范依据,尚未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为此,我们应借鉴立法后评估程序,并结合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的自身特点,以合规性原则、民主参与原则、公开原则、科学性原则为指引,具体构建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程序,包括评估对象、评估主体、评估方案的选择和确定,评估工作启动时间的科学界定,评估信息的搜集与研判,评估报告的形成、公布以及运用等环节,为党内法规实施后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政治巡视效果开展评估,是深化政治巡视、推动党内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科学高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评估的关键,本文按照“文献归纳—拟定指标—专家筛选—权重赋值”的思路,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由政治引领效果、综合监督效果、联系群众纽带效果、系统治理效果等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政治巡视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从研究结果看,该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可作为政治巡视效果的评估工具,同时可以为深化政治巡视理论研究和提升政治巡视实践效果提供科学手段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党内法规配套立规是指具有党内法规制定权限的主体为保证上位党内法规的有效实施,制定旨在细化上位党内法规内容的下位党内法规等一系列立规活动。党内法规配套立规的制度文本分析表明,尽管配套立规已逐渐引起中央层面重视,且几乎各类中央党内法规均含有配套性条款,但要求"应当"配套立规的上位党内法规数量还是较少,并集中于党的建设法规与党的监督保障法规领域。从配套立规的实践探索来看,尽管中央部委和地方党委积极展开配套立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重复立规、滞后配套、越位配套甚至选择性配套等。法治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为增强上位党内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党内法规配套立规也应遵循法治思维及其要求,坚持合法合规、程序正当、因地制宜、科学规范的基本标准,这些立规标准也对上位党内法规制定主体与配套立规主体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保障立规的主体、内容与效力合法合规,保障党员参与监督权利,着重对基础主干法规和重点领域配套立规,满足配套立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的概念早在中共中央1990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即被明确提出,但是并未加以界定和展开,特别是没有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得到运用。但是,随着党内法规制度"1+4"体系一些问题的日益凸显,把"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列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赋予其应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要正确认识设置"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的必要性,明确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的基本构成,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是最主要的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而配套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和地方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要看到综合性党内法规制度在引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原则,规范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协调不同党内法规制度之间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内法规制度是管党治党的制度保障,与时俱进地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党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以及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不断调整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其基本框架从"党章体例"划分模式,发展到"党建布局"划分模式,再发展为"1+4"基本框架的划分模式。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不同划分模式不仅反映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也体现了党对自身认识从微观的党务管理逐渐发展到宏观的治国方略的高度。梳理该基本框架的发展历程并探究基本框架演变背后的原因与规律,对于加深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认识和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混合性党内法规能不能作为概念存在?其与党政联合发文是什么关系?它因何"入"规?有没有必要"入"规?这些问题都与当前建立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推进依规治党等任务密切相关.基于对党政联合发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区分混合性党内法规和其他党政联合发文,把混合性党内法规纳入党内法规体系,并进一步规范其调整范围、制定实施、备案审查、清理等基本问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基本条件.为此,还应当结合党内法规的形式和实质特征,合理控制党政联合制定混合性党内法规的数量,并明确混合性党内法规的边界,将其限定在党政机构统筹改革、党的直接管理、党政同责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廉政文化研究》2021,(5):40-47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推进依规治党的根本依托和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立规前评估制度虽尚未在现行党内法规体系中得以有效建立,但其作为完善党内法规评估制度、补足立规质量保障制度、优化立规资源配置、提升立规效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已成为进一步推进依规治党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立规前评估制度的科学构建,应以明确的评估指标作为逻辑前提和关键要素,其设置要以客观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独立性和协调性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现实性和预测性相结合为基本遵循;其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决定性指标,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合法性、合规性,二是程度性指标,包括规范性、民主性、必要性、协调性、效益性,为立规前评估活动的开展提供明确指引。  相似文献   

12.
确定评估对象是党内法规评估的首要内容,党内法规评估对象选择应符合政治性、可评估性、可行性等原则。结合党内法规效力和执规责任规定,当前党内法规评估对象主要包括效力冲突性党内法规、执行冲突性党内法规、试验性党内法规,这三类党内法规的评估分别对应形成性评估、过程性评估、总结性评估。为了实现党内法规评估对象的科学化,需要进一步明晰党内法规评估对象的范围,丰富党内法规评估对象的内容,建立党内法规评估的责任机制,优化党内法规评估对象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党内法规包括"党章—条例—准则—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四个层次,各个层次规范的效力等级、调整内容有所不同,共同构成了党内法规的制度体系。然而,这一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进一步要在两个面向予以完善:其一为加强党员权利保护、追究违规行为、规范党内组织等实体内容;其二为党内法规的制定程序民主化、评估和清理制度化、加快转变"试行"常态化等程序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效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度是衡量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评估的低效度是制约评估活动的瓶颈之所在。评估的目的、对象、指标、实施和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评估的效度产生重要影响。以绩效改进为评估的最终目标,创造良好的评估实施环境,科学地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控制评估过程,分析并运用评估结果,是提高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效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党员参与对于提升党内法规的民主性、增强党内法规的执行性和塑造党内法规的权威性都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经由党章和若干条例、准则的规范解释,党员参与党内法规制定的规范依据得以充分彰显。新时代理想类型的党员参与党内法规制定模式,应遵循"全程参与——过程民主""有序参与——形式民主"和"有效参与——实质民主"三项基本原则。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参与在党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5,(3):45-50
深圳市连续五年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演变,表明了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变动的内在逻辑。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变动的影响因素存在多维性,其中,政府绩效管理部门的指标管理科学化水平、地方政府领导人更替、政府的阶段性重大任务是导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变动的直接因素,而上级政府的"一票否决"制度和严格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则是导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变"的因素。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动既要符合科学理性,也要符合价值理性,地方政府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变动机制,以保持指标体系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3,(10)
<正>规范权力规范治党《长江日报》8月29日刊登付小为的文章说,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从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系列举措无不指向执政党建设自身。集中清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应当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看。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同于通常意义的法律法规。作为"内部规定",它不得与  相似文献   

18.
李娅 《行政论坛》2007,(3):92-96
政府绩效评估是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风靡起来的一项管理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作为"重塑政府"活动的重要内容,政府绩效评估在英、美、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对完善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有如下启示:首先,解决政府评估的4个基本问题,即4W;其次,确立绩效评估的法规制度;再次,建立完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灵活的评估标准;最后,公共部门自我评估与民间机构评估应内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漆娜  陈红霞 《学理论》2013,(3):46-48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制度,旨在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且有利于促进就业。目前低保制度中对于低保工作的投入—产出的评估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尚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旨在通过选取投入指标、效率指标、效果指标等一级绩效指标及其下属二级、三级指标来建构一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指标体系对低保工作进行评估,为低保制度政策实施结果提供检验标准,促进低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术界党内法规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运用的主要是定性研究,实证性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党内法规案例研究法有待深入挖掘。当前党内法规教学案例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党内法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内法规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党内法规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借鉴公共管理学科案例研究的经验,根据党内法规制度自身发展体系要求,可以从内容、主体、范畴、历史阶段等不同角度开发案例,进行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